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李泰德/亞亦君令補選結果與霹靂州未來政治趨勢

The Straits Times

 

雖然亞亦君令的選舉結果提供我們一個重要訊息,即國陣能吸納絕大多數希盟支持者的選票,但是在2022年大選後舉行的六州選舉與數場補選,若由國陣禮讓希盟上陣,希盟大約僅可取得三至四成原來支持國陣或巫統的馬來選票。因此,國陣支持者並無法有效轉移至希盟。希盟在來屆選舉前除了要想辦法擴大巫統支持者的選票能轉移之外,其更須要開拓自己的票源,以鞏固本身的馬來選票市場,這也可讓其減少對巫統的依賴,甚至是未來可能面對分道揚鑣的狀況後,希盟仍然能擁有足夠的穩定馬來票源來穩住其獲勝的選區。


文/李泰德

於2025年4月杪舉行的霹靂州亞亦君令(Ayer Kuning)州議席補選,來自國陣的候選人尤斯里(Mohamad Yusri Bakir)以11,065票的支持,擊敗分別獲得6,059票與1,106票的伊斯蘭黨和社會主義黨,成功替國陣保證這個被視為堡壘區的混合選區。本文的目的在於透過有關的選舉成績與選票投票行為,來對未來的霹靂州政局發展做出分析,並檢視倘若國陣與希盟組成政治聯盟進行合作,在來屆的州選舉會有何表現。

由於霹靂州在2022年11月舉行全國大選時,州議會選舉一同進行,因此不能如同2023年六州選舉般,有機會觀察國陣和希盟合作後在該州的政治影響。亞亦君令州議席補選雖然是最近一次大選後的第10場補選,卻是霹靂州在大選後的第一場朝野能一決高下的擂台競賽。雖然補選結果僅在一個州議席進行,然而其選票增減的比較,卻能為來屆州選舉的合縱連橫等策略帶來重要的指標性影響。

2022年選舉,亞亦君令呈現五角戰。國陣僅以9,088票或38.73%的有效選票低空飛過,並以2,213張多數票(9.43%差距)擊敗來勢洶洶的希盟(得票29.30%)與國盟(得票29.03%)。圖(一)顯示國陣在本次亞亦君令補選與過去六次選舉的表現。其自2004年取得七成五支持的壓倒性勝利後,連續四屆選舉得票呈現下跌的趨勢,直至本次補選得票重返六成的支持率。

▲亞亦君令州議席:國陣得票率(1999年至2024年)。(圖/作者自製)

 

國陣支持率變化的關鍵因素

國陣在本次補選與2022年大選相比較,得票增加約22%。其支持率的顯著攀升,最主要的因素在於獲得希盟的禮讓後,大舉吸納了其支持者。無論如何,2022年大選時,國陣和希盟的的得票加總為68.03%,與本次補選的60.70%相比,相差了7%。雖然有者表示許多選民對團結政府的表現不滿而拒絕投票或將選票投給其他政黨,惟主要的原因是多數華、印裔遊子在歷次補選都缺乏回鄉投票的意願,比起不滿政府的表現,更大的理由在於一個選區的補選並無法導致政權的更迭。

本次補選的投票率為58.07%,與2022年的74.85%相差了近一成七。據估計,華、印裔投票率分別下跌24.0%與21.5%,比起馬來選民的下跌11%來得更高。由於華、印裔將選票投給國盟的機率極低,因此其不出來投票也會拉低國陣的支持率,並間接幫助國盟得票百分比上漲。雖國盟支持者,尤其是馬來年輕遊子投票率也下跌,但是兩者相互抵消,在2022年大選投給國陣與希盟的選民不回鄉投票的比例更高。這也是國陣本次補選得票無法取得2022年大選國陣與希盟得票加總的關鍵因素。

在族群投票方面,馬來選票的分佈,國陣與國盟分別取得約52%與48%的支持。國盟的支持與2022年相去不遠,國陣則近乎吸納所有在之前投給希盟的馬來選民。2022年希盟在亞亦君令的馬來選民支持率為12%,國陣則為42%。華裔選票方面,國陣在2022年大選僅取得14%的支持,本次補選大幅增至87%,主要是希盟的缺席,其支持者不願將選票投給國盟的情況下,選擇支持國陣候選人。印裔選票方面,國陣的得票則為六成二。

第三勢力的崛起?

然而,社會主義黨在本次的選舉獲得1,106票(有效選票的6.07%),在投票率降低的情況下,仍然比起2022年的586票(2.5%)增加近兩倍,表現亮眼。其中,該黨取得約11.5%與34.5%的華裔與印裔選票。由於該群體的選票在近幾次大選一面倒向希盟,若未來的補選或大選,皆出現第三勢力政黨取得一定比例的非馬來選票成績,對希盟而言將是一個非常大的警告。

無論如何,第三勢力政黨因為亞亦君令補選取得的不俗表現,就因此能在來屆選舉得以殺出一條血路,這個議題確實值得商榷。這是因為本次補選是一個特殊案例,社會主義黨候選人白華敏並非是臨時選出的代表,而是在上屆選舉就已參選,加上其在地的服務,自然對部分選民不陌生。然而,全國數百個選區到底有多少是有具潛力的第三勢力人物進行耕耘,在缺乏政治資源的窘境下,恐怕是屈指可數。就算耳熟能詳的候選人要勝選,也得面對重重的困難,特別是大黨的挾殺。

過去,社會主義黨的領袖,來自和豐(Sungai Siput)的再也古瑪醫生(Dr. Micheal Jeyakumar Devaraj)和士毛月(Semenyih)的阿魯(S. Arutchelvan)分別曾以公正黨的旗幟黨選,但是當大黨不再借出議席後,雖然其享有的知名度廣受選民認識,選民還是會在集中選票的心理效應的影響下,把票投給大黨。依據投票行為分析,選民為了確保投下的選票不被浪費(wasted vote),即使是小黨的支持者,其也會把票投給比較能接受的大黨,以阻止選民自身厭惡的其他政黨黨選。

一直以來,非馬來選民比例約四成的選區,國盟皆會面對較為不利的狀態。2022年大選,國盟在馬來半島贏得的72個議席中,只有1席是非馬來選民超過四成的選區(瓜拉冷岳)。因此,馬來選民為五成八的亞亦君令,自然是國陣的囊中之物。

國盟在2022年霹靂州州選時,雖然僅取得30.73%的得票,比起希盟的42.68%有著顯著的差距。然而伊斯蘭黨與土著團結黨一共贏得26席,高於希盟的24席。國陣所幸得到希盟的倍數,得以在僅贏得9席的劣勢姿態守住州務大臣。國陣與希盟在來屆大選若要組織穩定的州政府,必須贏得不少於40席,以超越三分之二的優勢繼續執政。對此,兩黨須從目前的33席增加至少7席。

2022年全國大選時,國盟所贏的26個議席中,19個是馬來選民超過七成的選區,六至七成馬來選民的選區則有七個,亦即在21個馬來選民絕大多數的選區中,國盟就佔了九成。其中絕大多數座落於與吉打州和吉蘭丹州相鄰的霹靂州北部。希盟則在20個非馬來選民佔多數的選區中贏下19個。國陣的多數議席則是馬來選民介於五成至七成的選區。

國陣與希盟的未來

國陣與希盟要在來屆大選增加議席,馬來選民介於六至七成的13個議將是關鍵的選區類型。以馬來選民佔66.8%的邦咯(Pangkor)州議席為例,這個原屬於前州務大臣、現任高等教育部長贊比里(Zambry Abdul Kadir),國盟僅以38.66%的得票,或4.4%的差距險勝取得34.06%支持的國陣候選人。假定各方支持率沒有出現大幅變動,若國陣取得絕大多數希盟支持者的選票(25.69%),則國陣來屆大選將可以取得超過六成的得票贏得該選區。

▲2022年全國大選霹靂州議會各政黨議席與選區形態之分佈。(表/作者自製)

雖然亞亦君令的選舉結果提供我們一個重要訊息,即國陣能吸納絕大多數希盟支持者的選票,但是在2022年大選後舉行的六州選舉與數場補選,若由國陣禮讓希盟上陣,希盟大約僅可取得三至四成原來支持國陣或巫統的馬來選票。因此,國陣支持者並無法有效轉移至希盟。希盟在來屆選舉前除了要想辦法擴大巫統支持者的選票能轉移之外,其更須要開拓自己的票源,以鞏固本身的馬來選票市場。這也可讓其減少對巫統的依賴,甚至是未來可能面對分道揚鑣的狀況後,希盟仍然能擁有足夠的穩定馬來票源來穩住其獲勝的選區。

了解到有關選票轉移的情況後,在勝選議席不列入談判的情況下,國盟贏得的26席要如何由希盟和國陣瓜分,將直接影響團結政府在來屆大選的得席率。在國盟的26個席次中,2022年大選時國陣位居第二的議席為18個,至於希盟位居第二的則為8個,議席談判預料將以這個情況展開。國陣與希盟得票加總大於五成五的議席共為16個,假設國盟得票沒有顯著增長,這些選區皆有很大機會出現翻盤的現象。加上原有的33席,希盟與國陣應以贏下不少於49席的目標,大膽面對來屆州選舉。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