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最新文章經濟

林保華/柔佛能否掀起工時「革命」?

(來源:The Iskandarian

不同的經濟形態有其不同的「病症」及對應的「藥方」。我國的經濟形態與西方國家不同,柔佛也還未趕上經濟發展的末班車,亟需轉型方能增加產能。公共政策制定者在落實工作四天制的課題上必須平衡勞資政三方立場,拋開民粹主義,務實地對症下藥,才能掀起工時「革命」。


【文/林保華】

巫統州議員拉希達(Nor Rashidah Ismail)近日於柔佛州議會建議將目前工作五天制,改為工作四天半制或四天制。她指出,比利時、冰島、蘇格蘭和西班牙等西方國家已經落實工作四天制的政策,並希望柔佛州政府也能夠效仿及推行之。她也稱此政策能讓柔佛州內的穆斯林擁有充裕時間履行星期五祈禱義務,同時擁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進而促進家庭和諧。

然而,工作四天制對柔佛州的經濟現況來說是好事嗎?其又是否可行,並且掀起一場工時「革命」?

首先,增加每週休假日對生產率(Productivity)將產生影響。在經濟學上,生產率決定一個經濟體的繁榮和富足,生產率的增長也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動力。一個經濟體的生產率越高,產能就越高,該社會理論上越富足。而生產率又和勞動生產率 (Labour productivity)有關,勞動生產率指的是一名勞工能生產出多少產品或服務。勞動生產率和勞動時長、勞工熟練度有關,一名工人能投入工作時間越多,又或者其熟練程度越高,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以目前週休二日,工作五天制,每天工作八小時來計算,一名勞工能投入勞動生產的時長為四十個小時。若改為實行週休三日,工作四天制,勞工投入勞動的時間將會減少至三十二個小時。這意味著柔佛的經濟產能將會銳減,進而影響公共機構和私人企業的辦事效率,尤其是企業的利潤。這將可能導致雇主無法支付同樣水平的薪水給予雇員,而這一連串效應將會影響州內生產總值(GDP)。

同時,經濟體的生產率也是外來直接投資者(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參考的經商指標,若投資所在地的勞動政策不符合投資者對於業務產量和回酬的需求及期待,投資者自然也會轉移陣地,轉而選擇其他能讓回酬率最大化的國家。

(來源:Free Malaysia Today/BERNAMA

經濟陷疫情後遺癥

從經濟趨勢來看,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許多政府和經濟學家皆認為當務之急正是復甦國家經濟。若增加週休天數,這似乎和經濟發展背道而馳。尤其,當下是各經濟領域重啟之際,許多行業面臨勞工短缺的問題。從服務業、製造業到種植業,企業主紛紛苦嘆並被迫取消訂單;另一方面,新加坡企業正在大量招聘馬來西亞籍勞工來恢復自身經濟,強勁的兌換率優勢和較好的就業前景亦促使許多國人離開馬來西亞,到對岸新加坡工作。

同時,東盟區域其他新興經濟體,如印尼和越南正在急速崛起,相關國家都把經濟政策著重在經濟轉型、提高競爭力和增加經濟產能等方向。在我國,馬來西亞統計局報告顯示,二〇二一年國家復甦計劃重啟後,生產總值增長率(GDP Growth Rate)最出色的五個州屬是檳城、雪蘭莪、登嘉樓、霹靂和吉打。

其中,柔佛並未列入排行榜的前五名。仔細分析其經濟狀況,即可發現服務業佔50%左右,製造業則佔30%左右。而其經濟市場需求主要依賴外需,如:來自新加坡和其他國家遊客的投資和消費。倘若柔佛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維持優勢,柔佛作為南方經濟橋頭堡位置恐怕不保。更糟糕的是,工作四天制亦影響柔佛州政府欲在二〇三〇年達到兩千六佰億令吉的州內生產總值目標。

(來源:Berita Harian

政策硬著陸適得其反

無可否認,職業倦怠感讓工作四天制在西方國家流行起來。縱觀歷史數據,人類的平均工作時間呈現下降趨勢。勞工從頂峰一星期工作六十六個小時,到目前一星期平均工作四十個小時,此政策確實能讓每星期的平均工作時間再進一步下降。然而,減少工作時間乃因世界經濟體轉型,繼而推動工業科技的研發和資訊革新的便利,並且減少依賴勞動力。因此,柔佛欲落實四天工作制,即必須從勞動力密集的經濟產業轉為依賴技術和科技設備來生產,從而平衡勞工的生活與工作。

此外,此政策也應該由私人界主催試行,探討可行性。不同企業在運作模式上存在差異,相關政策硬著陸可能適得其反,造成非預期效果,擾亂企業固有的運營方式。例如,原本允許在五個工作天完成的事務,被迫需要在四天內完成,進而導致勞工的每日工作時間加長,或責任制的工作形態造成常態的惡性加班文化,也就無法改善勞工的生活質量。而國會已經於今年三月通過《二〇二一年僱傭法令(修正案)》,其中包括將每星期的四十八小時工時減少至四十五小時。雖然該修訂條例還未正式生效,但政策正在朝著改善勞工的工作和生活品質的方向前進。

概而論之,不同的經濟形態有其不同的「病症」及對應的「藥方」。我國的經濟形態與西方國家不同,柔佛也還未趕上經濟發展的末班車,亟需轉型方能增加產能。公共政策制定者在落實工作四天制的課題上必須平衡勞資政三方立場,拋開民粹主義,務實地對症下藥,才能掀起工時「革命」。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