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鄭至健/行動黨還算是多元政黨嗎?

(來源:Malay Mail/Saw Siow Feng

無論一個政黨是否開放給全民參與,若其基本盤或選區非常依賴特定族群支持,還算是多元政黨嗎?行動黨高層無時無刻放話警惕,要避免步馬華公會後塵,爲何其選區往往與後者重疊?宣稱要通過憲制議會建立社會民主主義的行動黨,其黨選主要論述居然圍繞族群或馬來西亞之夢這類口號,對社會民主主義所關注的貧富差距、社會福利、醫療體系或公共房屋政策隻字未提。這足以證明行動黨是個怎樣的政黨。


【文/鄭至健】

民主行動黨爲今年六月的中央選舉議論紛紛,甚至引發中委之間的齟齬,讓國人見證這個在表面上較穩定的全國最大反對黨,內部充滿暗湧和派系之爭。

矛盾源於該黨中委劉天球(雪蘭莪雙溪比力州議員)近日在元老廖金華推出回憶錄時,强調黨不能因現實考量爭取馬來選民,而忽略原有華裔的支持。劉氏還不惜用「去華人化」字眼來形容該黨爲了馬來選票,企圖淡化華人色彩,主張應捍衛黨的多元民主政治傳統。

此話一出,迎來不少黨內高層質疑、批評。同為中委的潘儉偉(雪蘭莪白沙羅國會議員)形容劉為黨「不要需要的華人沙文主義者」,前副婦女部長楊巧雙則否認「去華論」並斥之為狹隘想法。以筆者愚見,潘楊對劉氏的批評無不環繞在行動黨作爲一個在多元社會國家的政黨地位。前者引述劉的論點,認為行動黨應在希盟扮演馬華公會在國陣的角色,後者駁斥劉天球所要的黨,並非她歷來參與維護全民權益的行動黨。換句話說,兩者的批評重點是駁斥行動黨並非如馬華公會般的華人政黨,而是符合馬來西亞國情的多元政黨。

(來源:New Straits Times Press/Sharul Hafiz Zam

若行動黨果真是多元政黨,那我們該如何進一步檢驗呢?毫無疑問,行動黨在第十四届大選拿下四十二個國會議席是希盟勝選的一大關鍵,但這裡頭有二十九個國會議席的華裔選民超過一半,而半島加上東馬只有三十一個華裔選民過半的國會議席,當中包括潘儉偉和楊巧雙分別競選的白沙羅(Damansara)、泗岩沫(Segambut)。

獨攬希盟最多華裔選區

國內兩百二十二個國會議席裡,擁有最多華裔選民的選區雖是希盟的堡壘區,但已被行動黨一黨獨攬。除非盟黨之間對交換選區取得共識,否則這些議席將來仍舊由行動黨上陣。以筆者對第十四届大選所做的統計,彭亨州勞勿(Raub)國會選區是行動黨唯一馬來選民過半的選區,而該區現任國會議員東姑祖布里(Tengku Zulpuri)恰好是該黨唯一一位馬來國會議員(見表一)。


衆所皆知,行動黨歷來靠非馬來選民支持,方可從1995年大選僅獲九個國席發展到當前四十二個。筆者提出上述數據旨在反思:無論一個政黨是否開放給全民參與,若其基本盤或選區非常依賴特定族群支持,還算是多元政黨嗎?

行動黨高層無時無刻放話警惕,要避免步馬華公會後塵,爲何其選區往往與後者重疊?假設伊斯蘭黨自稱多元政黨,開放所有非穆斯林參加,但仍以馬來選區爲多、華裔議員寥寥無幾,請問這是真正的多元政黨嗎?

(來源:AsiaOne/The Straits Times

筆者無意推崇國內任何多元政黨,或貶低任何單一族群政黨,或以族群動員的政黨。况且,以族群政黨爲首的國陣模式,在政治學上歸類為協商式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意即各族政黨通過族群協商來保障族群、宗教、階級利益的權力共享模式。這也是馬來西亞根深蒂固的治國模式。

掌權後有無兌現競選承諾

無論多元或單一族群政黨,政黨往往回應其支持者(即特定族群)的訴求而立法、施政或向當權者施壓。重點是當選民票投行動黨,該黨掌權後有沒有兌現選舉承諾。行動黨憑藉龐大的華裔選民支持下得以入主布城,但行動黨執政的二十二個月卻與華裔訴求南轅北撤。

最後,宣稱要通過憲制議會建立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的行動黨,其黨選主要論述居然圍繞族群或馬來西亞之夢這類口號,對社會民主主義所關注的貧富差距、社會福利、醫療體系或公共房屋政策隻字未提。這足以證明行動黨是個怎樣的政黨。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