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李泰德/解讀2021砂州選舉(三):族群投票的流向

(來源:MalaysiaNow/Djohan Shahrin

砂拉越政黨聯盟(GPS)在本屆砂州議會選舉狂胜,一定程度上歸因於本土反對黨(砂團黨、肯雅蘭黨)與希盟無法凝聚反對票,讓它得票率雖稍跌仍贏下76個州議席。若來屆大選前在野黨無法取得共識,假設各政黨支持率繼續維持,希盟最後也許只能保住古晉國會議席,砂政盟或可憑大勝姿態決定誰能組織聯邦政府。作為本土政黨的砂團黨在內陸地區表現不俗,希盟未來若仍瞄準聯邦政權,談判時必然須作退讓,把若干砂州內陸土著選區禮讓給本土政黨,避免三角戰才能提高勝算。


【文/李泰德】

2021年12月18日砂拉越州議會選舉,由砂拉越土保黨、人聯黨、砂拉越人民黨和民進黨組成的砂拉越政黨聯盟(Gabungan Parti Sarawak,GPS,簡稱砂政盟)毫無懸念地再度贏下州政權。在所有82個議席中狂掃76席,比起2016年阿德南旋風時贏得的72席更多出4席。

以總選票分佈來看,砂政盟的得票率為61.3%。雖在本屆贏得更多議席,若與2016年62.2%得票率相比,實際上其支持率呈微幅下跌趨勢。本文將聚焦在本次州選舉結果的族群投票(ethnic voting)變動,來說明投票率和各政黨支持率。

砂州議會原已在2021年6月初自動解散,因新冠肺炎頒布緊急狀態令州選延遲舉行。即將在2022年2月屆滿的緊急狀態,提前於2021年11月撤銷,普遍認為這是阿邦佐哈里(Abang Johari)為首的砂州政府為了避免年底前必須落實納入憲報的18岁投票、參選及自動登記選民制(Undi 18),增添選舉變數。根據選委會2021年9月發布自動選民登記的數據,共有665,543名新選民將被納入選民冊。若列入本次州選的總選民數(共1,252,014名)後,將大幅增加至1,917,557人,增幅高達53.15%。

(來源:Malay Mail/Chimon Upon/Borneo Post

首先,本屆砂州選舉投票率為59.62%,比起2016年69.77%下跌了10個百分點。若以總選民數計算,投票選民從2016年的774,252人下跌至746,492人(上屆有兩個選區因國陣候選人直接當選並未進行選舉)。當中,有四個選區投票率下跌超過兩成:柏拉旺(Pelawan,下跌22.7%)、朋岭(Pending,下跌21.9%)、浮羅岸(Padungan,下跌20.6%)、峇都林當(Batu Lintang,下跌20.4%)。這四個都處於城市地區且華裔選民約佔九成。全州82個州選區,有17席投票率下跌百分比高於全州平均數,當中有14席是華裔選民佔多數。

採用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計算,不難發現其結果與上述分析如出一轍。華裔選民在本屆州選投票率為43.39%,與2016年相比下跌了22%,其他種族投票率也一致下滑。該跌幅皆與5%相去不遠,這與華裔選民投票率大幅下滑截然不同。不少人認為華裔選民投票率低可歸因於機票昂貴導致望鄉卻步,在新加坡工作的砂拉越選民也無法承擔回國巨額隔離費而選擇放棄投票。不過,這並不足以說明為何投票率巨幅下跌。2018年全國大選後的數場補選,還有2021年11月馬六甲州議會選舉皆可說明,許多戶籍在選區內、曾經是民主行動黨忠實支持者的非遊子,由於對該黨在朝時期表現不佳失望,認為選任何政黨都無法改變現有政治格局,決定不出來投票。從砂州火箭敗選後公開道歉可發現,該黨領袖也間接承認選民冷感導致華裔選票大量流失,最終許多堡壘區議席敗北。

華裔選票的變動

行動黨在近三屆砂州選獲得華裔選民鼎力支持,更在2011年贏下12席,近乎橫掃所有北、中、南砂所有城市選區,這回僅在古晉市區的浮羅岸和朋岭州議席成功守土。該黨丟失了5個至少二度連任的選區:哥打聖淘沙(Kota Sentosa,華裔73.3%)、柏拉旺(華裔90.6%)、武吉阿瑟(Bukit Assek,華裔88.3%)、埔奕(Pujut,華裔66.9%)和丹絨巴都(Tanjong Batu,華裔70.5%)。至於在朝的人聯黨則在古晉市區的峇都吉當(Batu Kitang,華裔56.8%)和石角(Batu Kawah,華裔58.6%)、美里市區的俾爾騷(Piasau,華裔58.3%)和史納丁(Senadin,華裔42.9%)以更高的得票率蟬聯。該黨經過這次選舉後成功擺脫2011年慘敗,競選18席贏得13席,黨主席沈桂賢選後受委為砂州副首席部長,重奪該黨2011年因時任主席陳康南敗選後失去的重要官位。

行動黨慘敗和人聯黨勝選,是否確定了華裔選票已完全回流砂政盟?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把焦點放在16個華裔為主的選區,比較其兩屆選舉的各黨得票率。砂政盟總共贏下12個華裔選區(人聯黨11席、民進黨1席),相較上屆的7席,人聯黨本次從行動黨手中奪回5個議席。從這5個議席的得票率增減來看,人聯黨支持率並無明顯變化,反倒是在詩巫市區的柏拉旺,該黨的程明智僅以27.7%得票擊敗原任議員黃培根,前者得票甚至比2016年低了11%。行動黨會失去這五席,主因是得票率下跌了20.4%至32.6%。其中,詩巫市區的兩個州議席(柏拉旺和武吉阿瑟)跌幅最為明顯,該黨得票明顯流向了另外兩個本土政黨:砂拉越全民團結黨(Parti Sarawak Bersatu, PSB,簡稱砂團黨)和肯雅蘭全民黨(Parti Bumi Kenyalang, PBK,簡稱肯雅蘭黨)。這也為何人聯黨得票未明顯增加(甚至若干選區下跌),仍能贏得更多議席。同時也說明了砂州本土政黨競選時,將希盟底下的行動黨和公正黨標籤為「來自馬來亞的外來政黨」的策略奏效,至少有兩至三成華裔選民拒絕外來政黨又不願票投執政黨,最後選擇支持本土反對黨。

把焦點拉回人聯黨,實際上該黨在三個選區的得票增長超過5%:古晉的石角(+16.1%)、泗里街的盧勃(+21.2%)和美里的俾爾騷(+8.8%)。這三個選區都是人聯黨在2016年攻下的議席。該黨勝選後努力發展選區,成功讓部份選民相信比起在議會制衡執政黨,把資源帶回選區更為重要。以石角(Batu Kawah,下圖)的沈桂賢為例,他提出2016-2021的五年工作報告,告知選民該州議席過去五年共取得3億3,000萬令吉撥款,受惠對象包括宗教團體、非政府組織、學校,最大款項則是排水系統升級。

本次選舉證實了輿論風向,即華裔選民將以不投票或不支持的方式,表達對希盟執政二十二個月的表現失望。值得關注的是,行動黨雖在2021年11月甲州選舉的當選議席從8席跌剩4席,但這個近幾屆大選都橫掃絕大多數華裔選票的政黨,仍有辦法在華裔佔絕大多數的選區讓國陣(馬華)和國盟(民政黨)敗得連選舉保證金都無法取回(候選人須獲八分之一以上得票),證明西馬華裔選民雖不滿行動黨或希盟,卻不會選擇票投另兩個更糟糕的聯盟。砂州行動黨慘敗,讓人看到華裔選民除了希盟和執政黨外還有第三選擇。兩個新本土政黨甚至能在華裔選民超過八成的選區取得超過三成得票,這足以警惕希盟(尤其是行動黨),若這股風潮吹向西馬,未來後果可能非常嚴重。有「全民首長」光環的沙菲益(Shafie Apdal)領軍的沙巴民興黨已西渡馬來半島,加上柔佛州麻坡國會議員賽沙迪(Syed Saddiq)的馬來西亞民主聯合陣線(Malaysian United Democratic Alliance, MUDA)已取得合法註冊,來屆大選這些新政治勢力若無法與希盟談妥合作最終開打,砂州反對票分裂讓執政黨漁翁得利的狀況極可能在西馬上演。

(來源:Sarawakvoice.com

伊班選票的變動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是伊班選民在本屆大選的動向。該族為砂州最大的原住民族群,佔全體選民四分之一。82個州議席中有22個伊班族選民佔半數或以上。

2018年全國大選提名日前夕,時任副首席部長的砂拉越人民黨主席詹姆士·馬欣(James Masing,上圖中)無預警宣布開除該黨署理主席佐瑟·恩都魯(Joseph Entulu Belaun,時任聯邦首相署部長)和最高理事威廉尼亞勞(William Nyallau)。兩人分別是伊班族傳統選區實蘭溝(Selangau)和魯博安都(Lubok Antu)國會議員。這兩位被開除的原任議員未獲提名為候選人後,分別為非國陣候選人助選。最終,來自峇加拉蘭(Ba‘Kelalan)的倫巴旺裔(Lun Bawang)公正黨領袖巴魯·比安(Baru Bian)飛象過河來到實蘭溝競選,成功贏下實蘭溝選區,無黨籍的朱加慕央(Jugah Muyang)也在三角戰中突圍,成功擊敗國陣和公正黨候選人。另一個伊班選民佔九成的如樓(Julau)選區,無黨籍的孫偉瑄(Larry Sng)在希盟禮讓下成功勝出。

2018年全國大選在砂州上演了一場預料之外的伊班選民小海嘯,增加了來屆伊班族內陸選區的可看性。另外,自2019年黃順舸領導的聯民黨退出州政府、更名為砂拉越全民團結黨後,嘗試招攬大量過去具在地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加盟。最後該黨一共競逐了70個州議席。

另一方面,被視為內陸伊班族最重要的領袖詹姆士·馬欣在本屆州選前夕染疫逝世,使得砂拉越人民黨出現領導真空,仍有驚無險地在所有競選的11個選區獲勝,惟總得票率從2016年68.3%下跌至58.9%,跌幅接近十個百分點。

在所有22個以伊班人為主的選區,砂政盟得票率僅在其中7個有所進步,其餘15個比上屆遜色,跌幅介於1.1%至43.2%,跌幅超過兩成的選區則有7個(Baleh, Pelagus, Batang Ai, Kakus, Engkilili, Bukit Begunan和Batu Danau)。此外,砂政盟也在6個選區取得少於過半選票,但因得利於多角戰,使得砂團黨僅贏得Engkilili州議席。其中在Pakan州議席,已連任兩屆的Ali Biju在提名日後因黨內壓力退選。雖然表態支持砂政盟推派的候選人,其團隊卻積極呼籲支持者將選票集中給砂團黨對手。不過Ali Biju仍獲32.1%選票,砂團黨則有18.7%,砂政盟最終以41.1%低得票當選。

綜觀整體族群投票變動

分析所有82個砂州議席,即可獲知表三的各族群投票趨勢結果。這裡有幾個焦點值得關注。第一,雖然主要競逐華裔選區的人聯黨本屆州選大有斬獲,競選18席奪下13席,砂政盟的華裔選票卻較2016年州選變動不大,僅維持了三分之一的華裔選民支持。若與馬來半島的馬華公會或民政黨相比,這個數字是後兩者所不及的。第二,如上所述,雖然砂政盟幾乎贏得所有伊班族選區,其整體伊班族選票卻明顯下跌,從2016年70.9%下滑至55.7%。首次投入便競選70席的砂團黨在伊班選票表現不俗,預計取得約35%至40%支持。至於集中在北砂地區的上游人,砂政盟表現也略有進步,從2016年57.1%增加至61.2%。這個結果能在峇南(Baram)國席底下的Telang Usan州議席看出。這個超過九成選民是上游人的選區,砂政盟得到59.8%支持,比起上屆51.3%顯著增長。最後,馬來人、馬蘭諾人與比達友人的整體族群投票趨勢變動不大。

(來源:MalaysiaNow

砂沙為來屆大選造王者

雖然砂州總選民數排在雪蘭莪、柔佛、霹靂之後,但在全國222個國會議席中,該州卻以31席居冠。當前政局並不穩定,來屆大選後倘無政黨聯盟贏得多數議席,砂拉越與沙巴將以造王者之姿與國陣、國盟與希盟協商,決定由何者組成下屆聯邦政府。

砂政盟在本屆州選狂胜,一定程度上歸因於本土反對黨(砂團黨、肯雅蘭黨)與希盟無法凝聚反對票,讓它得票率雖稍跌仍贏下76個州議席。若來屆大選前在野黨無法取得共識,假設各政黨支持率繼續維持,希盟最後也許只能保住古晉國會議席,砂政盟或可憑大勝姿態決定誰能組織聯邦政府。作為本土政黨的砂團黨在內陸地區表現不俗,希盟未來若仍瞄準聯邦政權,談判時必然須作退讓,把若干砂州內陸土著選區禮讓給本土政黨,避免三角戰才能提高勝算。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