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與病毒共存,以「整體政府—全體社會」的力量共同規劃經濟、公共醫療、生命與心靈的復甦,儘速適應後疫情的常態。希盟作爲國會最大政治聯盟,應積極參與主導新政府的成立,解决脆弱政權與無能領導的關鍵問題。任何投降主義論調,非但罔顧國家與人民在中短期面臨的危機,也忘了政治多變流動的面向。到時就算僥倖贏得選舉,早已輸了國家。
【文/李健聰】
新冠疫情繼續肆虐,馬來西亞第三波封鎖自今年六月起已超過兩個月,但長長黑暗隧道的盡頭,依然看不到曙光。
八月四日因疫情殞命者高達257人,是迄今最高記錄,當中21人在未送抵醫院,便已經離開人世。截至八月六日,離世者已破萬,高達10,179人。如果人民的生命是一道道燭光,自疫情爆發以來,已有超過一萬支燭光熄滅。除了生命的永逝,數以萬計企業經已消亡,或正掙扎求存,連帶企業創造的就業、體制與經濟鏈,也隨之雲消霧散。
自獨立後,我國實施多次緊急狀態,甚至面臨准戰爭(如對抗馬共與馬印對抗)狀態,但沒有一次像新冠疫情般,導致那麽多人命傷亡,以及那麽大的財物損失。再者,這是自獨立以來最不堪的處境,完全有可能避免的。
(來源:Malay Mail/BERNAMA)
國盟抗疫無能投機脆弱
自上星期國會開始,更引爆一場政治危機。從慕尤丁國盟政府在處理國會與皇宮之間的進退失據,巫統宣布撤回對慕尤丁與國盟的支持,慕尤丁粗暴腰斬星期一的國會,直至赴會國會議員及一衆集會青年被警方調查,無不證明國盟政權的投機與脆弱。
拙文〈國盟抗疫的三大致命失誤〉曾經列舉國盟抗疫的無能與無所作爲,在此不贅。人民在意的是,國家應如何克服疫情與政治危機、擺脫經濟泥沼,繼續前進?
政治學者愛德華•班菲爾德(Edward Banfield)首先提出政治資本的意涵:「政治資本是影響力的存量,可用作政治人物與選民的交換籌碼,但也像金錢般會用罄破産。」國盟政府自去年三月抗疫以來,一直欠缺政治正當性去整合政治與社會力量來對抗疫情。過去慕尤丁尚依靠新首相效應,通過諾希山等技術官僚護持,勉强維持門面。然而,自今年染疫數據節節上升以來,國盟部長們依舊離地或失踪,對比經濟的衰退與民不聊生,其正當性已受衝擊。加上頒布緊急狀態不但無法减緩疫情,反而一發不可收拾,令其地位搖搖欲墜。後續與皇宮或巫統的角力,當然會削弱抗疫的政治社會資本。
(來源:The Straits Times/The Star/Azhar Mahfof/Asia News Network)
短期而言,國家需要的是一個能够統合「整體政府—全體社會」(Whole-of-government,All-of-society)的抗疫力量。與人與人的戰爭一樣,瘟疫是一場人與自然的鬥爭。換句話說,我國正下處於戰爭狀態,無人可置身事外或獨善其身。但在動員、資源分配供給、社會行爲規範與說服上,抗疫戰比傳統肉眼能見的戰爭,更加考驗抗疫領袖團隊的意志、說服與整合力,鑄造高度有效但高度靈活,統合政府力量之餘,又能讓公民社會發揮所長的體制。
若能結集「整體政府—全體社會」的力量,以下事例肯定能辦到:
一、通過跨部門,配合地方國州議員、州/地方政府,甚至私人企業(如快遞企業)落實更有系統的大規模篩檢,同時讓衛生部醫護人員專心收容與治療病患。
二、由首相署利商特工队(PEMUDAH)或科藝部牽頭,結合政府各部門居家工作的人員處理衛生部熱綫,免讓民衆久等而錯失檢測與診斷良機,或因無助極度焦慮。
三、挪用其他州屬或國防部醫院救護車,徵召民間救傷車隊加速巴生谷區的送護工作。
四、除了國防部,也集合民間企業與慈善團體增加醫護(方艙醫院、病床、呼吸機、增氧機等)的容量。
五、與行業協會、工會與中小型企業協會協商共同擬定更精准的科學防疫規範,等等。
(來源:RFI/AFP)
錯失動員社會抗疫良機
擁有以上政治資本與力量,才能以集權—分權(Centralized Decentralization)方式,更有效整合政府跨部門力量去來協作、動員,同時給予民間更大自治權去扶助需要群體,或爲社會各有專長人士提供更好的平臺諫言納策。顯然,慕尤丁與國盟不但錯過打造以上社會聯盟的機會,同時已失去這個正當性。今天國盟做的沒有人相信,慕尤丁說的也沒多少人有興趣再聽。
中長期而言,病毒不會讓作爲宿主的人類滅絕,同時人類也不可能把病毒完全撲滅。那表示,我們需要與病毒共存,同時以「整體政府—全體社會」的力量共同規劃經濟、公共醫療、生命與心靈的復甦,儘速適應後疫情的常態。這亟需有遠見的政治領導。
欲促成如此凝聚力,首先需要穩定的政府解决未來六至十二個月的疫情危機,同時也需要更迭領導,以新思維帶領國家恢復元氣,公平地重建「戰後社會」,確保經濟、社會與文化持續發展,不落人後。
希盟作爲國會最大政治聯盟,應積極參與主導新政府的成立,解决脆弱政權與無能領導的關鍵問題。諸如「維持慕尤丁政權至大選再一舉殲之」或「國盟比巫統雞肋所以不該讓巫統掌權」等軍師論調,流於政治短視或天真。這種投降主義,非但罔顧國家與人民在中短期面臨的危機,也忘了政治多變流動的面向。到時就算僥倖贏得選舉,早已輸了國家。
李健聰 |
馬來西亞科技與工藝大學交通物流碩士,彭亨州關丹士滿慕區州議員,公正黨總財政,長居關丹。相信基層民主與社區賦權能帶來根本變革,因此積極推動社區營造與民間教育工作,目前推動的計劃包括「士滿慕社區菜園」與「關丹悅讀換書計劃」等。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