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alaysia Gazette/Syafiq Ambak)
慕加希是希盟國會議員中少數具有宗教資格,也是相對兼容、進步的領袖。儘管面對保守穆斯林的抨擊,他認同穆斯林在清真寺範圍內慶祝農曆新年,主張到基督教堂跟基督徒對話,也反對稱非穆斯林爲「異教徒」。但在褻瀆先知和性少數議題,他卻抵擋不了各方壓力。如果慕加希的立場不夠堅决,將會失去其「伊斯蘭憑藉」。他這樣做卻又兩邊都不討好,進步人士會質問其「兼容伊斯蘭」爲何無法兼容不同性取向者,保守者勢必得寸進尺,繼續以宗教和道德議題來攻擊希盟。
【文/丘偉榮】
從設立舉報「污衊伊斯蘭」專綫、指責性少數團體濫用民主空間,到接見備受爭議的印度籍宗教司扎基爾納益(Zakir Naik),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慕加希(Mujahid Yusof Rawa,上圖)近期的某些言論和舉動,跟他一直提倡的「兼容伊斯蘭」(Islam Rahmatan Lil Alamin)精神似乎背道而馳之嫌。這不禁讓人擔心他力推的「兼容伊斯蘭」議程會否像前首相阿都拉提倡的「文明伊斯蘭」(Islam Hadhari)一樣,抵擋不住保守的穆斯林選票和輿論壓力,淪爲虛有其表的口號。
慕加希是國家誠信黨副主席,也與伊斯蘭友好協會(IKRAM)有相當密切聯繫,所以他提倡的「兼容伊斯蘭」符合誠信黨和伊友會的兼容立場。慕加希和誠信黨的伊斯蘭政治願景有三個關鍵主題: 一、强調社會正義和良好施政的伊斯蘭教法本旨(Maqasid Sharia) ;二、兼容的伊斯蘭精神(Islam Rahmatan lil-Alamin);三、符合馬來西亞國情的伊斯蘭法學詮釋(Fiqh Malaysia)。
但這不代表誠信黨和伊友會領袖是主張政教完全分離的「自由派」穆斯林,比較貼切來說,他們是主張將伊斯蘭價值與現代社會接軌的「民主派」穆斯林。他們在文化多元和民主參與方面抱持開明態度,然而在宗教、道德和性別議題的態度趨向保守,因此很容易掉入伊斯蘭黨和穆斯林聯合會(ISMA)設下的「競相伊斯蘭化」陷阱。再加上,誠信黨分裂自伊斯蘭黨,而穆聯會則與伊友會的前身——伊斯蘭革新理事會有歷史淵源,兩者之間的藕斷絲連和相互競爭,將繼續牽引國內伊斯蘭政治的發展。
慕加希曾在一項訪談中自稱在宗教信仰方面是保守,在社會關係則是自由的。如此「兼容保守派」的定位,與公正黨主席安華和教育部長馬智禮的看法相似。他們希望在堅守伊斯蘭信仰的同時,也積極跟社會各個不同層面的互動合作。慕加希上任後,立志要改革伊斯蘭官僚體制,然而這是一項艱難任務。本國的伊斯蘭事務管理屬於州權限,各州皇室和宗教司扮演重要角色,一些宗教局也被伊黨支持者滲透,這讓希盟政府難以有效執行宗教事務改革。
(來源:MalaysiaGazette/Afiq Razali)
希盟政府和親希盟的伊友會通過宗教電臺和電視臺大推「兼容伊斯蘭」議程,慕加希也委任伊斯蘭黨已故精神領袖聶阿茲(Nik Aziz)的長子聶奧瑪(Nik Omar,上圖)出任大馬伊斯蘭宣教基金會(Yayasan Dakwah Islamiah Malaysia,YADIM)主席。不過,他們看來無法完全主導穆斯林社會的輿論,反而容易被更爲保守的穆斯林黨團和宗教師牽著走。伊黨掌控不少清真寺活動,而穆聯會則擅長打社交媒體戰。結果,在某些清真寺活動,誠信黨被指是行動黨的「傀儡」;在部份社交媒體平臺,「兼容伊斯蘭」被敵對者指為兼容「自由派、異教徒、性少數」的伊斯蘭。無論「褻瀆伊斯蘭」還是性少數議題,希盟政府和支持它的非政府組織都一直處於捱打,無法掌握論述,也沒有良好的對策。
在褻瀆先知事件中,穆聯會、伊黨等黨團和部份宗教師在社交媒體抨擊慕加希軟弱無能,指責希盟執政後,網絡上不斷發生污衊伊斯蘭事件。這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在社交媒體散播,再加上部份穆斯林黨團報警和示威(儘管他們只佔少數),卻仿佛代表多數穆斯林「引領」了穆斯林社會的輿論,迫使希盟領袖必須回應。結果,慕加希部門底下的宗教發展局設立專綫,讓民眾舉報網上「污衊伊斯蘭」言論,警方也提控幾位被指涉嫌污衊伊斯蘭者。
(來源:Malaysiakini/Alyaa Alhadjri)
今年吉隆坡的國際婦女節游行時,有些參與者高舉彩虹旗和挺性少數海報,保守穆斯林黨團和個人事後在社交媒體大肆炒作,抨擊慕加希無法捍衛伊斯蘭,斥責希盟執政後令「自由派」坐大。慕加希承受不了這些炮火,遂在臉書指責性少數團體濫用民用空間,對游行出現不符伊斯蘭價值事物表示遺憾。爲了討好保守穆斯林,慕加希也接見了備受爭議性的宗教司扎基爾納益,贊賞他「具啓發性」。這一連串言論舉止,引起很多非穆斯林和開明穆斯林不滿。
持平來說,慕加希是希盟國會議員中少數具有宗教資格,也是相對兼容、進步的領袖。儘管面對保守穆斯林的抨擊,他認同穆斯林在清真寺範圍內慶祝農曆新年,主張到基督教堂跟基督徒對話,也反對稱非穆斯林爲「異教徒」。但在褻瀆先知和性少數議題,他卻抵擋不了各方壓力。反對性少數公開捍衛權益的,不僅是伊黨和穆聯會,很多伊友會、大馬伊斯蘭青年運動、誠信黨領袖及其支持者,都對此議題持保守立場。因此,如果慕加希的立場不夠堅决,將會失去其「伊斯蘭憑藉」。他這樣做卻又兩邊都不討好,進步人士會質問其「兼容伊斯蘭」爲何無法兼容不同性取向者,保守者勢必得寸進尺,繼續以宗教和道德議題來攻擊希盟。
其實,慕加希及其兼容伊斯蘭議程遭遇的考驗,也正好反映了馬來西亞多元社會的分歧與矛盾。我們有自由的聲音,提出如政教完全分離、保障性少數權益等訴求。另一方面還有保守勢力,要求提高伊斯蘭刑事法的懲罰、打壓性少數群體等主張。處在中間的慕加希能否通過其「兼容伊斯蘭」議程來處理這些社會差異?當某些穆斯林連接受非穆斯林爲平等公民的說法都無法獲得認可時,要說服更多穆斯林尊重性少數群體的權益並不容易。要如何在這樣的局限下,把穆斯林的輿論風向推至更爲開明,儼然是推動進步議程者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
![]() 丘偉榮 |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大馬與國際研究所研究員。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