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最新文章經濟

周若鵬/國產車和大象

(來源:Nikkei Asian Review

我們已經錯過了三十年,連本來讓我們笑話的韓國車,已非常成熟,甚至研發出超跑。馬來西亞這下才重新起步,恐怕免不了又要從低端車做起,就算沒有外國競爭者,在本地也要面對寶騰、第二國產車的競爭,難過跨越阿爾卑斯山。從市場角度思考,消費者還需要多一個入門車種的選擇嗎?如果我國有值得驕傲的汽車品牌,當然是好事。但戰場改變了,要推動經濟、讓國人驕傲,定有其他更合時宜的辦法,未必要依賴一個我們已經追不上的工業。


【文/周若鵬】

我家小孩十來歲,好像已經很久很久沒吵過要買玩具了。啊,有一次,大兒子要買一個「英雄」,我不知道這還算不算玩具,因為那「英雄」是電腦遊戲里的人物。好像從約莫十歲開始,他們的主要娛樂就是電玩,我們再沒有逛玩具店,就算經過他們也完全沒有想要進去逛逛的沖動。這樣的城市小孩,在先進的美國也許占比例最多,玩家反斗城(Toys“R”Us)能不倒嗎?玩家反斗城宣告破產,在美國門市全面關閉。電商崛起,零售業面對巨大衝擊,轉型不及者只有被時代的洪流沖走,留下的只有回憶。

為什麽網路時代老早已像恐龍群般衝過來了,還會有一些大機構未作好準備?比如柯達菲林,數位攝影開始流行時,它並沒有及時反應,呆呆的等著破產。這很讓人好奇,這些原來很成功的大企業不是掌握了巨大資源嗎?不是最有能力轉型嗎?可是,成功也是一種枷鎖。我記得讀過羅勃·格林(Robert Green)著作中的歷史故事,古時迦太基的漢尼拔(Hannibal)將軍喜歡用大象作武器,曾用大象突襲羅馬敵軍,殺對方個措手不及,大獲全勝。此後凡出戰必用大象,但大象很難照顧,吃得多、行軍慢,後來反成負累。羅馬軍隊學乖,改打消耗戰,只要躲起來不要和大象正面交鋒,漢尼拔就沒轍。到漢尼拔戰敗,他也不認為自己的戰術有毛病:「如果我有更多大象就能勝利了!」這又印證了一句老話,善用鐵錘的人,會把所有問題看成釘子。

大企業不管怎麽強,領導人如果像漢尼拔那樣沈溺於原來的成功,無視戰場上的變化,便是反被舊思維捆綁。漢尼拔要越過阿爾卑斯山攻打羅馬,還帶著他的大象哪!軍官勸他放棄大象,他不肯,結果到下山時只死剩幾只,打不贏了。漢尼拔是史上稱譽的軍事家,不可謂不厲害,但凡人皆難免有慣性、有盲點,我憂慮的是,國產車是不是首相馬哈迪的大象?

(來源:Bloomberg

馬哈迪推動創辦普騰(Proton)是上世紀的事了,八十年代中曾經光輝過一陣子,是國人的驕傲。龐大的汽車工業能帶動周邊工業,推動經濟發展。但普騰初期的成長並非因為競爭力提升,而是在政府保護傘下以關稅提高入口車價,讓入門車的消費者除了普騰別無選擇。國家要扶持新興工業,這樣的政策本無可厚非。如果普騰在穩住低端車市場之際,同時研發本身的汽車科技,推出高端產品,可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品牌。但顯然這情況並未發生,就算後來推出高端車款Perdana,也不過是把三菱換個牌子。而且普騰的品質每況愈下,無法開動的車窗是國人講了十幾年的笑話。三十多年過去了,普騰現在是中國人的寶騰,馬哈迪能不疼嗎?

這下首相不只又想再造國產車,還建議限制外國車入口,扶持新汽車公司,這怎麽看都像漢尼拔的大象。我們已經錯過了三十年,連本來讓我們笑話的韓國車,已非常成熟,甚至研發出超跑。馬來西亞這下才重新起步,恐怕免不了又要從低端車做起,就算沒有外國競爭者,在本地也要面對寶騰、第二國產車(Perodua)的競爭,難過跨越阿爾卑斯山。從市場角度思考,消費者還需要多一個入門車種的選擇嗎?或許多一個選擇、多一些競爭是好事,但如果市場蛋糕不夠大,最後大家都吃不飽,都沒力氣往上爬了。更可怕的是限制外國車入口以後,競爭不增反減,各本地品牌「定定揾食」,不是沒力氣爬,而是懶得爬。再過十年、二十年,我們還是會回到原點。但馬哈迪只看得到他「成功」再造國產車,後往後的失敗很可能無緣目睹,爛攤子留給後世承擔。

我對車子也有情意結,如果馬來西亞有值得驕傲的汽車品牌,當然是好事。但戰場改變了,要推動經濟、讓國人驕傲,定有其他更合時宜的辦法,未必要依賴一個我們已經追不上的工業。比方說,市值數十億美元的Grab讓我們很驕傲,這可是原生於馬來西亞的國際品牌,還打敗Uber。網路時代有新興的商業模式,聽說手遊「神魔之塔」的開發公司Madhead也讓香港人很驕傲,馬哈迪推動的多媒體超級走廊搞了超過二十年,現在一定能開發這樣的產品吧!李宗偉也讓我們很驕傲,另外,要培養世界級的球隊大概也會便宜過建立幾乎註定「收皮」的國產車。

那些大象,就放它們回森林吧!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