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和美國帶領的跨國聯合團隊,重新分析華南市場的病毒樣本,並證明其與大流行時期世界各地採樣的新冠病毒的最近共同祖先,在基因上是相同的。研究也證明市場上出售的活哺乳動物,在採樣時確實正在釋放病毒。這些分析提供了另一個證據:疫情的源頭是「動物」開始的,而華南市場是「起源地」。
文/宋明家
新冠病毒病大流行迄今已有五年多,但科學家這些年都一直鍥而不捨地追尋病毒起源。疫情已幾乎完全結束,幹嘛還要窮追病毒起源?科學家吃飽沒事幹嗎?
之所以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是因為探討新冠病毒起源,關係到國家、區域乃至全世界的公共衛生安全,也助益未來科學家在減少或防止類似「跨物種病毒傳播」大流行的再發生。另,關於這病毒「起源」之說,網絡一直充斥大量錯誤和虛假訊息,混淆民眾身為「智人」正常腦袋和理性分析之余,也影響群眾對科學的信心。
「自然論」與「實驗論」之爭
新冠病毒起源論述主要有兩派:「自然演化論」和「實驗室洩露論」。目前科學家已掌握不少證據支持「自然論」,也證實被感染的動物,是極可能造成大流行的中間宿主;但「實驗室」的說法,還是找不到任何科學證據。
還記得約四年前疫情初期社交媒體的「美國製造」、「中國製造」、「病毒來自武漢國家生物安全P4實驗室」、「武漢病毒關鍵蛋白被替換以精准攻擊華人」等一堆陰謀論訊息嗎?這些煽動性、戲劇性的訊息,從沒有可靠科學證據支持,有的只是憑藉一些「猜測性」媒體報道,或特意扭曲學術論文的研究結果。
同時,小部分「奇葩學者」打著「學者」之名,以未經專家審核的「偽科學」文章,乘亂撈取功名,散播假訊息之余,更打擊社會的科學、理性文化。
惟白宮今年4月中最新舉措吸引了全世界科學家的目光。白宮撤掉新冠病毒和疫情信息的官方網站,以全新風格的「實驗室洩漏:新冠病毒的真正起源」(Lab Leak: The True Origins of Covid-19)網頁取而代之[1]。這個網站首頁出現「邁著堅定步伐朝鏡頭走來的特朗普全身肖像」,內容全是認定「新冠疫情源自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病毒洩漏」,並把所有新冠疫苗、治療和檢測的信息,統統刪除。
問題是,白宮這個「實驗室洩漏」結論,是基於中情局(CIA)的評估,但其評估推理過程,以及所依據的數據還是個迷,也無法對這個結論可靠性進行評論。
科學推斷病毒的共同祖先
身為分子遺傳科研人員,筆者一直反對以「無理推測」的「瞎猜」,去討論病毒起源這件事。想要瞭解新冠病毒的起源,必須基本掌握它的群體遺傳歷史資訊,這包括病毒基因組變異、分化、擴張、遷移等群體訊息,進而推斷出病毒的「最近共同祖先」(the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TMRCA),亦即衍生出疫情時橫行肆虐的各種變異株的病毒祖先。其中較常用的方法為「分子鐘」(molecular clock),依據DNA或RNA序列訊息,推斷出最近共同祖先的時間。
和所有病毒一樣,新冠病毒通過「籌備」足夠殺傷力極強的變異之後,才能成功感染人類群體。學界一般認為「分子鐘」推算的最近共同祖先時間點,大約是在2019年11月底至12月初,地點為中國湖北省[2]。那時候的病毒族系有兩個:A譜系和B譜系,差別是基因組內的兩個核苷酸變異(C8782T和T28144C)。從武漢華南市場提取的環境樣本中可證實,這兩種病毒當時都存在於該市場,也表明存在人畜共患病溢出事件。
在人口超過1200萬的武漢,華南市場是最多野生動物攤販的地點,一直都有商販非法銷售果子狸、竹鼠、馬來刺蝟等野生動物。疫情爆發後的2020年1月,中國科研人員從華南市場採集了923個環境樣本和共18個物種中的457個動物樣本,從中取得RNA序列,並檢測到新冠病毒[3]。
時隔兩年後,法國Sorbonne Université和美國University of Arizona帶領的跨國聯合團隊,重新分析了這些華南市場的數據,並證明「華南市場採樣的新冠病毒」的最近共同祖先,與從「大流行時世界各地採樣的新冠病毒」推算的最近共同祖先,兩者基因上是相同的。研究也證明市場上出售的活哺乳動物,在採樣時確實正在釋放病毒。這些分析提供了另一個證據:疫情的源頭是「動物」開始的,而華南市場是「起源地」[4]。
當然,每一個研究都有其弱點,作者也報告了此研究的主要局限:未採集2020年1月1日市場關閉之前的樣本。無論如何,這項由法美聯合團隊發佈的研究結果,仍是迄今為止其中一份最為有力、可信的報告。
全球性的生物安全問題
疫情發生後,世界各國多已採取措施,加強實驗室的生物安全,以確保病毒洩漏的意外不會發生(即便「實驗室洩露」之說並沒得到科學證實)。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3月發佈的《與SARS-CoV-2相關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Laboratory biosafety guidance related to SARS-CoV-2)[5]顯示,雖然某些處理新冠病毒的實驗室程序經已放寬(比如病毒RNA測序、核酸擴增PCR檢測等工作,可在符合「生物安全第二等級」(Biosafety level-2)程序和風險控制措施的設施中進行,但指南還是秉持「安全至上」的原則,依據當前已知的科學知識和風險評估,確保只有受訓過的科研人員,在嚴格遵守指南的實驗室處理新冠病毒樣本。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政府仍將這種病毒列為「生物安全第三等級」(Biosafety level-3)(比第二等級更嚴格的管控)。
儘管如此,在實驗室之外的野生動物國際市場,縱觀全世界似乎只有中國政府採取了嚴厲措施。2020年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決定,決心去除民眾濫食野味的陋習[6]。該決定禁止野生動物的獵捕、交易、運輸和食用,並全面禁止食用、人工繁殖、飼養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
但在其他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在於限制野生動物交易和保護生物多樣性這方面,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有力措施的施行。在國際上,由於野生動物貿易價值高達上億美元,一直都是某些不法商人的「衣食父母」,也有某些國家執政當局默許這些破壞動物保育和公共衛生的交易,進而影響政策決策的實施。這是問題難解的主要癥結。
隨著越來越多科學證據證明野生動物是某些疫病大流行的自然宿主,任何因野生動物貿易和跨物種動物感染的失控傳播所引致的未來大流行,都是全球性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必須在守護全球公共衛生前提下,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指南,及督促各國加強全面禁止野生動物貿易和相關執法,以防範公共衛生安全和保障全人類健康安全。
[1] 詳見網站:https://www.whitehouse.gov/lab-leak-true-origins-of-covid-19/。
[2] 詳見2021年4月《科學》期刊論文,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f8003。
[3] 詳見2023年4月《自然》期刊論文,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043-2。
[4] 詳見2024年9月《Cell》期刊論文,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24.08.010。
[5] 詳見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whe-epp-2024.3。
[6] 詳見https://www.gov.cn/xinwen/2020-02/24/content_5482761.htm。
![]() 宋明家 |
出身於馬來西亞吉蘭丹州蕉風椰林的古板可憐(Kubang Kerian)。原以為會終一生古板可憐,因貪戀校園混了個碩士,被中學生再教育兩年,爾後重返實驗室和DNA鬼混,博士畢業後吉人天相得以在某國外大學分校任高級講師。愛好枕戈待旦於雜草稻的分子遺傳演化,遵循儒林生存法則小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某年突然發現手指也可以拼出方塊字,從此欲罷不能,每逢周末晚文火煎煮一幅幅五千年古老圖像,在華文報章熬制成評論、科普、雜文等百餘篇,聊以顧影自憐也自娛。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