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宗教政治最新文章

丘偉榮/馬來右翼崛起不容小覷

(來源:Twitter ISMA/Malaysia Gazette/Hazrol Zainal

國內馬來右翼勢力日益抬頭,將議題宗教化、種族化,炒作馬來穆斯林的不安情緒,把原來的階級矛盾轉化成宗教與族群糾紛。政局不穩、經濟不安、社會變遷帶來的不確定性,加上社媒推波助瀾,無不提供右翼勢力繼續膨脹的條件。可思,很多馬來人不一定支持,甚至不曾聽聞這些極右份子,然而他們善於製造輿論、引領風向,炒作馬來人不安情緒以強化圍牆心態,聲稱代表穆斯林民意。要多管齊下抑制這些極右勢力並非易事,卻也不容小覷。


【文/丘偉榮】

從高庭裁決基督徒可使用阿拉字眼,到高調行善的行動黨籍國會議員沈志強(檳州大山腳區)遭指向穆斯林宣揚基督教後,網上有一小撮右傾份子積極蒐集資料,伺機揭發各種「基督教化」議程。

日前,某個名為Hud-Hud Crew 的新臉書專頁就上傳了一支影片,宣稱所謂基督教化確有其事,右傾組織穆斯林聯合會(Ikatan Muslimin Malaysia,ISMA)的網路電視臺隨即報導。根據該影片,天主教吉隆坡教區總主教廖炳堅(下圖)指出,伊斯蘭化進程猶如溫水煮青蛙,侵蝕了非穆斯林權益。廖氏聲稱有二十五年時間來啟動其計劃,卻未進一步說明,不過應該是指回應伊斯蘭化的策略。

(來源:Yahoo News Malaysia/Malay Mail/Hari Anggara

但是,該臉書專頁卻扭曲其談話,在馬來文翻譯中反指其二十五年計劃,就是以溫水煮青蛙方式向穆斯林宣教。該帖文直接以「主教二十五年的大計:如溫水煮青蛙般籠絡穆斯林」(Projek 25 tahun Kristian di Malaysia: Rebus Umat Islam, Seperti Rebus Katak dengan satu gambar Uskup Agung (Archbishop) Julian Leow Beng Kim)為題。另外,備受爭議華人的穆斯林傳教司黃偉雄(Firdaus Wong)也在臉書分享影片,舉發基督教團體在柔佛州向馬來人宣教(隨後就有兩個組織報警),其團隊較早前也在社交媒體警惕穆斯林,舉報某直銷公司具基督教議程。

除了基督教化,近年在社媒揭露違反伊斯蘭事件的案例層出不窮。跟穆聯會關係密切的學者拉菲達哈尼(Rafidah Hanim Mokhtar,下圖) 日前在臉書指出,國內兩家書店售賣宣揚同性戀文化的英文書籍,公開要求下架該書,並呼籲內政部採取行動。該則帖文廣泛流傳後,引起某些自稱捍衛伊斯蘭者關注。其中一位名為Tok Singa的人士親自檢舉其中一家書店。他在臉書直播說未在店內尋獲該書,書員也澄清沒有售賣。據了解,書店臉書專頁發現投訴後,就立即下架了。

(來源:MACSA

這些右傾人士可能並非來自任何黨派或附屬團體,當中有者為專業人士、大學講師或經營小生意者,還有中下階層。但他們之間仿佛有一種默契,一旦穆斯林權益遭到侵犯時,有人率先在社媒積極發言,就有另一些人則報警或採取行動,彼此互相配合。

除了穆聯會,他們的言行舉止也呼應國內另一個不斷炒作穆斯林危機感的組織——穆斯林消費人協會(Persatuan Perguna Islam Malaysia,PPIM)。後者積極處理消費者議題,當有馬來人被大耳窿欺詐、追債時,向他們提供協助解困。它也是「優先購買穆斯林產品運動」(Buy Muslim First)的推動者之一,堅信國內中小企業和清真生意被非穆斯林壟斷,因此主張穆斯林必須扶持自身中小企業。

該會善用左派修辭,如打倒(華人)被壟斷的經濟,為被打壓者(穆斯林消費者)發聲,將議題宗教化、種族化,炒作馬來穆斯林的不安情緒。把原來的階級矛盾轉化成宗教與族群糾紛。

穆消協的中堅份子尤索夫茲米(Yusuf Azmi,下圖)活躍於社媒,自創了一個捍衛穆斯林權益的團體(在他眼裡,馬來穆斯林經常被欺壓),呼籲馬來穆斯林團結一致對抗外敵。他較早前曾對穆斯林員工因齋戒遭僱主毆打事件大做文章,還糾眾到僱主住所抗議,把原本是雇主打壓員工事件,扭曲為華人/非穆斯林欺侮穆斯林事件。

(來源:mStar/Facebook Yusuf Azmi

這幾年來,結合保守伊斯蘭主義和馬來民族主義的穆聯會是國內最為活躍的右傾組織。其極右會員和支持者雖然不多,但善用社媒和抗議壯大聲勢,確保無論誰執政,「捍衛伊斯蘭」是不變的輿論主調。

穆聯會領導人阿米努丁雅亞(Aminuddin Yahya)曾趁2018年底的簽署反歧視公約(ICERD)爭議時期,率先在網上製造反對輿論,結果「反反歧視公約」成為馬來穆斯林社會的主調。就連親希盟的伊斯蘭組織也認為無需簽署反歧視公約,希盟政府因此打消簽署念頭,「反反歧視公約」集會在伊斯蘭黨和巫統支持下,獲得相當熱烈迴響。行動黨組織秘書陸兆福近日就指,簽署反歧視公約並非該黨倡議,並把矛頭指向時任外長賽夫丁(Saifuddin Abdullah),公正黨主席安華則聲稱當時主張希盟政府擱置簽署公約。

這些比巫統和伊黨更右的極右組織,瞄準的對象包括非馬來人、非穆斯林、性少數群體和外籍人士(儘管有者也是穆斯林)。這幾年來,國內這些勢力日益抬頭,有多重原因。首先這是全球趨勢,世界多國右傾民粹、仇外勢力不斷擴張,有論者歸咎於新自由主義政策橫行加劇貧富鴻溝,也有人歸咎社交媒體為極右份子滋長的溫床。再者,極右派崛起跟巫統的衰弱有一定關聯。當捍衛馬來人利益的巫統不再為主導政黨,無法有效守護馬來人利益時,各種民間力量就紛紛崛起競相取而代之。

(來源:ISMA

此外,亦與馬來都市中產階級迅速興起及其不安有關。有些新興中產階級、企業家擔心個人向上流動受阻。他們一方面認定華人主導了中小企業和清真生意,同時認為外籍人士(包括穆斯林)搶走了他們的飯碗。還有,都市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也讓部份馬來人寄望通過宗教獲取慰籍。當有越來越多馬來人高調支持同志平權、加入民主行動黨或勇於反抗保守的宗教教條時,就令另一些馬來人感到恐慌,進而高舉捍衛伊斯蘭旗幟。

政局不穩、經濟不安、社會變遷帶來的不確定性,加上社媒推波助瀾,無不提供右翼勢力繼續膨脹的條件。可思,很多馬來人不一定支持,甚至不曾聽聞這些極右份子,然而他們善於製造輿論、引領風向,炒作馬來人不安情緒以強化圍牆心態,聲稱代表馬來穆斯林民意。要多管齊下抑制這些極右勢力並非易事,卻也不容小覷。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