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宗教政治最新文章

丘偉榮/紗籠列車:以傳統文化和日常集聚抵抗綠潮

(來源:Utusan

現代化不等於進步,回歸傳統不等於保守;這幾十年來,馬來穆斯林社會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亦有阿拉伯化的趨勢。因此,回歸傳統或許是對保守伊斯蘭進程的一種抵抗。虔誠但不保守,守舊卻也兼容;這是「紗籠列車」聚會隱晦傳達的訊息之一。綠潮高漲的此刻,我們不需要對伊斯蘭恐懼,不用對馬來文化害怕。相反的,我們應該和日常馬來人一起,跟右翼保守人士爭奪對馬來文化和伊斯蘭的詮釋,突出馬來文化的兼容傳統和伊斯蘭的大同價值。


【文/丘偉榮】

「我們是年輕人,我們希望能回歸傳統。紗籠文化是馬來傳統,而這個傳統屬於所有馬來西亞人。」一位「紗籠列車」(Keretapi Sarong)聚會出席者如是說。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六日,超過一萬人身穿民族服裝,披著紗籠,先在雪隆幾個不同的輕快鐵站舉辦快閃活動。接著,再乘搭輕快鐵到占美清真寺站,然後步行到獨立廣場歡慶馬來西亞日。他們一邊揮國旗,一遍唱歌;有說有笑,心情歡愉。除了吉隆坡,新山、哥打巴魯、怡保、瓜拉登嘉樓和英國倫敦,也有類似的聚會。

他們大多數為馬來年輕人,當中不少穿著馬來裝。女的大多數都有戴頭巾,男的有些戴宋谷或馬來傳統頭飾tanjak;但是,披頭巾不一定就是保守,戴tanjak也不一定就是右傾的。出席者也有的身穿可峇雅(kebaya)、巴迪、旗袍、唐裝、紗麗(Saree)、爪哇服飾、巴瑤裝、必達友裝等。還有一些是穿著友族服飾的,比如有華人穿馬來裝,有馬來人穿達雅服飾。

他們不少是從Instagram得知此項活動,並且在社交媒體平台,如Instagram和TikTok分享聚會照片和視頻。在獨立廣場上,參與者歌唱愛國歌曲、馬來民謠和跳傳統舞蹈。他們不分性別、不分族群、不分宗教載歌載舞。節目來到高潮,現場播放著名馬來民歌公主頌Dikir Puteri。大家圍成幾個小圈圈,跟著音樂節奏盡情地跳馬來民族舞蹈joget,歡愉氣氛彌漫獨立廣場。

「紗籠列車」聚會沒有高喊特定的口號,也沒有提出鮮明的政治訴求。但是,這樣的歡慶聚集卻是具備能量和意義深遠的,亦可能是回應馬來穆斯林民粹主義浪潮的日常抵抗。這群馬來年輕人並非嚴格意義的「進步青年」。但是,他們不願受限於過於嚴謹的宗教教條,也反對種族主義。

(來源:Nooreeza Hashim/The Vibes/Malay Mail

爭奪文化符號意義

是的。這幾年來,雖然右翼勢力抬頭,但這不代表多數馬來人都被綠潮席卷。「紗籠列車」出席者遠遠超過國盟青年團在同一天舉辦的「拯救馬來西亞」(Save Malaysia)集會。獨立廣場是我國多項大型民間集會的據點,其中包括了凈選盟集會和抗議簽署《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集會。如今,上萬馬來西亞人再次在獨立廣場為吉隆坡都市地標賦予新的意義。

他們載歌載舞,間接抵抗保守伊斯蘭議程。這幾年來,伊斯蘭黨領袖不斷要求政府查禁多場演唱會,而高等教育部最近草擬的校園演唱會指南也規定男女必須分開坐。對保守伊斯蘭主義者而言,男女聚集載歌載舞是不符合伊斯蘭教義的;這些年輕人沒有直接發言反對,而是以唱歌和跳舞來表達不滿。

他們穿民族服裝披紗籠,間接抵抗「阿拉伯化」趨勢,也抵抗排他的右翼民粹主義。一些政客炒作馬來穆斯林危機感,聲稱馬來人將不再是馬來土地的主人;出席者披紗籠和唱馬來民謠,顯示馬來習俗非但沒有被威脅,反而是在獨立廣場發揚光大。一些右翼團體不斷炒作宗教議題和散播仇恨言論;出席者不分宗教一起跳馬來民族舞蹈joget,臉帶笑容地傳播歡樂。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在跟右翼人士爭奪文化符號的意義。對穆斯林聯合會(ISMA)來說,馬來文化必須符合伊斯蘭教義,也是右翼政治的宣傳工具。但是,對這些年輕人而言,馬來文化是兼容的,是有趣的;是屬於所有馬來西亞人的。

換言之,穿馬來裝和戴tanjak ,對穆聯會而言是捍衛馬來穆斯林權益的文化符號,對「紗籠列車」聚會的主辦單位LOCCO來說是維護馬來西亞人的共同文化記憶。

(來源:NSTP/Rohanis Shukri

身份的流動與多元

當然,馬來人身份是流動的,也是多元複雜的。有一位參與者指他父親是巴瑤族,而母親則是印尼加里曼丹人,所以他穿爪哇傳統服裝出席。另一位也是來自沙巴的年輕巴瑤族則身穿傳統巴瑤裝和頭飾。她說,在吉隆坡的多數時間,她都跟馬來人來往,很多時候被視為是馬來人;她不認同過於僵化的宗教教條,並認為傳統文化可以團結國人。

這些馬來和東馬土著年輕人,似乎沒有強烈的政黨認同。他們不少是虔誠穆斯林,但他們也對伊黨過於保守的政策似乎有不滿。這些年輕人或許應該是希盟和團結政府應該接近和爭取支持的群體。如果公正黨和誠信黨選擇跟伊黨競爭保守意識形態,只會讓這些年輕人覺得所有政黨都是一樣的,進而遠離政治。

現代化不等於進步,回歸傳統不等於保守;這幾十年來,馬來穆斯林社會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亦有阿拉伯化的趨勢。因此,回歸傳統或許是對保守伊斯蘭進程的一種抵抗。年輕人回歸傳統的馬來文化,尋找傳統文化中的兼容價值,讓馬來文化和伊斯蘭價值共存的同時,也跟其他文化互動,這何嘗不是好事。

虔誠但不保守,守舊卻也兼容;這是「紗籠列車」聚會隱晦傳達的訊息之一。綠潮高漲的此刻,我們不需要對伊斯蘭恐懼,不用對馬來文化害怕。相反的,我們應該和日常馬來人一起,跟右翼保守人士爭奪對馬來文化和伊斯蘭的詮釋,突出馬來文化的兼容傳統和伊斯蘭的大同價值。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