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alaysiaGazette)
此次州選,希盟和國陣各有長短,顯而易見,從人力、資源到財力,團結政府若要生存更久,就必須加強合作,並在備戰工作上意識,並解決派系紛爭,充分做到更好的互補和戰術融合,進而找出在各地巫裔選區勝選的方程式。否則,下一個選舉周期,只要遊子回鄉率和投票率高,希盟和國陣在巫裔選民占60%以上的選區都不好打。至於在政府層級方面,團結政府接下來務必把自己的施政理念和福利政策有效傳達給巫裔選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廣泛和頻密地接觸巫裔選民,清晰辨別希盟國陣和國盟有別的治理模式,爭取提高巫裔選民支持率。
【文/丁傑隆】
這次州選,除了森美蘭,以及在雪蘭莪和檳城少數選區如莎亞南(Shah Alam)、巴生(Klang)、柏淡(Bertam)、雙溪亞齊(Sungai Acheh)和峇六拜(Bayan Lepas),希盟和國陣聯軍幾乎在其他巫裔選民占60%以上的州議席全軍覆沒。这無疑敲響一記重要警鐘。換句話,國盟在半島只要獲取超過80%巫裔選民支持率,都可在60%或以上巫裔選民占多的選區輕易戰勝。
慶幸的是,這次落敗的希國聯軍候選人,並沒有任何一位丟失按櫃金,就算是在伊斯蘭黨強風掃落葉的登嘉樓州。希盟和國陣在許多議席只以微差或千張多數票落敗,差距不遠,下屆大選還是有機會扳回一城。反觀國盟共有18席丟失按櫃金,分別是伊斯蘭黨2席、土著團結黨5席和民政黨11席。
(來源:Azneal Ishak/Malaysiakini)
希國聯軍未獲巫裔青睞
然而,希盟和國陣聯軍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大多數的巫裔選民,包括公務員和軍警,並沒有把票投給執政聯盟,就連巫統本身吸納巫裔票的能力也大幅被削弱。因此接下來如何爭取巫裔支持,成為團結政府政黨聯盟的重中之重。
從整體作戰布局,巫統看似在這次州選缺乏資源與預算。不論是地方上的動員強度、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的投入都大幅不如二〇二二年全國大選,以及稍早分開進行的馬六甲和柔佛州選。
巫統大多數候選人只能憑借自己過去在地方上的耕耘、人脈和贊助者支持,各自登山。所以,在一些選區,如雪蘭莪雙溪僑華(Sungai Air Tawar)、檳城柏淡(Bertam)和吉蘭丹加臘士(Galas),巫統候選人幾乎在被國盟圍剿下尚能突圍而出。這靠的不是全國議題加持,更多是地方和個人因素。
至於希盟,雖然一如既往在社交媒體活躍,甚至加大力度在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的預算投入,以期與在社交媒體和「造浪」操盤越來越精進且有超越之勢的國盟抗衡。但是,在地面作戰方面,來自希盟的候選人,特別是民主行動黨,在競選期間欲進入甘榜接觸巫裔選民,依然充斥許多阻礙,或只能低調、「靜悄悄」進行,無法在候選人每日行程曝光。
(來源:UMNO Online)
巫統助火箭穩住邊緣席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巫統雖然戰績不佳,但在這次希盟和國陣第一次合作的選舉,不論是在中央統籌層級,乃至地方基層,從雙方磨合到協調競選工作的短短幾個月內,過程並不是一無所獲。希盟和國陣的競選模式過往有著很大差異,而雙方此次聯手,必然有值得相互借鑒的地方,補拙自己短處。
例如,民主行動黨不但成功捍衛雙溪比力(Sungai Pelek)、新古毛(Kuala Kubu Baharu)、適耕莊(Sekinchan)和真納(Chennah)這數個被民調中心和主流媒體普遍認為將會丟失的巫裔選民占多、位處郊外的選區,且得以保持甚至增加更高多數票。這多少有賴於當地巫統基層動員拔刀相助。
在森美蘭真納選區,先前已蟬聯兩屆的民主行動黨秘書長陸兆福就曾對記者表示:「過去兩屆從來不曾贏過的投票站,這次都獲得支持」,並坦誠如果沒有巫統地方基層助選,不可能在真納第一次贏得馬來甘榜和原住民占多的投票站,總體得票數和多數票在綠潮來勢洶洶之下,皆不跌反升。
相比民主行動黨在基層組織的零碎、松散,候選人往往大多數都是在競選開始前才進行組織動員和招募志願者。巫統在地方上仍然保存一套由上而下嚴謹的黨員組織和競選機關架構,工作分工與說明清晰。在巫統的引路下,希盟候選人得以更順利進入巫裔選民占多數的甘榜,增加在村裏小型檔口(warung)進行候選人介紹和沿屋拜訪的頻率。畢竟,如何有效在競選期間「真正」接觸到在地巫裔選民,並且進行有質量的深度交流和拜票,從而提升選民對候選人的觀感,也是影響選情因素之一。
這部分一直以來都是民主行動黨的軟肋。但是,巫統過去長期耕耘,掌控村裏每家每戶的人口分析和政黨意識形態。這些情報有助更好做出針對性部署和資源配置。更強的巫統區部甚至足以在村裏開啟「人盯人」的作戰模式,提高了在有限競選天數內進行拜票的把握能力與效率。
(來源:星洲日報)
地方派系左右競選工作
實際上,如果地方上的巫統認真打起選戰,其實並不輸伊斯蘭黨,也更勝組織動員能力薄弱的土團黨。但,這只是「如果」。「如果」大多數的巫統區部都「動起來」,認真作戰,也不至於在此次州選取得不理想的戰績,更不會丟失政權。
巫統在二〇一八年和二〇二二年接連在選舉中丟失聯邦政權,以及失去資源輸送和官職綁樁之後,巫統地方上大部分區部都存有嚴重派系分裂問題,一個區部裏有AB隊或ABC隊已成常態。而不是透過黨內選舉選出的州領導層,因其不具正當性也往往難於讓所有派系信服。畢竟現在大多數的巫統州領導層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無法整合的區部,不及以前活躍、保有影響力,加上在沒有利益和大方向驅動之下,區部領導當然也不願出錢出力,在日常為社區和民眾服務,耕耘地方。
這次希盟和國陣聯軍,相信更多時候乃是希盟在財力上支援巫統地方基層,特別是在雪蘭莪、檳城和森美蘭。盡管更多是給予冷淡反應,但也不能否認,仍有忠於黨和黨領袖的巫統地方派系,為團結政府拉票而努力動員,包括在希盟競選的選區開設行動室、甚至作戰室(war room),正如在上述提及選區所見。
雙溪比力和新古毛在選情告急之後的作戰調整,增加人力、預算和競選資源進行更多宣傳和接見選民活動。這包括巫統給予配合在投票日前做最後沖刺,都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成績。盡管,這些合作乃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此次州選,希盟和國陣各有長短,顯而易見,從人力、資源到財力,團結政府若要生存更久,就必須加強合作,並在備戰工作上意識,並解決派系紛爭,充分做到更好的互補和戰術融合,進而找出在各地巫裔選區勝選的方程式。否則,下一個選舉周期,只要遊子回鄉率和投票率高,希盟和國陣在巫裔選民占60%以上的選區都不好打。
至於在政府層級方面,團結政府接下來務必把自己的施政理念和福利政策有效傳達給巫裔選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廣泛和頻密地接觸巫裔選民,清晰辨別希盟國陣和國盟有別的治理模式,爭取提高巫裔選民支持率。
丁傑隆 |
自由撰稿人,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曾任雪蘭莪州安邦再也市議員(2018-2020),目前從事建築和室內設計。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