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李泰德/「大帳篷」策略能否反制政治亂象?

(來源:Yahoo News/Shafwan Zaidon

「大帳篷」策略會否在來屆全國大選成型,主要端視國盟和希盟兩個主要政黨聯盟的合作程度。若兩方將合作與目標僅止步於確保巫統敗選,並阻止盜賊統治的回歸,卻不全方位地討論勝選後的治國方略,這將把其支持者導入不確定的未來。我們應該感到擔憂的是,我國會否在全國大選後仍舊延續政治亂象。屆時,國家恐怕又要面對另一個空轉的五年。


【文/李泰德】

以色列在兩年內歷經四次選舉後,終於二〇二一年六月迎來新政府。前以色列國防軍指揮官,保守聯盟黨(Yamina)的貝內特(Naftali Bennett)領導八個橫跨左右政治光譜與阿拉伯少數族裔的政黨聯盟出任新政府的總理。根據聯盟協議,貝內特將領導政府兩年,爾後由未來黨(Yesh Atid)的領袖拉皮德(Yair Lapid)接任總理。然而,新政府成立之後,聯盟內政黨的意識形態迥異,內部矛盾不斷湧現。二〇二二年六月三十日,由於國會議員陸續表態不再支持貝內特政府,貝內特宣布辭職,改由拉皮德擔任看守總理,國會亦通過解散國會法案,並將於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一日舉行全國大選。

當初,以色列各黨以罷黜涉嫌貪污的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為目的合作,外界也一直以來不看好八黨聯盟政府能完成四年任期。這個贏了選舉後,政府內部產生分歧,最終導致政府垮台的故事,讓馬來西亞有一種déjà vu(似曾相似)的感覺。無論如何,以色列在一九四八年建國以來已歷經多次民主洗禮及政黨輪替,再加上該國採取比例代表選舉制度(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electoral system),執政政府皆以聯盟方式獲得政權。

本文嘗試從近來不斷被提及的在野黨「大帳篷」(opposition big tent)策略出發,比較馬來西亞及以色列兩地的政治局勢,進而提出分析。回到馬來西亞,民主行動黨、人民公正黨、土著團結黨(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與分裂自伊斯蘭黨(Parti Islam SeMalaysia)的誠信黨(Parti Amanah Negara)於二〇一八年全國大選前組成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這是兩線制(two-front system)論述在一九八〇年代末期展開以來,在野黨第四個組成意圖取代國陣的政黨聯盟。在這之前,在野黨曾經組成過一九九〇年的人民陣線(Gagasan Rakyat)、一九九九年的替代陣線(Barisan Alternatif)與二〇〇八年的人民聯盟(Pakatan Rakyat)。

希望聯盟集結各方力量,只為扳倒身陷一馬公司(1MDB)醜聞的納吉。該聯盟內部意識形態南轅北轍,既有推崇多元族群力量的政黨,也有捍衛馬來民族主義—伊斯蘭政治的政黨。最終,納吉政府倒台。該聯盟在國陣—巫統的示弱之下贏得聯邦政權,並將曾經領導巫統長達二十二年的馬哈迪(Mahathir)再度推上首相寶座。根據希盟內部協議,來自公正黨的旺阿茲莎(Wan Azizah)將出任希盟政府副首相,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則將在兩年後接替首相位置。儘管兩地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其差別在於,希盟是選舉前即組成的政黨聯盟,而以色列則是選舉後組成聯合政府。

(來源:Kompas/AFP/Mohd Rasfan

希盟政府深陷泥沼

希盟政府執政初期的確為國家帶來新氣象。根據默迪卡民調中心(Merdeka Center for Opinion Research)在新政府執政百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馬哈迪得到高達71%的滿意度,其所領導的希盟政府則有67%的滿意度。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希盟僅獲得22%半島馬來選民的支持,卻分別有62%與58%的馬來受訪者對馬哈迪和希盟政府的表現表示滿意。然而,隨著《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和羅馬公約等事件的爆發,馬來選民開始對希盟表達不滿。爾後,警方對淡米爾之虎(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m)成員的鎮壓、拖延承認統考以及爪夷字教學爭議,致使華、印裔社群也開始唾棄希盟政府。另一方面,首相位置的交棒問題也不斷困擾希盟內部。最終,希盟政府深陷泥沼,喜來登事件也於二〇二二年爆發,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以土團黨主席宣布該黨退出希盟,而馬哈迪也以失去多數議員支持為由辭去首相一職。

在後希盟時代,雖然慕尤丁和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Yaakob)政府的意識型態相近,其所形塑的馬來人大團結政府已經基本排除非馬來/非穆斯林或主張多元族群政治的政黨。但是,巫統與土團黨二者都爭奪同一個票源,其亦敵亦友的關係也導致政局不穩定。目前,由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與納吉領導的巫統在修改黨章後,得以拖延至全國大選後才舉行黨選。這也導致在野黨之間又被迫重回到二〇一八年全國大選前的抉擇:是否應合作單挑國陣反制盜賊統治。

早前,希盟已經提出「大帳篷」策略。但是,該聯盟在土團黨出走後,僅剩行動黨、公正黨及誠信黨,其推崇多元族群政治的形象難以獲得馬來選民的認同。因此,希盟清楚意識到要擴大票源則須要與其他政黨合作。以二〇二二年三月的柔佛州選為例,民主聯合陣線(MUDA)已在行動黨與誠信黨的禮讓下競選六個州議席,也為雙方在來屆全國大選的合作拉開序幕。不過,「大帳篷」策略是否應該包含籌劃喜來登事件的前希盟「叛徒」則是未知數。目前,行動黨與公正黨皆拒絕與「叛徒」合作,馬哈迪則表示鬥士黨(Parti Pejuang Tanah Air)不排斥「大帳篷」策略,惟合作方案必須排除安華和慕尤丁。國民聯盟(Perikatan Nasional)方面,試圖重奪相位的慕尤丁在經歷馬六甲和柔佛兩場州選的戰役後,已經清楚意識到該聯盟在馬來選票上表現不俗。但是,若無法獲得非馬來選民的支持,該聯盟也僅能眼睜睜地看著國陣在來屆全國大選取得勝利。

(來源:The Malaysian Reserve

兩線制論述恐難延續

阿末扎希急於舉行全國大選的原因之一,正是要阻止慕尤丁成功與其他在野黨共同搭建起「大帳篷」策略,進而增加巫統勝選的難度。其實,阿末扎希的憂慮也並非空穴來風,土團黨僅須要與公正黨、誠信黨談判,相約不在彼此的選區派出候選人,「大帳篷」策略即以成型。至於行動黨,其勝選的選區幾乎是華裔或混合選區,並非土團黨或伊斯蘭黨必爭之地。然而,其最大的問題正是「大帳篷」策略能否獲得對方支持者青睞?

「大帳篷」策略被提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能湊合各方的選票後,讓希盟得到國盟的馬來選票,而國盟則獲取希盟的華、印裔選票,極大化各在野黨贏得的議席。近期,慕尤丁頻頻對希盟伸出橄欖枝,並期望其能與國盟冰釋前嫌,一同在來屆全國大選攜手對抗國陣。然而,這並非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題。如今,慕尤丁還需要面對兩大難題:

第一,國盟與希盟的合作會否引發伊斯蘭黨的不滿,而伊斯蘭黨又該如何面對其與希盟合作後的污衊。伊斯蘭黨與希盟的合作勢必惹來國陣—巫統的污衊,巫統將在馬來社群渲染兩方的合作是典當伊斯蘭尊嚴的說法,從而影響伊斯蘭黨的基本盤。

第二,希盟必須慎重考慮,究竟慕尤丁伸出的是「友誼之手」還是「死亡之握」?伊斯蘭黨近幾年來的右轉,加上國盟/土團黨在喜來登事件的背叛,已經成為許多非馬來選民心中難以改變的觀念。固然,希盟選擇與國盟合作有助於增加馬來選票。但是,兩方合作後,馬來選民恐怕會對其卻步,更糟的是,希盟恐怕會惹怒其既有的華、印裔選民基本盤,最終導致兩頭不到岸的局面。

「大帳篷」策略會否在來屆全國大選成型,主要端視國盟和希盟兩個主要政黨聯盟的合作程度。若兩方將合作與目標僅止步於確保巫統敗選,並阻止盜賊統治的回歸,卻不全方位地討論勝選後的治國方略,這將把其支持者導入不確定的未來。近期,以色列聯盟政府的瓦解和希盟政府的倒台皆是例子。我們應該感到擔憂的是,我國會否在全國大選後仍舊延續政治亂象。屆時,國家恐怕又要面對另一個空轉的五年。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