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性別政治最新文章

張玉珊/女性參政之路仍險阻重重

(來源:Religion News Service/Alexandra Radus

女性政治人物就代表一定具備性別意識,一定能帶來性平政策嗎?可惜並非如此,從許多女性民代的表現到近期柔州選舉,加上政府推動性別平權上毫無政治決心,連向國會提呈反性騷擾法案也一再拖延,可見馬來西亞欲打破偏見仍有非常遙遠的路要走。在打破偏見、推動性別平權和30%女性參政這條路上,我們不能只讓女性參政者獨自對抗父權,我們——不分任何性別——都應共同爭取。


【文/張玉珊】

有時候人們會問我,在九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中,要有多少女性才算足夠?我回答:九位。人們很驚訝我會如此回答,但當大法官都是由九位男性擔任的時候,卻沒有人對此提出質疑。

——前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的公開演講

過去數年,馬來西亞性別平等組織一直推動30%女性參政政策,然而,第十三屆全國大選結果依然讓人失望。最近的柔佛州議會選舉,女性候選人比例更是低得驚人,202名候選人當中只有37位女性,比例甚至不到兩成。

根據各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IPU)的資料,截至 2019 年,全球190個國家的國民議會的女性代表比例,馬來西亞排名第143位。在東盟,馬來西亞排名倒數第三,僅僅高於緬甸和汶萊。 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是所有東盟國家裡,少數定期舉行議會選舉,並在長期維持穩定民主的國家之一。即使如此,我國女性參政的比例仍遠低於其他東盟國家。

30%女性參政政策向來是多方激辯的議題,最常討論的往往都是:倒底需要有多少女性名額才算達到真正的性別平權?有者主張只需有女性代表,就已足夠;另有者則認為即使三成女性代表依然遠遠不足,各方似乎在比例上難以取得共識。前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直接點出當中吊詭之處:為何某些領域或領導層只有100%男性時無人質疑,當女性提出同樣要求時卻引來多方激辯?

(來源:The Global Campaign for Equal Nationality Rights

性別不是問政阻礙

這是因為人們對女性仍抱有一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女性應當在家養育小孩,無需抛頭露面外出工作。在政治領域裡,女性經常被認為沒有能力議論政治,更別論參與政治或從政了。有者也許認為,目前已邁入二十一世紀,我國也有不少女性參政者,類似言論不會再出現。事實並非如此,據我多次參與助選活動的經驗,每當拜票遇到男女共桌,大部份男性都會發表看法,若同桌女性同樣發表政治意見,則會被男性調侃不懂政治、婦人之言云云。

一般民眾若是如此,身在第一線的女性從政者處境更為殘酷。前能源、科學、科技、環境及氣候變化部長楊美盈尚未結婚前,曾被媒體詢問參政後是否「不怕沒男人追」,前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曾被政敵抨擊若無暇顧孩子,就不要出來參政。不僅如此,前議員蔡依霖未當選前曾被同僚諷刺,女性不懂政治應該去結婚。這些例子都只是滄海一粟,由此來看,女性參政者在政壇,不僅要應對社會的刻板印象,還得面對黨內的種種質疑、抨擊。在這樣的情況下,推動30%女性參政,可以協助更多有能力的女性應對這些挑戰。男性作為父權社會的既得利益者,必然認定這是意圖「搶奪」他們的原本的資源,不會輕易讓女性獲得至少三成代表名額。如此一來,女性參政者比男性需要更多勇氣、決心和資源來克服各種挑戰。

(來源:MyShorts-News

性平表現差強人意

不過,女性政治人物就代表一定具備性別意識,一定能帶來性平政策嗎?

可惜並非如此。國會議員郭素沁(上圖)近期被爆出,出席國會開幕儀式期間流覽服飾網購網站,事後回應女性就是喜歡漂亮服裝。如此回應,看似幽默其實突顯即使女性參政者,並不具備基本的性別意識,更加深民眾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在行動黨同僚裡,無一抨擊其言論。過去一年,婦女部正副部長許多讓人噴飯的言論,更坐實了上述針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讓本來稍有進展的性別平權,退化至糟糕的狀況。

今年國際婦女節的主題是打破偏見(Break the bias),期能打破各種針對性別的偏見。遺憾的是,從許多女性民代的表現到近期柔州選舉,加上政府推動性別平權上毫無政治決心,連向國會提呈反性騷擾法案也一再拖延,由此可見馬來西亞欲打破偏見仍有非常遙遠的路要走。在打破偏見、推動性別平權和30%女性參政這條路上,我們不能只讓女性參政者獨自對抗父權,我們——不分任何性別——都應共同爭取。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