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馮振豪/岸谷之變?——從柔佛州選看選區結構變遷

(來源:MalaysiaNow/Sadiq Sani

從第十五屆柔佛州選結果可見到,選區結構的變化在短期內未能改變現狀,包括選區規模大小不等和票席不等值,惟,選區結構更迭卻讓族群投票的趨向稍有改變端倪。希盟使勁洪荒之力動員群眾,卻無法點燃華裔選民的投票熱忱,使得泛希盟陣營只能守住13席。在馬來社會,由於國盟加入戰局,讓國陣和希盟雙峰對決的氛圍不再,企圖充當造王者的鬥士黨完全不得人心,宣告馬哈迪的政治魅力消耗殆盡,如要見證大馬政治的岸谷之變,可能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和磨練了。


【文/馮振豪】

第十五屆柔佛州議會選舉日前終於告一段落,眾人熱議這場選舉的勝敗關鍵時,鮮少談及選區結構的變化如何影響選情。州議席是朝野爭奪執政寶座的「兌換券」,選區的狀態直接影響勝負,特別是當馬來西亞落實十八歲投票及選民自動登記制後,所有國州選區將面臨滄海桑田般的變革。

根據選委會報告,本屆柔佛州選總共新增756,247名符合投票資格的首投族,柔州選民人口從2018年的1,817,999增至2,599,797名,比起2018年高出43%,不問可知,投票年齡降至十八歲和選民自動登記制的雙管齊下,使得柔佛乃至全國選民突然暴增。

雖然選民人口增加是無可逆轉的趨勢,對整體的選區結構卻影響不大。以柔佛州為例,表一和表二分別為本屆柔佛州選中,選民人口增加超過20,000萬和和增幅少於7,000的選區。

根據前述兩表,選民人口暴增的選區幾乎都集中在柔佛南部、毗鄰新加坡的新山一帶,在族群比例方面,僅有優景鎮和士古來是華裔選民佔五成以上,其餘都是馬來選民和非馬來新選民不相上下的混合區。2008年第十二屆大選時,表一裡8個州議席的選民人口皆維持在28,000至50,000之間,屬柔佛州的大選區,正值投票年齡下調及選民自動登記,這些傳統「大選區」的遞增速度依然快速,甚至達到七、八成的增幅。

在2022年選民人口增加低過7,000的13個州席,除了文打煙以外,其他12個在2008年時的合格選民數都處於20,000以下,其中,8席為馬來選民五成以上,四個混合區及華裔選民佔七成的文打煙。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表二的13個選區在2022年同樣有新選民增加的勢頭,但鑒於這些「小選區」處於「輸在起跑點」之故,一來增幅均低過40%,二來,即便持續增加也趕不上柔南8個大選區的步伐。

易言之,十八歲投票和選民自動登記制開跑,選民人數普遍增加的幅度不一致,大選區的新選民越來越多,選區規模越來越大,反之,小選區新選民的遞增相對緩慢,大、小選區的票席不對等,以及過度代表(over-representation)、過低代表(under-representation)的現象短期內不會消除。

選民人口普遍增加對各個政黨選舉表現又有何影響呢?不同族群對本屆柔佛州選的參與程度是否有別?對此,筆者分別就馬來選民和華裔選民對投票率的影響,製成圖一和圖二,結果發現,馬來選民跟投票率屬於正相的線性關係,迴歸係數為0.214(p值為0.000,非常顯著),而華裔選民跟投票率處於負相關係,迴歸係數為-0.215(p值為0.000,非常顯著),持平而論,在本次柔佛州選中,儘管投票率僅54.9%,馬來選民比起華裔選民更加願意出門投票。因為如此,較倚重華裔選票的希盟和大馬民主聯合陣線(MUDA)遭遇慘敗。

雖然馬來選民普遍上願意出門投票,是否就此斷定馬來選民傾向國陣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以五個非國陣的馬來政黨,透過七個迴歸模型探索究竟。按照表三的迴歸模型可以清楚知道:

第一,投票率對巫統得票率的影響不大,顯示國陣-巫統主要是靠基本盤取勝。

第二,五個跟巫統對壘的馬來政黨之中,伊斯蘭黨是最能夠影響巫統得票率的政黨(「馬來選民」和「伊斯蘭黨」都顯著),其次則是土團黨,也就是說,在柔佛州選當中,國盟是巫統以外最受馬來選民認同的聯盟,也是最具備跟巫統爭鋒的一方。

第三,公正黨是最不受馬來選民所好的馬來政黨,第二不受歡迎的是馬哈迪領導的鬥士黨。在希盟三黨中,只有誠信黨最能影響巫統的馬來選票,惟實力仍不及國盟。

第四,當六個馬來政黨攪局時,馬來選民對巫統得票率的顯著性頓時消失,希盟和國盟同時瓜分馬來選票(兩者都非常顯著),而鬥士黨在多角戰中,對巫統得票率沒有任何影響力,換言之,馬哈迪在馬來社會的動員能力完全消失。

綜合以上分析,選區結構的變化在短期內未能改變現狀,包括選區規模大小不等和票席不等值,惟,選區結構更迭卻讓族群投票的趨向稍有改變端倪。希盟使勁洪荒之力動員群眾,卻無法點燃華裔選民的投票熱忱,使得泛希盟陣營只能守住13席。在馬來社會,由於國盟加入戰局,讓國陣和希盟雙峰對決的氛圍不再,企圖充當造王者的鬥士黨完全不得人心,宣告馬哈迪的政治魅力消耗殆盡,如要見證大馬政治的岸谷之變,可能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和磨練了。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