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alaysia Gazette/Syafiq Ambak)
馬來西亞爆發第一波傳染之際,正值希盟政府倒臺、兩陣線權鬥正酣,人民擔心政府失能之際,所幸尚有務實技術官僚扛起抗疫重任,也及時阻止借疫作秀的政客擾局,才不至於亂了陣腳,讓疫情進一步擴散。這次的特殊經驗,不意味著我國並不存在充滿沉痾宿疾的官僚制度,反之,提醒了專家治國的重要性,以及公民社會主動監督政府的必要性。
【文/曾麗萍】
去年下旬在中國武漢爆發的一場瘟疫,因著全球化的因素,迅速在全世界傳播開來。如今已造成巨大的生命傷亡及經濟損失,並且延伸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社會問題,如同打開了潘朵拉盒子,連鎖效應擴及所有人的生命和生活,影響層面即深且廣,無疑是對各國的政治治理能力的一場大考。經過半年的試驗,政府能否控制疫情、減緩經濟危難、減少衍生更多社會問題,人民已有初步判斷。
據初步觀察,馬來西亞政府至今推出的各項應對措施,如行動限制令、援助金、暫停貸款、出入境管制等,雖常發生各部協調不足、朝令夕改、部長失言等狀況,並且在對待移工和難民的手法上非常不當,但大體方向並未引起極大負面反彈,人民普遍認同和信任政府的應對措施。當然,大考尚未結束,接下來政府能否防止第二波疫情爆發,拯救失業率和中小企業倒閉危機,尚有待觀察。
馬來西亞防疫措施奏效,全民歸功於衛生部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 Abdullah,上圖)的領導,這位在此前默默無聞的事務官,在國盟政府上台後,因新上任的衛生部長和副部長們先後失言出糗,遭到人民批評、抗議,諾希山就開始取代衛生部長主持每日記者會,其專業、務實、沉穩的應答態度和能力,很快就贏得國人信任。
一個有效率的政府,必須要有不少像諾希山這樣的技術官僚,擁有專業能力與豐富的公共行政經驗。雖然他們沒有制定政策的權力,但其專業知識能影響政策方針,而政策要能有效執行,還有賴於技術官僚的協調力。可以說,技術官僚在國家行政上扮演重要角色,但過往一般位居幕後,不為一般民眾認識,諾希山可以說是特例。
部長職:利益分配大於選賢於能
重用技術官僚能彌補現有黨派政治的缺點。馬來西亞的政治制度採用內閣制,由選舉中獲得多數國會議席的政黨執政,並通常由黨魁擔任首相,首相必須從國會中選出內閣成員組織政府。我國不存在絕對多數的政黨,因此一般由數個政黨組成聯盟,聯盟執政後,部長職的分配就有了黨派利益分配的考量,因此,部長職的人選通常是在考慮了政黨配額後,再尋找當中專業背景接近者出任。
換言之,我國部長人選條件首先是執政聯盟裡各政黨的份量級人物,其次才考慮其專業背景,只有少數例外是邀請無黨派的技術專才出任部長。以國盟政府為例,在三十二位正部長及三十八位副部長中,只有兩位是受委為上議員的獨立人士,一是財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另一位是管理宗教事務的首相署部長祖基菲禮(Zulkifli Mohamad Al-Bakri),前者是金融專才,後者是宗教司。
在政治地位優先專業才能的內閣裡,即使有相關專業背景的部長,專業素質的要求卻僅為附加價值,有更好,沒有也沒有關係,只要確保部門擁有可信任的技術官僚即可。承平時期,部長們的專業素質不好或可掩飾,但在重要時刻,部長必須扛起大責之時,不稱職之態就一覽無遺。以現任衛生部長阿漢峇峇(Adham Baba)為例,雖擁有馬大醫學學位,專業背景看似沒有問題,上任後卻頻頻說出讓人質疑其專業能力的言論,更引發民眾政府抗疫能力的信任疑慮,所幸政權未穩的慕尤丁政府不敢忽視民意,人民抗議和批評奏效,促使原應在前線穩定軍心的部長退居幕後,讓位給總監來指揮大局。
(來源:Inkl/Reuters/Lim Huey Teng)
公民監督導正不當治理
由此可見,技術官僚要能發揮公共行政的專才,確實需要能監督政府的公民社會,以及害怕民意的政府。必定有人認為,專制政府也有可能打造具有效率的行政團隊,新加坡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專制體制最大的問題是由上而下的治理方法,長期阻斷了公民社會的參與,導致人民對政府的高度依存心理,若國家內部發生激烈政爭至治理失能,社會或會陷入不知所措的境況。
較理想的狀態是在良好的民主制度下產生的糾錯機制,其中公民社會應積極關注公共治理事務,必要時發揮重要的糾錯導正力量。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也能打造注重公共行政效率和維護公共利益的官僚文化,並且確保技術官僚的專業獲得尊重,不被政治勢力影響,在必要時甚至願意違抗部長不合理的行政命令。
馬來西亞的威權體制未徹底瓦解,離上述理想狀態尚有一段距離,更普遍的現象是,技術官僚常淪為明哲保身的公務員,因害怕得罪部長導致官位不怕,而誠惶誠恐地看老闆臉色做人,不敢主動對政策提出合理正確的建議和判斷,也失去了「人民公僕」的公職意義。
馬來西亞爆發第一波傳染之際,正值希盟政府倒台、兩陣線權鬥正酣,人民擔心政府失能之際,所幸尚有務實技術官僚扛起抗疫重任,也及時阻止借疫作秀的政客擾局,才不至於亂了陣腳,讓疫情進一步擴散。這次的特殊經驗,不意味著我國並不存在充滿沉痾宿疾的官僚制度,反之,提醒了專家治國的重要性,以及公民社會主動監督政府的必要性。
曾麗萍 |
馬來西亞前傳播科系講師,現為自由工作者。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