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New Straits Times)
環境部在7月開始與柔佛州政府聯合執法,取締當地所有黑廠,關閉位在巴西古當的每一間非法工廠。然則,主力何以改放這裡?不論環境部和州政府憑什麼理由決意如此,至今公眾還沒有看到事故明細,甚至是一張標示案發的地圖。撇開這些,空污當然存有不少足以讓人嘖嘖稱奇之處。所有投報似乎都來自部份學校的師生,至今我們沒有聽說當地社區哪個角落,出現類似案例,或者到來校園接送兒女的家長遭殃。既然毒氣可以流動,為何偏偏集中在此?
【文/楊善勇】
解決問題,不論哪個領域,哪門學科,流程必然是始自界定問題,找出肇因。否則,南轅北轍,怎麼可能找到可行方案?應對巴西古當(Pasir Gudang)當下的空氣污染,必然也是這樣,不能例外。否則,自然偏離聚焦,陷入盲點的桎梏了。
繼今年3月的事故後,當地在6月23日再次傳出毒害新聞。除了馬威花園宗教學校(Sekolah Agama Taman Mawar)、巴西古當第四國小(Sekolah Kebangsaan Pasir Gudang 4)、努沙達邁國中(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Taman Nusa Damai)、武吉達麗雅國小(Sekolah Kebangsaan Bukit Dahlia)和克柏國小(Sekolah Kebangsaan Kopok),也有集體呼吸困難之症狀。柔佛州政府立即令下巴西古當的學校6月25日起停課三天。
6月26日,衛生部副部長李文材透露,初步鑒定,化學氣體之分子比重偏輕,可達介於二至四層樓高的空間;中午時段,濃度最大,身在此地上課的學生因此首當其衝。
6月28日,記者會上,能源、科技、科學、氣候變化和環境部長楊美盈報告,當局測得三種異常的氣體為甲硫醇氣(Methyl Mercaptan ),丙烯腈(Acrylonitrile)和丙烯醛(Acrolein);唯皆不存在病人的血液和尿液之中。
6月30日,柔佛衛生、文化與遺產行政議員莫哈末庫贊(Mohd Khuzzan Abu Bakar)到場巡視後證實,此次身體不適者皆是來自三至四層樓上課的學生,校方因此清空位在高樓的課室,緊急疏散所有的師生。
(來源:Borneo Post Online/BERNAMA)
7月4日,身在國會部長問答公正黨巴西古當國會議員哈山卡林(Hassan Abdul Karim)的附加提問,楊部長坦告,禍首還沒找到。部長為此提解釋,樣本的分佈彼此相距甚遠,難以斷定污染源頭所在。
猶為不解,採集的八十五個樣本,對毒理(toxicology)之檢測,沒有正面的顯見。不過,,大多數學生顯然呼吸困難,且有中毒之跡象。初步判斷,源頭可能不止一個,而是散佈多處。但到底是幾個,沒有人知道。
不僅這樣,也沒有懂得,環境部是否已經參照甲硫醇氣、丙烯腈和丙烯醛的生產連帶,試圖從中搜尋高風險群的業者。大家僅僅瞭解的是,儘管這樣,楊美盈認為,現有階段,政府暫不需要外來專家,協助鑒定巴西古當的導因。
政府所行,還是仰賴各個部門旗下逾百官員,合力找出真相。磨蹭拉扯,萬一仍然一無所得呢?耐人尋味之處,恰在這裡。可惜,折騰一陣,至今發現,零零星星,沒有確鑿的定論,只有魑魅魍魎的咄咄怪聞。
事情至此,楊部長隨之宣佈,7月開始環境部將與柔佛州政府聯合行動,嚴厲執法,取締當地所有黑廠,關閉位在巴西古當的每一間非法工廠。然則,主力何以改放這裡?
置喙此行,似乎意味,目前來看,非法工廠,嫌疑最大;當然,對付沒有一紙准證的黑廠,也最容易。不管怎樣,我們也需同意,按照邏輯推論,非法工廠可不一定就是元兇。那麼,為何部長要高調鎖定目標?
(來源:Malaysia Gazette/Mohd Hazrol Zainal)
不論環境部和州政府憑什麼理由決意如此,至今公眾還沒有看到事故明細,甚至是一張標示案發的地圖。目前所知,毒氣開始襲擊距離金金河(Sungai Kim Kim)7.5公里之遙的馬威花園(Taman Mawar),然後擴散。
那麼,環境部何以不能把美華花園定為中心,據此模擬,偵查方圓一公里之內的工廠之範疇(buffer);跟著繼續由此延申推廣,而2公里、3公里……直到有所可信的蛛絲馬跡?
撇開這些,本案當然存有不少足以讓人嘖嘖稱奇之處。所有的投報,似乎都來自部份學校的師生,至今我們沒有聽說當地社區哪個角落,出現類似案例,或者到來校園接送兒女的家長遭殃。既然毒氣可以流動,為何偏偏集中在此?
深一層地追究,撲簌迷離,恐怕不止這些。設想毒氣確實曾經大量彌漫在美華花園,附近工作的民眾,乃至比鄰兩間醫院的醫生、護士和病人,何以沒有一人因此不支倒地呢?
如果這些不約而同,一起浮現的現象,確實流露了匪夷所思的疑點。也許,儘快打開監視器,仔細追蹤那幾天裡進出十六間小學和十一間中學的人來人往,相信亦有必要。不是嗎?
話雖如此,6月3日柔佛朝野議員同在州議會辯論巴西古當空污時,州務大臣薩魯丁嘉瑪(Sahruddin Jamal)所言,仍是推搪之詞;指稱諸如金金河之污染,至今已有十年,「早在國陣執政時期已經存在」云云。不知大臣如何辯護,當時沒有毒害學校?
![]() 楊善勇 |
時評人,著有《美麗的謊言》(麻坡:朋友出版社,1985)、《餵,腦袋該洗了》(吉隆坡:大將,2001)、《有點異見》(吉隆坡:燧人氏,2003)、《MH370X檔案》(吉隆坡:大將,2014)、《黨領導不想提的50道問題》(吉隆坡:大將,2015)、《老馬紅燒一個馬來西亞:馬哈迪醫生秘藏42道政治食譜》(吉隆坡:大將,2016)、《馬來西亞經濟慘後憂鬱症》(吉隆坡:大將,2017)等。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