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陳錦松/揮別種族政治仍有漫漫長路

(來源:Malaysia Gazette/Shafiq Ambak

如果我們還一廂情願以為新政府上臺,以前爭取華社權益的種種條件經已成熟,就未免太天真了。種族政治的幽靈依舊揮不去,馬來民族對公平競爭的心態尚未調整,對華人還有防備心理,那政治人物就能鑽空子,擾亂社會族群關係,企圖撈取政治資本。當具有種族議程的反對黨結合大搞民粹時,執政黨難免受牽制,要推行公平政策就會窒礙難行。統考無法快刀斬亂麻火速解決,只是所有族群矛盾的綜合縮影。承認統考老早就是政治問題,質疑學術資格只是藉口。


【文/陳錦松】

馬來西亞人等待六十年後終於在第十四屆大選迎來「改朝換代」的新政府,這個新政府也不是「全新」的,它的構成仍有些「舊政府」的影子。馬哈迪是卸職十五年後「回鍋」的首相,就算預計日後接任的安華,也曾經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陣權傾一時的副首相。

換政府當初總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509這一天讓很多人跌破眼鏡,因為換政府竟然成為「真實的場景」。馬哈迪說,之前沒想到會成功換政府,因此給了選民太多承諾,這透露了希盟對壘掌握龐大國家機器的國陣還是心生恐懼、缺乏信心。

人民最終用選票讓希盟取得政權,新政府又是否準備端上「牛肉」?

希盟獲得大約30%馬來選票,加上近95%華人選票、75%印度人選票才成功勝出,這樣的選票結構顯示華人和印度人對國陣明顯不滿,換政府的意志是堅決、堅定的。馬來選票則是模棱兩可,呈現分散,基本一分為三,希盟獲得約三成、伊斯蘭黨三成、國陣四成。

希盟並未囊括半數以上的馬來選票,顯示三個政黨支持率在伯仲之間,如果巫統與伊斯蘭黨結合,占七成的強勢馬來反對黨自然成形。在種族分化的過程中,這是需要謹慎處理的危機。三大民族在國家有限資源分配中,都不希望淪為被忽略或邊緣化的一群。希盟在照顧國人的全局考量下,不可能完全擺脫根深蒂固種族與膚色的問題。

(來源:The Straits Times/Reuters

希盟能否擺脫種族膚色考量?

華社等待了四十四年後才有機會重掌財政部長一職,林冠英在就職記者會重申:「我不自稱是華人,我是馬來西亞人」,引起極大迴響與肯定。不分種族的馬來西亞人,不就是國家期待的願景與希望嗎?

然而,事實上,馬來民族在面對華人的平等競爭時,是否有足夠信心,是否可以不需要「拐杖」?這是周而復始不斷糾結的老問題,馬哈迪當年的《馬來人的困境》(The Malay Dilemma)清楚闡明了馬來人存在的客觀問題,馬來人需要政府扶持,對華人卻是充滿「防衛心理」,其寫作動機顯露「馬來西亞需要一個反歧視行動來解決華人企業在當地所實行的霸權主義」。四十年過去了,扶弱政策下的馬來人遭遇競爭時是更強大、有能力、信心了,抑或仍需「沒有終點」的扶持,就算換了政府也難以改變?

馬來民族為何需要拐杖?到底是先天因素、民族底蘊、深沉文化結構造成,還是後天養成,是受害於政府包庇、寬容、放縱?古語有云「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一個民族如果不經吃苦,豈能成就一番事業?道理至明。

八十年代馬哈迪任首相期間,曾經多次痛斥馬來人懶惰、愛依賴政府和走捷徑,以致無法與華裔在經濟上公平競爭。他將此歸咎馬來人工作文化及態度問題,「馬來人不努力工作,縱使他們智力與華人一樣,但他們的工作文化無法驅動他們努力向上和廉正行事」,提醒馬來人「如果我們(馬來人)不濫權及拜金,我們就會成功。」

經濟事務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 Ali)今年8月在國會明言,馬來人及土著社會經濟發展仍是希盟政府的主要議程。他指出「社會經濟指標顯示,土著在企業界的持股依然未達三成的目標。土著2016年平均家庭收入為6,267令吉,非土著平均家庭收入為8,213令吉。」批評馬來人的弱點,馬哈迪絕不嘴軟。對馬來人恨鐵不成鋼者,也非馬哈迪莫屬。

(來源:Malaysia Gazette/Shafiq Ambak

扶弱應以階級而非族群為对象

國陣掌權六十餘年,馬來西亞七十年代推行新經濟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NEP),本來就是要解決馬來民族與其他族群的社會與經濟鴻溝。問題是一個民族不斷地被扶持、資助,當坐享其成變成常態,試問還能經歷磨難而成長嗎?政府的善意是否因此間接導致一個民族更加「不努力生產只等待收穫」,以致好意做壞事。

今年9月1日的「土著與國家未來」大會(Congress on the Future of Bumiputeras & the Nation),馬哈迪不客氣指責馬來人與土著沒有珍惜機會,把獲得合約與入口准證(Approved Permit,AP),寧願轉賣獲利也不要參與經營管理,結果成功的不是土著,而是非土著。馬哈迪摞下狠話,今後將終止那些濫用來變賣獲利的合約。他矢言,即使代價可能會失去巫裔支持,希盟政府依舊義無反顧。

馬來民族占全馬三千多萬人口近68%,華、印裔其他族群生育率逐漸下降,馬來人口預計還會繼續攀升。希盟現在面對獲七成馬來選票支持的反對黨,當具有種族議程的反對黨結合大搞民粹時,執政黨難免受牽制,全民的首相要推行公平政策就會窒礙難行。統考無法快刀斬亂麻火速解決,只是所有族群矛盾的綜合縮影。承認統考老早就是政治問題,質疑學術資格只是藉口。

土著大會的舉行在華社掀起爭論,希盟被質疑為何還在種族問題兜圈子,不是說好這是全民政府嗎?國家的未來,難道不是全民的未來,只是馬來民族的未來?

今天如果我們還一廂情願以為新政府上臺,以前爭取華社權益的種種條件經已成熟,那就未免太天真了。種族政治的幽靈依舊揮不去,馬來民族對公平競爭的心態尚未調整,對華人還有防備心理,那政治人物就能鑽空子,擾亂社會族群關係,企圖撈取政治資本。509後,我們成為真正的馬來西亞人,仍有漫漫長路。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