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陳錦松/納吉邀功遭獨中生反撲

(來源:Malaysia Gazette/Fareez Fadzil

政治要遠離校園,並不表示學生不可以關心政治。一旦政治「交易」硬生生的要擠入校園,成為販賣廉價政治的舞臺,必然得面對質疑。一位高中生對社會的涉獵或許不深,但對納吉在大選時開幕的不屑,表達了內心積壓已久的控訴,代表年輕一代越是了解華教歷史的悲情,越是看不慣政府的虛情假意。這也讓我們見識到一名獨中生的不隨波逐流,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如果坤成中學容許這類學生的「生存」,甚至給予「肯定」,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大樓建得再高,骨子裡不代表教育的成功。


編按:本刊即日起推出「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歡迎各位讀者交流指教。

【文/陳錦松】

看守首相納吉4月23日在安全人員、達官貴人的簇擁下,風風光光地到吉隆坡坤成獨中主持新大樓的開幕典禮,冠蓋雲集,眾多學生列隊歡迎,似乎對首相的蒞臨展現最大的歡迎與光彩。

納吉選在這個時候到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獨立中學主持開幕,本無需大驚小怪。如果首相當天演講的內容是客套的祝福,甚至是對獨立中學發展的肯定與褒獎,或許這將為坤中的開幕劃下美好的回憶,但事與願違。

就在國會解散後,過往下一任首相是誰,沒有懸念,但今次卻是個「未知數」。納吉卻巧妙地利用這個舞臺,大談政黨政治。公然談論政治在這樣的場合是「不協調」的,中學生本身就不是「選民」,但納吉為了拉票,忘記了身份,竟然把獨中當作政治擂臺,對反對黨左右開弓,將其淪為擡高自己政治籌碼的群眾大會,結果歡呼聲中卻引來一名憤概的高中二學生在臉書貼文反撲,網絡瘋傳,始料未及,讓開幕的喜氣在一夕之間「變色」。

這名高二學生對同學們被命令去觀禮以填補空位的不滿及對「政治的控訴」溢於言表,他寫道:「人的心態就是如此,面對強權時,人們就有一種抗拒的心理,甚至是厭惡,可當強權來到你面前時,你頓時便很自然地就屈服於他,甚至轉而去討好他。」這句話用來諷刺華社領袖沒有拒絕一個打壓華教卻趁大選來邀功的執政黨領袖,是恰當的。

(來源:Malaysia Gazette/Fareez Fadzil

這也讓我們見識了一名獨中生的不隨波逐流,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如果坤成中學容許這類學生的「生存」,甚至給予「肯定」,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大樓建得再高,骨子裡不代表教育的成功。

教育的本質在育人,培養有獨立思考、勇於擔當、樂善好施的個人品質。坤成辦學的最大的宗旨不是已寫得很清楚:「 把孩子教育成人,讓他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是個溫暖、有文化的熱血青年,以便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穩健地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校園淪為廉價政治舞臺

政治要遠離校園,並不表示學生不可以關心政治。一旦政治「交易」硬生生的要擠入校園,成為販賣廉價政治的舞臺,必然得面對質疑。

這名學生說:「從小社會就告訴我,教育不應該和政治有所牽連,可如今,我親眼目睹這種道理徹底地被推翻,而且只靠一個人的一張嘴就能把所有規矩給打破」。

事實上,學生的政治教育應該立足於對國家的關懷,首相儘管位高權重,但在這樣惡質的政治文化裡,納吉面對醜聞延燒,執政黨選前的公然賄選,這些通過媒體報導,卻不是政治人物可以輕易在「風光」的舞臺上去「漂白」的。

當國會已解散,代表國家的首相與代表政黨的主席,是兩個必須分割的角色。在一個威權體制下,首相的身份與地位不言而喻,邀請方對要求首相講什麽是難以啟齒的。

該名學生質疑為何開幕會選擇在這個「良辰吉日」,並指首相來的目的,每個人心底已清晰了然。

(來源:Malaysia Gazette/Fareez Fadzil

平時,或許大選後,首相的演詞會更有「份量」,他完全能決定獨中的發展、撥款,甚至給予統考的明確定位。但屬於看守的首相,納吉應該清楚他有限的權限。就如國陣要承認統考文憑,在國會解散前,立即可以落實,根本不需要列入變成國陣的「競選宣言」。

統考變成是一個「符號」,國陣在權傾一時對承認「愛理不理」,大選來臨前卻「臨時抱佛腳」,表達可能「承認」的意願。但在用詞遣字上卻為自己留下一個伏筆:「boleh dipertimbangkan」(考慮承認)。這個用詞需要動員一堆政治人物來爭論、詮釋,莫衷一是。為何不用akan mengiktiraf (立即承認),簡單明瞭,望文生義。想起唐代詩人賈島的故事:「推來敲去苦賈島,驢兒無憂任逍遙,轎前問罪方驚醒,韓愈把推定為敲」。馬上使用明確的表述,何須繼續在「推」與「敲」之間徘徊,難道修訂文字有這麽困難嗎 ?

選前增建華小撈取選票

華文獨立中學的成立,走到今時今日,不能忘記華教先輩們留下篳路藍縷、艱苦奮鬥、不屈不饒的歷史痕跡。到今天族魂林連玉被褫奪公民權都還沒有獲得公正的平反,連趁大選為應付華社需求而增建的多間華小也刻意迴避以林連玉作為校名命名。

第十四屆大選被譽為是馬來西亞歷史性的選舉,改朝換代度過了艱辛的308及505大選,許多人經歷了希望到失望的挫折。今次509大選最大的「亮點」是一位前首相、兩位前副首相加入反對黨陣營,為反對黨的力量增添新的元素,改變的幾率與可能,大大提高。

在巫統一黨獨大下的國陣,華社對馬華公會過去在華裔權益的維護上「沒有表現」是了然於心的。國陣的國會議席逐漸被侵蝕,反對黨的逐漸崛起與取代,只是時間問題。

本屆大選,被定調為關鍵的選舉。各族人民面對種種生活壓力、物價騰飛,加上經濟成長數字似乎沒有與生活的改善掛鉤。國家的治理失效,國家領袖的貪污弊案浮出水面,一再拷問政府的「正當性」。今天,響徹雲霄的烈火莫熄、改朝換代、告別腐敗會成為新一代選民的口號與期許,顯然是對國家積重難返的反撲與吶喊。

一位高中生對社會的涉獵或許不深,但對納吉在大選時開幕的不屑,表達了內心積壓已久的控訴,也代表年輕一代越是了解華教歷史的悲情,越是看不慣政府的虛情假意。

【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