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翻查時任全國陸路交通局總監索拉所言,猶是觸目驚心:截至2010年,全國1萬3242輛商用註冊巴士當中,多達4111輛(31%)未曾赴往電腦驗車中心(PUSPAKOM)檢驗。不僅這樣,當年時任居鑾國會議員的劉鎮東曾舉雲頂之車禍揭露,涉事的長巴早已列入陸路交通局官網的黑名單,唯交通局嘗以資料庫的檔案,有異官網伺服器的記錄搪塞。案例累累,由此可見,顯露了巴士運作的體系和流程,確有一言難盡的疏漏。6月10日另一輛長途巴士在東海岸大道第161.5公里處與一輛拖格羅里相撞,正是說明。
文/楊善勇
巴士意外,罄竹難書;追溯檔案,自可覺察。僅2007年就有兩宗嚴重事故:8月13日,一輛長途巴士往亞羅士打途中失控,釀成20屍21命,9人受傷。同年12月11日,一輛旅遊巴士猛撞羅里,造成8死28傷。
然後呢?2010年10月,7死38傷;2010年12月20日, 28死10傷;2013年8月, 37死16重傷;2013年9月, 3死14傷;2015年1月, 8死21傷;2016年12月,14死16傷……
一如既往,每次駭人驚聞的慘案之後,必然有雷厲風行,馬不停蹄的檢舉。2010年杪,交通局發現23%旅巴違法。此外,共有21輛巴士違反了《1987年商用車輛註冊局條例》。同一時候,我們也會聽說,陸路交通局官員每日還會喬裝搭客,取締違規司機;另在大道休息站突擊檢查雲雲。交通局且會劃分星級評估旅遊和長途巴士。條例清楚,要求明白。跟著,也總有連篇累牘、鉅細靡遺的調查。
不過,2014年《雲頂巴士慘劇報告》提呈後,時任全國道路安全研究院主席李霖泰透露,委員會提交的51項建議,政府並未落實之[1]。身為研究院的領導,他確實失望,深感灰心。
The Independent Advisory Panel’s Report on Genting Highlands Bus Crash
車禍問題根源何在?
時光荏苒,倏忽n年,一切畫面,仍然照舊。問題到底出在哪裡?6月9日15名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UPSI)的學生乘搭巴士遇難,顯然是另一次的輪回。肇因何在,當然不是三言兩語的事。
參考新聞報道,目前可以排除的,應是外在的環境;天氣的變化,光線的亮度,風力的干擾,都屬正常。那麼,出事地點的道路設計,路口衝突,路面狀況,到底如何呢?有說案發路段損壞,布滿坑洞;翌日公共工程副部長阿末瑪斯蘭澄清,皆非事實。儘管副部長坦承,此地儘管並非完全平坦,唯路況良好,而且前不久的6月6日剛剛維修。
那麼,當時是什麼狀況?初步調查報告揭露,事發路段視距僅有300公尺,遠低於490公尺的標準;而且路面標線嚴重褪色。這麼一來,迎面碰撞,超車危險的風險隨之提高。除此之外,當日的在地交通,迎面車輛,尾隨車速,這些技術層面,需要深入調查才能一一確定。目前可以初步判斷的,應該是機械的性能,輪胎的磨損,煞車的操作。涉案的Kenari Utara公司報告,這輛旅遊巴士,上個月例常維修檢查,當時沒有發現任何機械故障。
但是,肇禍長途巴士司機莫哈末阿米魯透露,煞車器失靈了。他知悉後,曾向學生大喊,顧好安全。司機估計,煞車失靈之下,巴士仍然行駛超過一公里。若是這樣,巴士確是停不下來,還是冒著巨大風險,繼續行走?唯交通部長陸兆福後來揭露的,是另一回事:煞車器其實正常運作。公司當時也透露,司機乃外包臨時調派,經驗豐富;「確信駕駛記錄良好,是一名負責任的駕駛員」雲雲。是否良好,是否負責,有三點可提:司機的專業和技術、開車的禮儀及態度、及駕駛中的精神狀態。對照後來的調查和執法記錄得知,所言恐怕並非如此:這個危險路段限速每小時60公里,唯出事之際巴士嚴重超速,專家估計,最低時速超過每小時111.3公里,多出一倍。
武吉阿曼交通調查及執法局總監莫哈末尤斯里甚至證實,警方曾向司機開出18張罰單:13張罰單是涉及超速,余者攸關不系安全帶(3張)、車禍(1張)以及煞車燈(1張)。除了18張尚未繳清的罰單,總監也說:這輛長巴曾因違反交通條規,接獲21張罰單。當中,16張罰單已經下判,余下5張則在調查中。若是如此,可見這些環節,
皆需剖析。
黑名單為何攔不住奪命巴士?
如果翻查時任全國陸路交通局總監索拉所言,猶是觸目驚心:截至2010年,全國1萬3242輛商用註冊巴士當中,多達4111輛(31%)未曾赴往電腦驗車中心(PUSPAKOM)檢驗。不僅這樣,當年時任居鑾國會議員的劉鎮東曾舉雲頂之車禍揭露,涉事的長巴早已列入陸路交通局官網的黑名單,唯交通局嘗以資料庫的檔案,有異官網伺服器的記錄搪塞。
案例累累,由此可見,顯露了巴士運作的體系和流程,確有一言難盡的疏漏。6月10日另一輛長途巴士在東海岸大道第161.5公里處與一輛拖格羅里相撞,正是說明。
如果公司的管理,部門的行政,單位的執法,還是繼續忽悠,再多的調查和報告,也純屬應景的意思意思。交通規劃的宏願仍是政治口號,工程設計的先進也只是旅遊局的宣傳牆紙。風聲過了,沈痾宿疾,覆轍重蹈,直到下一回合的不了了之。
[1] 詳見https://www.malaysiakini.com/news/36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