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MT)
公立大學的英語應用和表達能力,整體而言比私立大學弱;由於研究和學術發表強調英語,這導致學術人員在國際舞臺,尤其是論壇上的交流,面對語言的局限,從而影響研究可見度和影響力。私立大學更注重英語能力的培養,在國際研究社群中更具競爭力。致力提升公立大學師生的英語水平,可能是改善研究表現的關鍵措施。
【文/宋明家】
綜合整體條件而言,我國私立大學的聲譽多不及公立大學,世界大學排名(除了兩所私立的國外大學分校)相對差,學費遠比公立院校昂貴,圖書館、實驗室、體育等硬體設施和資源,例如:校園規模和綠化環境也不如公立大學;在某些冷門領域,更只有公立大學開放課程給學生。另,私立大學生源不如公立大學的背景和文化多樣性的條件,讓學生具備更廣泛多樣的社交體驗。
私立大學有哪一些條件勝過公立大學?民眾既定印象,可能就是想到英語能力、靈活課程、小班規模、個性化教育、更快地適應新興領域和專業等優點。很少人會想到和學術研究有關的指標。多數民眾可能會認為,我國研究型公立大學擁有精良設備和高端儀器、悠久的研究環境和背景、每年從政府得到的財務支援,加上人力、物力環境的優勢,研究表現應該比私立大學強很多吧?
我們可以從學術數據庫Scopus獲取的資料,再以研究分析系統SciVal,通過五項和研究表現有關的評量指標(國際研究資金、論文數量、Q1期刊論文百分比、論文被引用平均數、國際研究合作),評估比較我國公立和私立大學的研究表現。
由於篇幅有限,這裏只選擇六所主要公共研究型大學,即馬來亞大學(UM)、理科大學(USM)、博特拉大學(UPM)、工藝大學(UTM)、國民大學(UKM)和瑪拉工藝大學(UiTM)。私立大學則以六所註重研究的大學為代表:諾丁漢大學大馬分校(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Malaysia,只使用大馬分校數據)和蒙納士大學馬來西亞分校(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只使用大馬分校數據)、泰萊大學(Taylor’s University)、拉曼大學(UTAR)、思特雅大學(UCSI University)及雙威大學(Sunway University);比較年限為十年,由二〇一三年至二〇二二年。
(來源:Facebook/University of Malaya/CNA)
一、國際研究資金
SciVal記錄了幾個世界級研究資助機構,比如英國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美國的國家科學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等,都是科學與工程等領域的超大型研究基金會。分析顯示六所公立大學共獲62個研究項目資助,總數達8641萬美元;而六所私立大學則取得20個項目,資金總數5681萬美元。
二、論文數量
馬來亞大學在學術論文產量是我國龍頭老大,共有45,421篇,接下來計有工藝大學(41,365篇)、國民大學(38,512篇)、理科大學(38,084篇)、博特拉大學(37,756篇)和瑪拉工藝大學(27,724篇),六所公立大學一共貢獻了228,862篇學術文章,占據大馬約九成論文市場。
私立大學論文總數有31,254篇,分別是蒙納士大學馬來西亞分校(7,679篇)、拉曼大學(6,077篇)、諾丁漢大學大馬分校(5,391篇)、泰萊大學(4,494篇)、雙威大學(4,265篇)和思特雅大學(3,348篇)。
三、Q1期刊論文百分比
Q1期刊,是指特定領域依影響系數排名前25%的期刊。一般而言,Q1期刊素質比Q2和Q3期刊來的高;雖然有些期刊靠「論文工廠」提高排名,但整體而言大部分國際學術界,還是看重Q1期刊。
這指標是一所大學所發表文章裏的Q1期刊論文百分比,馬來亞大學在公立大學裏表現最佳,共有48%論文發表在Q1期刊,再來就是博特拉大學(33%)、理科大學、國民大學、工藝大學(皆為32%)和瑪拉工藝大學(19%)。
私立大專的蒙納士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有59%,諾丁漢大學大馬分校有55%,雙威大學有42%,泰萊大學有40%,思特雅大學有39%,拉曼大學有37%(見圖一)。
圖一:大馬公立和私立大學的Q1期刊論文百分比
四、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數
SciVal中的「每篇出版物引文數」指的是實體每篇文章的平均引文影響,亦即平均一篇文章收到多少篇其他論文的引用?此數據反映出論文的整體素質,越多其他研究人員引用該論文,表示該論文越受重視,間接代表論文素質。以此指標來看,馬來亞大學平均數最高,為23.3;其他公、私立大學的平均數如下(見圖二):博特拉大學 15.6、國民大學15.4、理科大學 15.0、工藝大學14.8、瑪拉工藝大學8.1。
私立大學的部分為蒙納士大學馬來西亞分校21.9、諾丁漢大學大馬分校21.5、思特雅大學16.9、泰萊大學19.2、拉曼大學17.2、雙威大學15.7。公立和私立大學的總平均值為16.0和19.2。
圖二:大馬公立和私立大學的論文被引用平均數
五、國際研究合作
我國研究文化和實力,遠不及進步國家;因此,跨國團隊的設立及合作,攸關研究進展快慢和成果的優劣。這也是為什麽各個大學這些年都在鼓勵國際研究合作的原因。從數據來看,二〇一三年至二〇二二年的十年中,公立大學的國際合作,和私立大學相差一大截:
公立:馬來亞大學為 53.6%、工藝大學為44.1%、博特拉大學為40.9%、理科大學為39.8%、國民大學為 34.2%、瑪拉工藝大學為23.1%。私立:雙威大學為62.0%、蒙納士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為60.8%、諾丁漢大學大馬分校為59.4%、泰萊大學為47.5%、思特雅大學為45.9%、拉曼大學為34.0%。公立和私立大學的國際研究合作平均值為40.5和52.0(見圖三)。
圖三:大馬公立和私立大學的國際研究合作百分比
以上數據告訴我們,六所主要研究型公立大學在這五項研究指標的整體表現,除了憑著歷史悠久、軟硬體設備優勢、學生和教授數量占優勢的「國際研究資金」和「論文產量」,其余三項「素質」相關指標的平均值,都比不上六所私立大專院校。
比如「國際研究資金」,以公立研究型大學老樹盤根的研究背景、創辦時間遠比私立大學早、占盡優勢的軟硬體設備等條件來看,要獲得國際知名機構的研究合作和科研經費,是比私立大專容易多。另,諾丁漢大學大馬分校和蒙納士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較大型的私立研究型大學,也只在這十多年內,慢慢從教學型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若比較研究型公立大學在種種政府的財力、物力、人力等軟硬體資源的強力援助下,整體表現反而不如存粹靠學生學費生存的私立大學,這很說不過去。問題的癥結很可能在於以下幾點:
一、財務管理不當:
國際大學聯盟(Universitas 21,U21)的《全球高等教育系統實力排行榜》(U21 Ranking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常年報告,多次提到我國大學無法好好高效管理資金,對財務弊端也處理不力;這些在國內媒體都常常被報道,比如總稽查司常年報告市場揭發的公立大學財物管理弊端,務必被嚴正看待和糾正。
二、缺乏整合協調科研項目:
國際大學聯盟的二〇一七年、二〇一八年、二〇一九年和二〇二〇年度報告,皆提及大馬在「學術成果」和「資源投入」不成正比,也就是(在全球五十個國家裏)「投入」排名靠前(前15名),「成果」卻都排在後段班(後15名);本地學術界也觀察到,公立機構的研究項目常有類似,甚至相同的研究互相競爭。若能高效管理資金、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我國公立大學科研水平不但可以超越私立大學,更有望媲美其他科技強國。對於科研資金的浪費和缺乏整體策略,建議設立獨立機構,類似英國的「研究與創新署」(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UKRI),負責宏觀科技政策、科研整合規劃和資助項目的監督和協調。
(來源:Princeton University)
三、教授考核評量的差別:
教授升等考核方面,公立大學過分強調年資和其他「人情」因素,私立大學則偏重績效;這直接影響整體科研氛圍和學術水平,對大學研究文化造成深遠影響。公立大學想要更上一層樓,就務必要去除這種「人治」弊病,加強「法治」能力。
四、大學工作文化的差別:
公立大學對「勤奮」和「壓力」的定義,和私立大學有所差別。問問曾在公、私立大學都工作過的教授,就知道私立大學的工作量和壓力遠超越公立大學。但《馬來西亞前鋒報》二〇二四年一月八日報導提到,馬來西亞學術聯盟(Kongres Persatuan Akademik Malaysia)主席阿末依斯邁(Ahmad Ismail)博士說,我國20所公立大學逾3萬名講師面臨過重工作負擔、低薪水問題。這在私立大學講師眼裏看來,似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局面。
五、語言因素:
公立大學的英語應用和表達能力,整體而言比私立大學弱;由於研究和學術發表強調英語,這導致學術人員在國際舞臺,尤其是論壇上的交流,面對語言的局限,從而影響研究可見度和影響力。私立大學更注重英語能力的培養,在國際研究社群中更具競爭力。致力提升公立大學師生的英語水平,可能是改善研究表現的關鍵措施。
政府公立大學主要依靠納稅錢支持和發展,高教部和科藝部有責任確保這些人民血汗錢好好被應用,而不是一年復一年任由公立大學盲目追求大學排名,持續敗壞學術文化。
當然,評論個別大學研究實力不能單憑這五項指標,此文只能就SciVal獲取的數據來做比對。雖然筆者不完全認同這能完整反映個別大學研究實力。無論如何,所有數據是公開的,SciVal也是獨立個體,無所偏袒;關鍵是如何好好利用這些數據,來提升改善我國的研究環境和氛圍。
宋明家 |
出身於馬來西亞吉蘭丹州蕉風椰林的古板可憐(Kubang Kerian)。原以為會終一生古板可憐,因貪戀校園混了個碩士,被中學生再教育兩年,爾後重返實驗室和DNA鬼混,博士畢業後吉人天相得以在某國外大學分校任高級講師。愛好枕戈待旦於雜草稻的分子遺傳演化,遵循儒林生存法則小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某年突然發現手指也可以拼出方塊字,從此欲罷不能,每逢周末晚文火煎煮一幅幅五千年古老圖像,在華文報章熬制成評論、科普、雜文等百餘篇,聊以顧影自憐也自娛。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