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張淼/三問「迪拜行動」

(來源:BERNAMA/FMT

三個問題的答案昭然若揭,密謀者和執政者都應該清醒。人間正道是滄桑,轉型中的民主建設不會一蹴而就,構建一個穩健的政府也必然會經歷些溝溝坎坎。或許現任政府的回應代表了一種可取的態度。在被問到如何回應「迪拜行動」時,安華說,安心執政就是最好的應對之道。面對不可捉摸的人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硬道理;面對顛覆的陰謀和流動的政治,執政績效就是最有力的回擊。


【文/張淼】

政治中的「行動」,往往是為達某種政治目的而進行的謀劃、協商、動員等行為。因此,具有某種臨時性、突襲性的意味。二〇一八年後,馬來西亞的國內政治波譎雲詭,大家也逐漸習慣了「行動」二字。二〇二〇年的「喜來登行動」中,阿茲敏阿里(Mohamed Azmin Ali)等聯合一眾政壇老將,推翻了以馬哈迪(Mahathir)為首的希盟政府,此後「倫敦行動」(Langkah London)等各類「行動」也不絕於耳。

二〇二四年元旦,當大多數民眾仍沈浸在假期的喜樂中,政壇又傳出一場「迪拜行動」(Langkah Dubai)正在醞釀。據悉,反對黨幾位具有「敦」(Tun)頭銜的政治領袖在阿聯酋迪拜聚頭,一起謀劃推翻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和現任政府,數名有影響力的資深政治人物也參與其中,包括一名前首相和一名前財政部長。「迪拜行動」的傳言甚囂塵上,惹來首相安華與副手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在新年的第二天就出來公開回應,稱「迪拜行動不是空穴來風」。

歷史總是重複,但難以接受的是,「迪拜行動」的男主角們竟然還是那幾張熟悉面孔。「喜來登行動」中的受害者搖身一變成為「迪拜行動」中的謀劃人,這部鬧劇的關鍵詞仍然是「金錢政治」,上演的仍然是齷齪無恥的狗血劇情。面對仍在發展的「迪拜行動」,民眾不免有三問:

(來源:當今大馬

第一、馬來西亞政治需要這麽多的「行動」嗎?政治民主的重要標誌是不可逆的公平選舉。選民一票一票投出來的政府,在幾個政客的股掌之中就輕而易舉推翻,民主的意義何在?那些打著「民意」旗號的各類政治「行動」,不過是留戀權力的政客滿足個人私欲的權力遊戲而已。在這場政治鬧劇中,作為男主角「資深政客」演出的不過是玩火自焚而已,一不留心,就會透支自己一生政治資產,斷送一生美名。而作為配角的小醜們,為了一點錢財,反覆上演「廉價忠誠」戲碼,不光傷了選民的心,也透支了自己的政治信譽。政治跟生意一樣,信譽是根本。這場政治鬧劇中的大咖與小咖,誰都難以逃脫歷史的評判。

更為重要的是,各類旨在推翻民選政府的各類「行動」最終傷害的是全馬選民的信心和政治文化。一個通過收買成立的政府,如何在合法性問題上自洽?一次又一次藐視選民政治權力的政客,又怎麽能夠做到真誠的為民執政?憲政文明的馬來西亞,大選中的票選結果即說明選民喜好,權力不需要被代表,馬來西亞不需要這麽多的各類「行動」。

第二、疫情後仍舊脆弱的馬來西亞經濟,還經得起這麽多不期而遇的「行動」嗎?疫情重啟了各個國家「沖向谷底的賽跑」(race to the bottom)模式,指的是各主要紛紛推出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的政策大招,在擴大出口、吸引外資方面不遺余力,以期重塑投資者信心,復甦經濟,改善民生。馬來西亞經濟長於穩定開放的制度環境,而頻繁的政權更迭伴隨而來的不確定性,從短期看耽誤投資項目進展,從長遠看損傷了國家整體投資環境。安華在新年致辭中強調,二〇二四年應當是專註經濟發展的一年。誠然,許多「蛋糕分配」產生的問題可以通過「做大蛋糕」的方式來解決。發展經濟可以成為跨越族群、彌合分歧的全國共識之一。若密謀推翻政府的政客們懂得這一點,卻仍選擇性無視國家發展經濟的首要任務,就應當被唾棄。

(來源:Fion Yap/Malaysiakini

第三、千帆過盡的馬來西亞民眾,怎麽看待這些「行動」?馬來西亞民眾已經受夠了頻繁的政府更叠。最初喜來登行動時,大家還抱著看戲的心態,自我調侃;後來在頻繁的首相更換中逐漸疲憊,出現政治冷感;最後對「倫敦行動」和「迪拜行動」視若無物,冷漠盡顯。一次次滿懷的期待換來一次次被辜負的失望,自己的政治選擇被自己選擇的人推翻,那些被挾持了的民意先後發酵成無奈、怨氣與冷漠,這種態度的轉變在四年間逐漸顯現。

三個問題的答案昭然若揭,密謀者和執政者都應該清醒。人間正道是滄桑,轉型中的民主建設不會一蹴而就,構建一個穩健的政府也必然會經歷些溝溝坎坎。或許現任政府的回應代表了一種可取的態度。在被問到如何回應「迪拜行動」時,安華說,安心執政就是最好的應對之道。面對不可捉摸的人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硬道理;面對顛覆的陰謀和流動的政治,執政績效就是最有力的回擊。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