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ukhriz Hazim/Malaysiakini )
隨著州選落幕後,希國聯軍在短期內不會再有強烈的選舉壓力,政治預料將穩定發展。因此,安華為首的聯邦政府有能力在下一屆全國大選來臨之前,專注經濟發展,並同時回應薪資、物價與工作機會等課題;不再是與在野黨進行不切實際的宗教或種族論述競爭。這是因為往更保守的政策靠攏,極有可能無法得到伊斯蘭黨支持者的支持,反之會顧此失彼,失去華、印裔對希盟的信心。如此,將大大幫助希盟擴大選票市場,進而增加下屆全國大選繼續執政的機會。
【文/李泰德】
剛落幕的六州選舉被視為是二〇二二年年第十五屆全國大選的延長賽。團結政府與在野的國盟平分秋色,各贏得三個州屬的執政權。然而,仔細觀察兩個陣營所贏得的選票與議席,不難發現國盟的表現更加出色。
國民聯盟不僅在原有執政的吉打、吉蘭丹與登嘉樓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強勢執政,更在希盟與國陣執政的三個州屬大有斬獲。雖然許多國盟領袖在選前信誓旦旦攻下雪蘭莪州政權,並最終功敗垂成。但是,該陣營在一夜之間成功將雪蘭莪州議席暴增至22席,並且成功否決希盟與國陣在州議席的三分之二優勢。另一方面,希盟與國陣雖然成功捍衛檳城的三分之二州議席,國盟卻也同時在14個馬來選區當中奪得11席,延續第十五屆全國大選的戰績,成功穩住其馬來政治第一大黨的地位。
本次的雪蘭莪州選舉與另外五個州屬一同舉行。而這場六州選舉與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僅相差約九個月。假設,選民的投票行為在這段期間並沒有重大的因素而有所改變,則希盟和國陣的「強強聯合」理應可以獲得45%的馬來選票(兩者在國會大選的馬來得票率分別約為13%和32%)。倘若再加上非馬來選票,則團結政府要在這個貢獻全國四分之一國民生產總值的經濟大州奪下超過50個州議席並非一件難題。然而,事與願違,選舉的最終結果並非如此。究竟是什麽地方出了差錯,導致希盟與國陣在雪蘭莪州選痛失三分之二優勢?
當中,除了華、印裔投票率明顯降低之外,另一個造成國盟大有斬獲的主因,便是希盟與國陣的馬來選票並未成功完全轉移給對方。結果,伊斯蘭黨與土著團結黨坐收漁翁之利,吸納了不認同「希國聯軍」的馬來選票。
國陣選票難轉移希盟
首先,從馬來選民高達八成的關鍵議席觀察六州選舉。以座落於鵝嘜國席底下的淡江(Hulu Kelang)州議席為例,希盟與國陣在過去的全國大選各自取得42.0%和19.9%的支持。倘若國陣的得票能成功轉移給希盟,則公正黨候選人祖薇莉亞(Juwairiya Zulkifli)應取得61.9%的選票。結果,祖薇莉亞在本次州選舉僅獲得48.4%的得票率,其對手,國盟的阿茲敏阿里(Mohamed Azmin Ali)則取得51.6%的得票率。換言之,假設希盟沒有跑票,則僅有約三分之一的巫統選票轉移到希盟手上。
若將焦點轉到雪蘭莪濱海地區,我們則有機會觀察與比較衛冕者與挑戰者之間的差別。阿茲米占(Azmizam Zaman Huri)已連續兩屆贏得巴生港口(Pelabuhan Klang)的州議員,其表現也頗受當地好評。希盟與國陣在過去的全國大選各自取得39.6%與24.1%,合計為63.7%。本次州選舉,希盟在該席位獲得56.4%的得票率。同樣的,假設希盟支持者沒跑票,則有高達近七成的巫統選票成功轉移到希盟手上。
實際上,希盟與國陣的結盟,出現較多與淡江相似的狀況,亦即雪蘭莪巫統僅將約四成左右的選票轉移給希盟。有趣的是,淡江和巴生港口兩個截然不同的走勢,能讓我們清楚發現,不同區域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選票轉移。巫統選票轉移至希盟的高低,仍須視以下因素而定:
一、當地巫統區部與支部會否全然支持黨中央的指示,同時其動員程度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
二、候選人效應將決定某個政黨能否保住基本盤之外,也有可能會吸納若干不具強烈黨性的選民,形成選民「選人不選黨」,從而投下手中的一票。
(來源:作者提供)
(來源:Afiq Razali/Utusan)
多數選民不滿國陣腐敗
國陣與希盟共同組成團結政府後,軍警選票的走勢也值得關注。其中,位於莎亞南國會底下的哥打安格力(Kota Anggerik)州議席正是雪蘭莪警察總部(Ibu Pejabat Kontijen Polis)與莎亞南縣警區(Ibu Pejabat Daerah Polis)的所在地。警察與配偶的選民數更是高達2378人。國陣在剛過去的全國大選雖敗走莎亞南國席,卻仍得到53.4%的得票率(1517票的810票)。與二〇一八年全國大選相比,國陣得票已從74.0%下跌超過兩成。而本次州選舉,國盟在莎亞南的警察選票增加近三成,至70.7%。希盟候選人的得票率也增加至28.2%,卻並未取得多數原來國陣選民的支持。假設希盟繼續獲得原有的選票,僅有約40%支持國陣的警察選票轉移至希盟。顯然,過去被視為國陣鐵票的警察選票,在這次州選也與馬來選票呈現相似的趨勢,唾棄國陣轉而更傾向國盟。
依據默迪卡民調中心在二〇二三年七月二十日至八月十一日期間,於雪蘭莪進行的選舉民調顯示,若僅聚焦在馬來選民的投票傾向,只有41.9%傾向國陣的受訪者,會把選票投給希盟。因此,無論從兩次選舉的官方成績比較,或是民調結果,都證實仍有大部分國陣支持者面對希盟與國盟時,更傾向國盟。
同樣的,不少人在選前揣測,希盟支持者在面對國陣和國盟時,會毫無懸念地支持國陣。然而,從民調結果來看,僅有49.2%傾向希盟的受訪者表示會支持國陣。這表示,希盟轉移到國陣的馬來選票只比起國陣轉移到希盟的馬來選票多約10%。
原希盟支持者但不支持國陣,進而轉投國盟者,可能是不滿巫統長期執政所衍生的腐敗體制。這些支持者過去是衝著希盟的廉潔與善治而買單。但是,當希盟在一些選區禮讓國陣後,國盟則成為他們的另一選擇。
換言之,團結政府的光芒不僅無法為國陣和希盟二者帶來理想的選票轉移作用,反倒間接導致國盟的馬來選票增長。這也是國盟可在雪蘭莪州選舉一舉攻下22席,並否決希盟三分之二多數議席優勢的主要原因。
安華須專注經濟發展
希盟與國陣的馬來選票萎縮,加上兩方無法發揮1+1等於2的選票轉移,並說服本身的支持者支持對方,這說明了:
一、不少支持巫統的選民無法苟同其與多元族群色彩濃厚的希盟組成選舉聯盟,並認為巫統無法再從捍衛馬來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治理國家;
二、馬來選民仍不滿意頗具爭議的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繼續領導巫統,部分仍舊同情巫統的馬來選民寧可將選票投給國盟,也不願意支持一個被卷入法庭案件的領袖所領導之政黨;
三、國盟主要政黨分別是以穆斯林和馬來人權益為優先的伊黨和土團黨。該聯盟雖然有代表少數族裔的民政黨,但是,其角色完全無法同希盟的民主行動黨相比。因此,相比起民主行動黨所帶來的恐懼,國盟帶給馬來選民帶來更大的安全感。即使,國盟未來入主布城後可能毫無作為。
希盟與國陣的結合,並未發揮選票轉移的效果,證明希盟無法透過團結政府的光環,來得到巫統支持者的選票。六州選舉的結果,向以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為首的政治聯盟傳達一項重要訊息,即希盟在華、印裔選民支持度強,但馬來選民市場非常弱的情況下,可與仍具三成馬來選民支持度的巫統進行互補,進而加強政府的正當性,以避免希盟重蹈覆轍,再次陷入初次執政時沒有馬來選民基礎的窘境。
反之,希盟須透過目前掌有且得來不易的聯邦政府資源,來擴大自身在馬來選民市場的支持。希盟,尤其是公正黨和誠信黨的劣勢,便是與老樹盤根七十年的巫統和伊黨相比,市場占有率非常薄弱。其可專註的,便是居住在都會區或二、三線城市區的馬來中產選民。這類馬來選民在宗教意識形態並不會像伊黨在東海岸的支持者那般強烈。同時,這類馬來選民對經濟議題較為敏感,會因當下的經濟環境,而在選舉時做出不同的選擇。
隨著州選落幕後,希國聯軍在短期內不會再有強烈的選舉壓力,政治預料將穩定發展。因此,安華為首的聯邦政府有能力在下一屆全國大選來臨之前,專注經濟發展,並同時回應薪資、物價與工作機會等課題;不再是與在野黨進行不切實際的宗教或種族論述競爭。這是因為往更保守的政策靠攏,極有可能無法得到伊斯蘭黨支持者的支持,反之會顧此失彼,失去華、印裔對希盟的信心。如此,將大大幫助希盟擴大選票市場,進而增加下屆全國大選繼續執政的機會。
李泰德 |
生長自馬來西亞鑿石小鎮,現從事民調工作。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