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nwar Ibrahim Facebook/The Sun)
低投票率對每個政黨的影響不一。哪一個政黨越多支持者意興闌珊,它就越可能輸掉危險區。喜不喜歡都好,這場州選幾乎已變成朝野政黨動員選民投票的競技場,也已經演變為「要不要再換聯邦政府?」的變相公投。結果如何,就得端視六州整1000萬合格選民中,什麽背景的選民比較願意出來投票。老話一句:不投票的人的命運,由投票的人代他們決定。
【文/黃進發】
二〇二三年八月初的州選是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中期選舉,有近4成5的選民可以在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塵埃落定後的八個月後再次投票。他們決定的將不止是誰當選245位州議員(吉打36席,吉蘭丹45席,登嘉樓32席,檳城40席,雪蘭莪56席,森美蘭36席),六州大臣/首席部長與行政議員,還包括聯邦政權的穩定。
中期選舉
所謂「中期選舉」,指的是相對於最重要的選舉,比較次要的選舉。此亦為勝利者的中期指標,就像學生在年終考試之外有期中考試一樣。
在美國,大選每四年舉行一次。除了選舉總統,還同時改選聯邦眾議院所有席次,參議院三分一席次,少數州長以及大部分州眾議院。兩年後,聯邦眾議院所有席次、參議院另三分一席次、多數州長以及大部分州眾議院,又再改選,剛好在總統任期的一半。在中期選舉中,選民投票時不一定考慮個別公職的候選人,而可能考慮其對於總統的滿意度。
不同選舉日期錯開的好處就是政治體制會捕捉到不同時期的民意,互相形成制衡,而不會出現一方贏者全拿的現象。馬來西亞過去能夠讓巫統/國陣一黨獨大,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大部分州屬都與聯邦政府同步選舉,並在二〇〇八年之前讓國陣能夠輕易國州雙贏。
過去勉強能夠讓選民在中期為聯邦政府打分的就只有偶發的補選。變天之後,有四州相繼比聯邦政府提早舉行選舉,又能有希盟與國盟執政的六州拒絕同步,我們才終於真正有了第一次中期選舉。希望未來依然能夠把州選舉錯開成兩、三個循環,不要十三州都與聯邦選舉同步,以免一黨獨大體制復辟。
(來源:Focus Malaysia)
雪蘭莪可能變天嗎?
二〇二二年全國大選後想要組織政府卻功虧一簣的國盟,已經多次放話要借州選造勢,讓希盟政府倒台。
今天大多數分析家大概都會同意,國盟北三州(吉打、吉蘭丹、登嘉樓)安如磐石,希盟—國陣能夠有一些斬獲就算成功。反過來說,國盟來勢洶洶,揚言要拔下雪蘭莪、森美蘭兩州,在檳城以外五州全勝。
國盟到底有多強?假定第十五屆全國大選時,州選同時舉行,選民國州都投同樣政黨,那麽國盟在雪蘭莪可以贏得14州議席,檳城10席,森美蘭3席。如果希盟和國陣的選民把選票集中在兩者最強的候選人身上,那麽國盟就只能贏雪蘭莪3席和檳城2席而已。
然而,這是建立在希盟與國陣能夠召喚出同等數量選民,並讓他們集中選票的假設之上。由於希盟與國陣雙方過去是死對頭,一些黨員和支持者可能無法接受與另一方合作,因而寧可不去投票,甚至為了抗議或不信任而投票給對手。巫統的異議分子被黨主席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掃地出門後,他們的支持者可能會借選票懲罰巫統。
假設每10位希盟和國陣選民,現在有2位選擇不投票 (兩黨選民的投票率只有第十五屆全國大選時的80%),而投票的8位有2位改投國盟(投票者中25%變心),而國盟的選民保持不變,國盟就可以在雪蘭莪贏得32席執政,並在檳城贏得15席,否決2/3議席優勢,以及在森美蘭贏得8席。
這個數字是按照《當今大馬》根據第十五屆全國選舉成績的推演。滑下按「模擬計算器」,你要先設定不投票占大選時投票人數的比率(鍵入80%),然後,在設定會投票者中變心的比率鍵入(25%),就可以看到議席的消長了。而這個推演因為技術原因排除了兩群選民:第一,郵寄選民,此類選民以國會選區計算,無法分拆入州議區,占新總數的3%以下;第二,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後才進入選民冊的新選民,只占新總數的3—6%左右。由於比例不大,推論的方向不會受影響,只是具體數字會有出入。
這個推演告訴我們,儘管希盟治理雪蘭莪出色,只要足夠多的希盟與國陣選民拒絕出來投票或轉投國盟,變天還是可能發生。
喜來登政變2.0 路線圖
就憲政而言,聯邦與州政權分來,就算聯合政府同時輸掉六州,只要它在國會還保持三分之二國會議席,政權就可以維持到二〇二七年十二月中。
不過,國盟如果要裂解聯合政府,甚至不需要雪蘭莪變天,只要巫統在雪蘭莪、檳城兩州全軍覆沒可能就夠了。森美蘭州大選時由希盟和國陣兩分天下,國盟一席未得,不可能讓巫統滅門。
全軍覆沒就足以讓巫統陷入第十六屆全國大選時亡黨的恐慌。一般政黨在大敗後會要求領導層換血,以求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然而,由於巫統牢牢被黨主席阿末扎希控制,斷不可能檢討黨主席,其親信必然只會怪罪聯合政府不夠親馬來人、親伊斯蘭,施壓要政府改弦易轍,不然就恫言退出政府。
這就可能演變成二〇一九年丹絨比艾(Tanjung Piai)國會議席補選的翻版。土著團結黨(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在丹絨比艾敗給巫統和伊斯蘭黨(Parti Islam SeMalaysia)。馬華公會贏得此國會議席後,土著團結黨擔心自己會被巫統和伊斯蘭黨在全國大選中殲滅,因而企圖想邊緣化走多元族群路線的公正黨與行動黨,最後釀成了「喜來登政變」。
如果巫統在州選後一直施壓聯邦政府往馬來右派傾斜,政府施政必然因內部矛盾而癱瘓,屆時有異心的國陣議員就可辭職制造補選,讓政府聲望受挫,為國盟拉攏東馬政黨跳槽鋪路。只要州選演變成「丹絨比艾2.0」,那麽「喜來登政變2.0」就有可能變成現實。
(來源:馬新社)
「要不要再換政府?」的公投
上述這一切會否發生,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我懶得投票黨」(Parti Aku Malas Undi, PAMU)有多受歡迎。PAMU在馬六甲、柔佛州選時是「第一大黨」,占選民的約35%與45%。
過去我國國州分開選舉時,州選的投票率比聯邦選舉的要低10—20%,因為一般人覺得州政權影響不大。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全國投票率只有74%,如果州選比它低10—20%,那投票率就可能只有54—64%。
低投票率對每個政黨的影響不一。哪一個政黨越多支持者意興闌珊,它就越可能輸掉危險區。回到之前的推演,如果國盟選民的投票率也從100% 退到80%,就算沒有投票者變心,那它就只能在雪蘭莪贏22席(比100%投票率下少了10席),在檳城贏13席(少2席)及在森美蘭贏6席(少2席)。
喜不喜歡都好,這場州選幾乎已變成朝野政黨動員選民投票的競技場,也已經演變為「要不要再換聯邦政府?」的變相公投。結果如何,就得端視六州整1000萬合格選民中,什麽背景的選民比較願意出來投票。
老話一句:不投票的人的命運,由投票的人代他們決定。
黃進發 |
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人,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政治學博士,專攻選舉制度、政黨政治與議會民主。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