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Religion News Service/Alexandra Radu)
1998年,是許多國人第一次在主流媒體看見Sodomy 、雞姦、肛交和Liwat等字眼。二十年後,政客像久未更新的電腦軟件那樣,再次讓國人重溫許多污名化性少數的字眼,馬來西亞政壇依然利用性少數議題攻擊政敵,令人極其失望。各界競相操弄性少數議題來撈取政治資本、攫取支持,輕而易舉地破壞了維權份子多年來的努力,希盟政府亦加入角逐,企圖爭勝。展望2020年,惟盼希盟政府、巫伊兩黨、右翼組織,停止對性少數的獵巫與打壓,勿再利用LGBT作為政治工具,一起放下屠刀,回歸正途,共同打造一個真正的先進國。
【文/張玉珊】
回顧2019年馬來西亞政治新聞,對性少數(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LGBT)社群來說,無疑讓人沮喪、絕望。雖然與性少數相關的新聞並不如其他政治課題多,單就兩則轟動政壇的醜聞,就足以讓人絕望得想哭。
公正黨兩大領袖阿茲敏(Mohamed Azmin Ali)與安華(Anwar Ibrahim)分別在6月和12月涉及男男性愛短片醜聞,「受害者」也紛紛站出來,言之鑿鑿地控訴受到侵害。
1998年,是許多國人第一次在主流媒體看見Sodomy 、雞姦、肛交和Liwat等字眼。二十年後,政客像久未更新的電腦軟件那樣,再次讓國人重溫許多污名化性少數的字眼。由於社交媒體的關係,這些污名化字眼四處肆虐,老人與小孩無一倖免。阿茲敏男男性愛短片事件爆發後,我執教的一所宗教小學裡,就有學生開始利用kunyit【註】來嘲笑陰柔氣質的同學。問及從何得知此字,原來是在手機看到的。
因為公正黨黨爭的緣故,不少輿論認為這些性醜聞是政治鬥爭引發的。但無論是不是陰謀論,更逼近核心問題的是,從1998年至今已二十年,馬來西亞政壇依然利用性少數議題攻擊政敵,令人極其失望。
(來源:The Straits Times/BERNAMA)
更糟糕的是,多年來許多性別平權組織無不努力教育群眾、向性少數社群賦權,試圖擺脫這些污名,讓LGBT族群——尤其年輕LGBT族群——不會因這些污名而遭霸淩或打壓。而政客僅僅為了權力鬥爭,不惜多番操弄性少數議題來撈取政治資本,輕而易舉地破壞了維權份子多年來的努力。
除此以外,在希盟執政後,在野政黨如巫統、伊斯蘭黨,右翼組織如馬來西亞穆斯林聯合會(ISMA)、土著權威組織(PERKASA)、選民覺醒運動(Gerakan Pengundi Sedar,GPS)、國際婦女捍衛家庭與教育聯盟(WAFIQ),在許多課題頻頻攻擊希盟「支持LGBT權益」、「具有LGBT議程」,這些攻勢在2019年達到高峰。以國際女人節遊行的彩虹旗事件為例,上述組織就像嗜血的鯊魚,前仆後繼在社交平臺和新聞媒體緊咬希盟,試圖逼使政府採取行動。最終,數位內閣部長公開批評遊行主辦者濫用集會自由權利,警方則回應將展開調查。
國際女人節遊行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性別維權份子努曼(Numan Afifi)受邀上電視臺談LGBT課題、在吉隆坡舉行的2019年國際性別與性向研討會(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der & Sexuality 2019)、人權委員會(SUHAKAM)的2018年人權報告、十一名穆斯林同志被控上伊斯蘭法庭事件等。共同點都是:事發後巫伊兩黨和右翼組織施壓政府對對付當事人。
伊斯蘭法也發生類似情況,即2019年LGBT事件的另一關鍵字:「仁愛伊斯蘭精神」(Rahmatan Lil Alamin)。過去並非沒有性少數人士被控上伊斯蘭法庭的案例,但近兩年涉及LGBT案件,從前述伊斯蘭法庭對十一名穆斯林同志的判決,到辯論賽的同性戀辯題等,朝野政黨與右翼組織往往在媒體和社交平臺上鼓動、渲染,要求伊斯蘭教執法單位採取行動。這時候,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慕加希(Mujahid Yusof Rawa,下圖左)大力倡議的「仁愛伊斯蘭精神」必遭質疑,是否等同於容忍,甚至允許大肆推動性少數人權。
(來源:UTHM News)
上述男同志被伊法庭控告時,宗教組織如大馬伊斯蘭官員協會(Persatuan Pegawai Syariah Malaysia),還有國際婦女捍衛家庭與教育聯盟等組織紛紛抨擊社運團體,動輒以人權之名批判伊斯蘭,認為「仁愛伊斯蘭」不能被濫用在這類人權事務。慕加希回應朝野政黨和保守右翼的質問時,亦聲稱政府雖奉行「仁愛伊斯蘭」,但不意味會容忍任何違反伊斯蘭教義的行為。尤有進者,首相署宗教事務副部長傅芝雅(Fuziah Salleh)在國會回覆反對黨提問,表示相信「仁愛伊斯蘭」有助於改變性少數的生活方式。伊斯蘭發展局(JAKIM)也認定,為LGBT舉辦糾正營(Mukhayyam)完全符合「仁愛伊斯蘭」的兼愛與包容精神。
當公民社會譴責糾正營是一種國家資助的暴力行為(state-sponsored violence)時,巫伊兩黨和右翼組織(包括部份希盟青年領袖)必定用「仁愛伊斯蘭」迫使慕加希表態。不過,社運人士並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同樣用「仁愛伊斯蘭」要求希盟回應,以致宗教話語權都落在政府和右翼組織。
從上述各項事件,可見各界競相操弄性少數議題來撈取政治資本、攫取支持。我曾在〈當性少數議題成為箭靶〉提及,如何在不激化各方矛盾下因應這個「競賽」現象,對各方來說無疑是艱難的功課。讓人失望的是,希盟政府在2019年已選擇加入角逐,企圖爭勝。展望2020年,惟盼希盟政府、巫伊兩黨、右翼組織,停止對性少數的獵巫與打壓,勿再利用LGBT作為政治工具,一起放下屠刀,回歸正途(balik pangkal jalan;穆斯林常用此話來規勸他人迷途知返。在性少數脈絡裡,常用來勸告LGBT回歸「正常」),共同打造一個真正的先進國。
【註解】Kunyit 泛指薑黃,常被用以嘲笑在進行肛交性行為時,插入者的陽具會沾上糞便(顏色近似薑黃)。但事實上一點都不對,肛交性行為者(無論男女)都會有清洗肛門的習慣,所以性行為後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 張玉珊 |
異樣(Diversity)成員。高大的胖子,不愛穿裙的生理女性。長期關注馬來西亞性別平權和LGBTQ權益議題。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