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AFP)
香港離我們數千公里,對一個遙遠城市的關切,本來就事論事,不論支持或反對「送中」,雙方應該理性對話,根本無需惡言相向,劍拔弩張。如果儘是用陰謀論及外國勢力,來模糊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所捍衛的價值觀,自然就會顯得蒼白。其實,香港與中國不可分割,中國對香港管治的正當性毋庸置疑,但管治如果完全脫離香港的民意、民心、民向,只會使不滿情緒凝聚成反抗巨浪。或許我們可以共同去思考:一、中國能否實現民主自由?二、一黨專政是中國最好的政治體制?三、香港人為何不信任中國政府?四、中國政府該如何讓港人對當年承諾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恢復信心?
【文/陳錦松】
1997年7月1日中國的五星紅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象徵著英國統治將近一百五十多年後的香港正式走出殖民的歷史,投回祖國的懷抱。從生活在民主自由的殖民統治過度到面對一黨專政體制的中國,巨大的價值觀衝突立即湧現,當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知道要改變香港人的生活方式絕非易事,香港的開放、自由、法治與中國的封閉、保守、人治形成強烈對比。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與「五十年不變」,其實是對香港管治的信心喊話,要香港人五十年內放心,相信中國的「保證」。
時光荏苒,二十二年匆匆過去了,七百多萬香港人開始感覺中國越來越介入香港事務,眼見自由越來越受「侵蝕」時,他們不得不從「默默承受」到「不平則鳴」,從「容忍」到「爆發」。很多人無法理解,中國這麽強大,有中國作靠山,香港的繁榮穩定才能得到保障,為何香港人卻好像身在福中不知福。
從「佔中」到「反送中」的公民抗命運動,這個平均高所得及教育水平相對高的地區,怎麽群眾示威運動輕易得以號召上百萬市民支持響應,這折射特區政府的管治出現大問題。佔中爭取的是真補選,反送中的訴求是拒絕香港通過「逃犯條例」,把犯人引渡到其犯案地區受審是很多國家的慣例。所謂「送中」,就是把北京認定的嫌犯送到中國審判,但偏偏港人對此充滿抗拒。難道他們「有心」包庇犯案者?其實追根究底,反映的不單是香港人的問題,也是中國的問題,中港兩地的互不信任與猜疑,或許需歸結於中國司法不公正、審訊不公開。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主導的「逃犯條例」最終不得不以「壽終正寢」了結,如此退讓,實際上是對不停歇巨大社會抗爭的妥協,林鄭深知如果一意孤行,展現強硬的鎮壓手段,難保1989年類似中國天安門六四的悲劇不會在香港上演。
(來源:Wall Street Journal/SOPA Images/Zuma Press)
馬來西亞人(特別是華人)由於血緣關係,對反送中表現得比其他族群更投入,還因為不同立場者選邊站而針鋒相對。一派認為應支持港人抗爭,另一派則對示威者口誅筆伐,甚至懷疑港民受外國勢力鼓動,故意擾亂香港穩定、破壞中國形象。甚至還牽扯出互帶貶義的指摘,以「中國膠」形容親中派,支持民主立場者則被指為崇洋媚外的「慕洋犬」。香港人處境尷尬,他們的抗爭再如何奮進都難以改變中國對香港的管治,要改變鳥籠式民主可謂難如登天,特首普選本可作為中國民主政治的試驗區,但目前看來依然障礙重重。
隆雪華青團長謝光量與前馬大新青年主席黃彥鉻等人,日前因參與聲援香港「反送中」活動,分別被吉隆坡金馬警區總部傳召問話、恐嚇。這又是什麽勢力直接干預本國民主體制下的言論自由,令人留下許多疑竇與困惑。
期望中國繁榮富強,與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是否背道而馳?如果民主自由不是好東西,我們當然應該拒斥,但民主自由作為普世價值,為何爭取時需面對無情打壓?港人爭取的其實是他們本來享有,卻被活生拿走的民主生活方式,這種恐懼、擔憂、不安,或許只有香港人才能深刻體會。
特首並非普選產生,其管治威信與道德自然矮人一截。今天無論特首如何表達對港人的關愛,都因為缺乏民意的基礎而顯得言不由衷。民主體制的國度,領袖可來可去,選民的一人一票决定誰能成為領導人。
馬來西亞在2006年由非政府組織成立凈選盟(BERSIH),發起多次群眾抗爭,向時任國陣政府施壓,要求選舉改革。過去凈選盟的激烈抗爭,也曾遭到國陣暴力鎮壓,2012年4月28日大集會的警民衝突最為激烈,連逃到醫院範圍內避難的示威者也被攻擊,不乏新聞記者受到警方恐嚇、毆打和逮捕。警方勒令記者刪除照片,沒收記憶卡,甚至毀壞攝影器材,無不舉引起國際關注。
現在的執政黨希盟能通過民主選舉順利在2018年上臺,過去凈選盟號召的群眾運動,加上「烈火莫熄」政改運動(Refomasi)的激情,催化了改革號角,最終讓國嚐到敗果。每個抗爭的背後都間接為改革凝聚點點滴滴的火苗。
(來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Fung Chang)
香港離我們數千公里,對一個遙遠城市的關切,本來就事論事,不論支持或反對「送中」,雙方應該理性對話,根本無需惡言相向,劍拔弩張。
中國的強大,澤被馬來西亞華人,在血緣與共同語言的有利背景下,華人如魚得水,情牽中國,能夠理解,但無需模糊問題的本源,致所有的討論失焦。
其實,香港與中國不可分割,中國對香港管治的正當性毋庸置疑,但管治如果完全脫離香港的民意、民心、民向,只會使不滿情緒凝聚成反抗巨浪。或許我們可以共同去思考:一、中國能否實現民主自由?二、一黨專政是中國最好的政治體制?三、香港人為何不信任中國政府?四、中國政府該如何讓港人對當年承諾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恢復信心?
如果儘是用陰謀論及外國勢力,來模糊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所捍衛的價值觀,自然就會顯得蒼白。深受港人喜愛的香港搖滾樂隊BEYOND有過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撫慰示威群眾 ,其中《光輝歲月》唱到「風雨中緊抱自由」,《海闊天空》自況的「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其實這不就貼切反映了港人心中深沉的吶喊嗎?
![]() 陳錦松 |
畢業於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前南方大學學院國際學生處總監。曾任北京英迪經貿學院常務副院長、UCSI 大學中國區總監、中央藝術學院新聞系講師、報社社論主筆、《教育天地》雙月刊主編、《孩子》雙月刊主編、曾先後旅居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十餘年,現爲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專欄作者,任職於新紀元大學學院。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