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傳播政治最新文章

廖珮雯/合奏一闕「王媒調」:柔佛蘇丹形象工程及其悖論

(來源:The StarTV/Johor Royal Press Office

柔佛蘇丹在萬民擁戴下,民眾和媒體卻呈現自相矛盾的現象。國人雖然追求種族平等、自由多元包容的社會,厭棄馬來單元種族主義的不平等,卻能接受社會階級的貴族特權。民間在支持柔佛蘇丹批評中央的同時,雖然追求更理想的政治格局,但與此同時卻強化柔王室的政治影響力。民間寄望主流政治人物能傾聽民意,另一方面卻把希望投射於缺乏民意監督的特權階級。這與君主立憲制淡化王室政治影響力的政體相衝突,顯示公民意識和媒體識讀能力匱乏,無法從新聞和資訊上,解讀背後的結構因素。


◎讀者來稿◎

【文/廖珮雯】

在君主立憲制下,馬來西亞統治者和憲政體制內的政治精英,長期在政治場域競逐發言權,這個現象近幾年逐漸突出,尤其柔佛蘇丹與王室經常對國家大事、爭議議題、柔州政策,在媒體公開發表意見。於是,媒體成為兩者競逐發言權的中介場域,也是值得關注的一環。

柔佛蘇丹依布拉欣(Sultan Ibrahim Sultan Iskandar)在2016年3月23日為慶祝加冕滿一周年,接受《星報》(The Star)專訪,大篇幅內容具體提及柔佛的發展大藍圖和前景,計劃將新山發展為下一個吉隆坡,其高瞻遠矚的胸懷,令人對柔佛發展滿懷期待。

《星報》在封面頭條刊登蘇丹半身照,在第八頁刊登專訪內容,特闢一份三十六頁特刊,封面為身著軍裝的半身照,標題為「Ruler with a hands-on approach」,而預告的特刊標題為「Ruler of the rakyat」。這是柔佛蘇丹的形象塑造,透露的訊息是:全民蘇丹、開明、堅毅,具備帶領柔佛前進的領導力、遠見和魅力。

這份特刊是宣傳柔佛形象的廣告文案,出現的人物包括柔佛蘇丹、州務大臣和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Iskandar Regional Development Authority,IRDA)首席執行員。內容觸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等,當中談及經濟發展的佔十版,社會文化歷史佔三版,展現領袖個人魅力的佔四版,可謂涵蓋層面廣泛,顯示柔佛各項發展與柔佛蘇丹的理念和領導力密切相關。

這是一場策劃精良的政治傳播,帶有公關操作的市場策略和政治策略。現任柔佛蘇丹的公關團隊善於與媒體建立密切關係,通過大眾媒體,尤其地方報章,建立形象、宣傳政令,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

柔佛王室利用社媒的個人帳號發布各種訊息,甚至包括御詞和訓令,而且是第一位自行設立王室新聞辦公室(Royal Press Office)的統治者,通過王室新聞辦公室發布新聞、召開記者會。據慣例,其他州王室歷來通過宮廷理事會,發布消息或通知媒體出席記者會。不過,柔佛王室卻非依循此慣例。柔佛王室近年的新聞發布模式,可說是媒體與王室關係發展的特例。2015年,媒體報導開始抄寫柔佛王室官方臉書內容,這是消息來源有系統地通過社交媒體,操作新聞產製。2017年設立王室新聞辦公室,將新聞發布的工作,從宮廷理事會劃分出來。

此外,藝術形式作為柔佛王室詮釋柔佛相關歷史的載體,可掌握文化歷史的話語權。2016年6月公演大型歌舞劇《敦斯里拉囊傳》(Tun Seri Lalang),是由柔佛文化局參與製作,重現十七世紀柔佛王朝建立初期的史詩。同年8月,為配合國慶,柔州政府推介「柔州共識之歌」(Lagu Muafakat Johor)。王城麻坡在8月杪迎來名為「柔佛子民」的壁畫,呈現柔州各族和諧共處的訊息。允許在政府建築物黃金丹絨(Tanjung Emas)鐘樓繪作壁畫。

為何現任柔佛蘇丹如此受民眾愛戴?主要是其社區活動帶來廣泛關注,臉書發文迎合公眾主流看法,大篇幅深入的媒體專訪具說服力。

馬來西亞經歷巫統一黨獨大長達半世紀後,社會嚴重分化,無不渴盼改變,柔佛蘇丹在此時大聲說出人民心聲,其超然地位、敢怒敢言作風,折射出民眾對當前政治的不滿、厭倦和失望之情。

柔佛蘇丹透過政治傳播,成功在民間建立救世主形象,增加民間對王室的信任。政治影響力隨著民意擁戴、信任度確立、祖傳王權,加以強化,使到蘇丹評論州政府政策時(如禁止電子煙、保持主要城市整潔、人民銀行、夢想家園計劃等)具備正當性,不易受到質疑,民眾甚至主動捍衛其政策、言論。

柔佛蘇丹作風親民,展現與主流政治人物不同的形象,經常到平民餐館用膳,出席盛大宗教慶典,迅速現身巡視災難現場(如新山中央醫院大火、哥打丁宜水災、昔加末水災),令其民間威望日隆。媒體在窮於報導朝野政治新聞後,發現柔佛蘇丹的政治理念有別於舊有框架,與國內政治氣候成鮮明對比,加上其超然身份,自然具有政治新聞價值。

經濟政策惠民,也是柔佛蘇丹備受愛戴的原因。其政策發言,如媒體專訪、施政御詞、臉書帖文等曝光,都有助於加深對民眾的說服力。王室公關團隊系統性操作官方臉書,主動提供符合媒體標準的新聞材料,媒體容易從臉書直接獲取富有新聞價值的資訊,只要抄寫轉載即可,方便快捷。蘇丹經常接受媒體專訪,增加大眾曝光率。王室對媒體展現親近性,加上新聞素材的可用性,成為媒體喜愛報導、跟進對象。

柔佛蘇丹是國內唯一一位愛用社交媒體發表看法的馬來統治者,不介意其意見被媒體大肆報導。柔佛蘇丹新聞是「票房保證」,幫助媒體衝高點擊率。這是速食新聞時代造就的結果,而柔佛蘇丹把握時機,善用網絡媒體累積民意,加強被媒體報導的籌碼,把傳播形式擴展至網絡空間。

(來源:Malaysia Gazette/Hazrol Zainal

歸納媒體和柔佛蘇丹之間的關係,可用「各取所需,共生共榮」形容。就好比殖民時期維多利亞女王在印刷媒體大量傳播下,配合大眾對英國王室的獵奇心態產生的資訊需求,大量印製與女王和王室相關產品,促成君王形象的塑造和傳播。

柔佛蘇丹也在科技革新時代,憑藉網絡資訊的流通速度,速食新聞的操作產製,以及民眾對王室新聞需求量高的社會心理,成為國內最受關注、最具話題性的馬來統治者。

不過,在萬民擁戴下,民眾和媒體呈現自相矛盾的現象。國人雖然追求種族平等、自由多元包容的社會,厭棄馬來單元種族主義的不平等,卻能接受社會階級的貴族特權。柔佛蘇丹在社交媒體展示新購的飛機、羅里、汽車等奢侈品,皆獲媒體正面報導,民眾艷羨讚揚。這種上流貴族階級的奢華消費,再次確認權貴和庶民的差距,民間卻是讚頌居多,並未意識到階級不平等的現實。

民間在支持柔佛蘇丹批評中央的同時,雖然追求更理想的政治格局,但與此同時卻強化柔王室的政治影響力。民間寄望主流政治人物能傾聽民意,另一方面卻把希望投射於缺乏民意監督的特權階級。這與君主立憲制淡化王室政治影響力的政體相衝突,顯示公民意識和媒體識讀能力匱乏,無法從新聞和資訊上,解讀背後的結構因素。

廖珮雯,自由撰稿人。曾任職馬來西亞《東方日報》新山辦事處記者、大學學院講師、議員研究助理。曾拍攝柔南原住民和邊佳蘭抗爭紀錄片。發現現實社會深層結構牢固,自由無價。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