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he Star TV)
靠華社的力量、政治便利、政府撥款等客觀條件,拉大才有今天。走到今天面對政治的轉型,大學與政治切割與分離是高等教育必要的改革之路。拉大的畢業生不欠馬華,馬華不必拿拉大校友說事。馬華公會要拉大健全成長,請放手拉大。馬華對拉大的貢獻當然不可磨滅,但如果該黨誤判形勢,把黨意當民意,挾持拉大,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直接把拉大逼入死角,相信馬華將自毀長城,連留下的唯一功績也將一起葬送。期待希盟政府儘快落實政教分離,還大學一塊淨土。
【文/陳錦松】
創立於1969年的拉曼大學學院(簡稱拉大)最近成爲馬來西亞華社議論的焦點,事關希望聯盟政府應否撥款給拉大引發的風暴,延燒至政教分離的爭議,當馬華公會不想放手拉大時,這所大學勢將面對命運的轉折。
該黨作爲拉大的創立者,聲稱辦學只爲教育不爲政治,甚至堅持未從中獲得任何利益。除非馬華能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理據,否則自圓其說只會破綻百出。
拉大之所以會成爲馬華的「硬傷」,與上世紀六十年代董教總發起成立的馬來西亞獨立大學(簡稱獨大)無法落實息息相關,拉大的出現變相是華人社會無奈的折中選擇。馬華在獨立大學草擬創立的過程中,沒有給予華社應有的支持、聲援與肯定,反而去滿足當時政治妥協的需要。時任馬華總會長陳修信用「鐵樹開花論」試圖澆滅華社對獨大的熱血沸騰,這或許正是該黨至今無法獲得華社普遍認同的主因之一。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發展跌跌撞撞,起起伏伏,馬華公會在第十四屆大選國陣政府垮臺前,身為聯合政府的執政成員黨,沒能妥善地捍衛華文教育的合法權益,其中包括華小師資缺乏、獨中發展受限、華校撥款不足、統考不被承認等。華社對馬華的積怨累積已久,未料到在「一馬公司」(1MDB)弊案的節骨眼上,馬華同樣沒有表現出强烈的是非與善惡觀念,也不懂「潔身自愛」,成為貪腐政治的幫兇,甚至有可能還是利益勾結者,以致於面對是否退出國陣的關鍵點上,盡顯扭扭捏捏。
馬華潰敗後仍未痛定思痛
成立於1949年的馬華公會,六十多年來號稱是最具代表性的華人政黨,自稱代表華人最終卻遭華社唾棄,充滿吊詭,或許這就是一厢情願。直到今天,馬華沒有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仍未理性地對國陣的腐敗進行切割。壯士不斷腕,如何脫胎換骨?當馬華繼續擁抱國陣,不離不棄,顯示黨意與民意脫節,他們還茫然不知。
(來源:The Straits Times/The Star/Asia News Network)
一個政黨的垮臺,全因政黨輪替的需要,原本這是正面的。敗選的一方,臥薪嘗膽,力求改革,或許還有機會東山再起。但國陣的垮臺卻非由於政治理念之爭,也非兩個陣綫國家治理的矛盾,而是腐敗導致的惡果。至今已先後有前首相納吉、前副首相阿末扎希(Ahmad Zahid)及前直轄區部長安南(Tengku Adnan)輪番上庭面控,其中涉及腐敗的金額,都是駭人聽聞的。難怪人民會因爲「敢敢」換政府而有機會看到國家重生的機會。
正如首相馬哈迪所說:「違法就必須承受後果。但是這句話在過去國陣政府掌權的年代卻不是真理,那個年代對許多國陣領袖來說,他們就好像是持有免控或免被定罪的金牌。」
拉大,作爲一個高教學府與象徵,是學術的重鎮,是社會良心的代表,先不談經濟,馬華公會的政治表現已經失去其道德的高度來繼續領導這所大學,退場或許還能讓它功成身退,留下美名。
這些年,拉大學生在人數及規模上堪稱節節攀升,校譽也如日中天,由於學費低廉,基本解决了華裔子弟升學的經濟壓力。當然,沒有國家及華社的捐助與支持,或許會與許多私立大學一樣面臨苟延殘喘的競爭壓力,甚至有些在市場待價而沽,套現退場。
拉大半世紀培育英才無數
馬華公會與財政部日前針對拉大撥款的攻防戰,一來一往,硝烟四起。當然馬華在大選被95 %的華人選民唾棄後,事實上該黨除了擁有超過20億令吉的豐厚黨産,似乎沒有可讓人稱道的政治遺産,而拉大突然會成爲焦點,是因爲近五十年培養了二十多萬名畢業生,以及高達28,000名在籍學生,這點似乎隱約還可以彰顯馬華留下的「豐功偉績」,聊以自慰。
(來源:Wind Of Change/The Malaysian Insider/Najjua Zulkefli)
社會資源永遠是有限的,拉大可說是歷史的産物,馬華得到當時國陣政府的金援,是因爲其作爲執政黨的便利。反觀創立於1998年的新紀元大學學院、1990年的南方大學學院及1999年的韓江傳媒大學學院由於是民辦的,不是黨辦,全靠社會力量辦學,就沒那麽幸運,可以獲得政府的滾滾財源。
馬華公會之於拉大,唇齒相依,當馬來西亞政黨輪替後,事實上馬華已經完成了其在拉大的階段性歷史任務,還給社會,應該是明智的選擇,而不是硬拗與瞎掰。號稱有百萬黨員的馬華,有多少人大選時支持本黨候選人?如果當馬華諷刺拉曼畢業生身在反對黨沒有聲援拉大時,或許也應該回頭問問爲何百萬黨員「身在曹營心在漢」?
靠華社力量、政治便利、政府撥款等客觀條件,拉大才有今天。走到今天面對政治的轉型,大學與政治切割與分離是高等教育必要的改革之路。馬華握有富甲一方的黨産,在興學與財富之間,如果還想魚與熊掌兼得,或許應看看陳嘉庚毀家興學的感人故事,這種崇高的辦學精神,馬華有麽?馬華做到了嗎?
教育基金運作有違透明原則
拉大的畢業生不欠馬華,馬華不必拿拉大校友說事。拉大校友會總會公開透露,拉大教育基金會信托委員局全數由馬華領袖掌控,有違公共治理透明度與公信力的要求,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由華社發起與承辦的民辦大學學院——新紀元、南方、韓江已表明立場,三院聯合發布聲明强調:希望政黨/政治遠離教育,不要再延續過去教育服從於政治,而且必須聽命於政治的决策。聲明指出:「基於過去歷史因緣,華教與政治時常被綁在一起,以致在不同的時期遭遇不同程度的打壓」。聲明補充:「國家的教育政策也變成以政治爲導向的一環,不但歪曲了教育的原理,也讓政治駕馭教育,使教育淪爲政治工具而失去了其正當性。」
馬華公會要拉大健全成長,請放手拉大。馬華對拉大的貢獻當然不可磨滅,但如果該黨誤判形勢,把黨意當民意,挾持拉大,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直接把拉大逼入死角,相信馬華將自毀長城,連留下的唯一功績也將一起葬送。期待希盟政府儘快落實政教分離,還大學一塊淨土。
陳錦松 |
畢業於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前南方大學學院國際學生處總監。曾任北京英迪經貿學院常務副院長、UCSI 大學中國區總監、中央藝術學院新聞系講師、報社社論主筆、《教育天地》雙月刊主編、《孩子》雙月刊主編、曾先後旅居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十餘年,現爲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專欄作者、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國際處總監。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