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martCitiesWorld)
要在馬來西亞或是其他一樣慢半拍的國家銷售電動汽車,車商就得想方設法把基設做好,不能乾等政府採取主動。最近保時捷和Shell加油站合作設立充電站,寶馬則和能源、綠色科技及水務部的chargEV合作,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私人界努力把基設搞好,政府不要擋路就行了。在世界的舞臺上,馬來西亞小得很,我們的碳排放影響也相對小,就算綠化工作比全世界慢半拍,最後會跟上就好。況且,我仍舊喜歡汽油車,還想多聽幾年引擎的怒吼,下一個時代慢點來沒關係。
【文/周若鵬】
歐盟正激進地推行電動汽車,而我國政府似乎完全沒有迎頭趕上的意思。歐盟已宣佈將在二〇三五年禁售燃油車,目的是減低碳排放,這無疑是對環保有利的重大措施,因為全球碳排放量有近三分之一源自交通工具。歷史證明了若非政府硬性規定,汽車業是不會改變的。企業首重盈利,社會責任只是說來好聽;消費者也一樣,嘴上說支持環保,心裡卻只想要更大、更強的車子,溫室效應的災害總在遙遠的未來。車商會偏向使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滿足消費者需求,即是使用原有的內燃技術,何必開發嶄新的東西?
正因歐美及中國這些主要汽車市場自上世紀末逐步限制碳排放和油耗,才迫使車商放棄高容量引擎,使用其他更高效的方式提升動力,比如渦輪增壓、柴油引擎等。從前五公升V12引擎能產生的馬力,現在兩公升引擎配渦輪增壓就可以了,不止碳排放減低,油耗也降低許多。如今歐盟標示出鮮明的交通工具轉型計畫,美國和中國也打算在二〇三〇年達到40%電動汽車的目標,車商不得不翻遍實驗室地毯,挖出所有創意來迎合。
離二〇三〇年不到十年,車商已陸續推出各款電動汽車,二〇二一年電動汽車的全球銷售量逾六百萬輛,可見消費者的接受度甚高。一般來說,要改變消費者的習慣和喜好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汽油引擎的動力和方便。可是,你只要一試駕電動汽車就會馬上愛上它,因為扭力是即時的,而且行駛非常安靜,電動汽車本身是好產品;維護比汽油車方便,只要廠商給電池基本保修就能解除消費者疑慮。然而,要讓消費者買單還有一大障礙,就是「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
(來源:Mobility Blog)
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問題
想像一下你的手機電量只剩5%,隨時就會和世界失聯,周圍又完全沒有可用的充電器;把這種焦慮從手機放大成汽車,這就是里程焦慮。電動汽車儀錶板上所顯示的剩餘里程是根據電量和駕駛行為估算的,未必絕對準確,本來以為還能行駛一百公里,但加速上坡以後卻突然只剩七十公里,會不會突然就耗盡電量在路上拋錨了呢?
開燃油車不會有里程焦慮,只是因為到處都是加油站,就算真的用盡了最後一滴汽油,你知道還能請朋友把汽油送過來。要減輕里程焦慮,就必須建立堪比加油站的充電網,否則消費者會對電動汽車卻步。目前全歐洲有超過二十萬個充電點,中國有超過兩百萬個,而馬來西亞呢?今年初的報導說有四千個充電站,但去年八月只說五百個,我不確定在短短幾個月內是否真能大幅增加。無論如何,即使如此也不見得能讓車主安心。你把一輛電動汽車開到鄉區,大概就甭想開回來了,除非有哪家善心人不介意借你電插座,還讓你借宿一晚,因為充滿電要八小時。故此,儘管電動汽車全球銷售六百萬輛,但馬來西亞賣出的卻不到三百輛,不是沒有道理的。
車商應完善基設
我國政府的低碳計畫流於人云亦云,別人做我也吹說吹我會做,並沒有像歐盟那樣的決心和鮮明的計畫,除了給電動汽車免稅以外,沒有在基設和教育方面下功夫。其實,我國連免稅這件事也沒有做好,去年十一月財政預算案宣佈免稅,但陸路交通局到今年二月也還沒能處理好新的路稅程式。我想買電動車,車商叫我最好還是等一等。至於基設方面,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拿督林萬鋒今年說,政府要在二〇二五年設立一萬個充電站;但早在二〇一五年,能源、綠色科技及水務部旗下的chargEV就曾豪言將在二〇二〇年設立兩萬五千個充電站,到今天仍舊只有三百多個充電站而已。
我還是對電動汽車在馬來西亞的發展相當樂觀,因為車商的大力推動最終會牽動市場,慢吞吞的政府也會在車商的壓力下配合。Subaru剛宣佈終止了歷史長達二十八年的WRX STi版,理由是必須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在開發電動汽車上,其他車商也一樣把注碼都押到這邊,未來電動汽車將會變成他們的主要產品,大量生產才能達到成本優勢,最好能避免維持多餘的汽油車生產線。
要在馬來西亞或是其他一樣慢半拍的國家銷售電動汽車,車商就得想方設法把基設做好,不能乾等政府採取主動。最近保時捷和Shell加油站合作設立充電站,寶馬則和能源、綠色科技及水務部的chargEV合作,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私人界努力把基設搞好,政府不要擋路就行了。在世界的舞臺上,馬來西亞小得很,我們的碳排放影響也相對小,就算綠化工作比全世界慢半拍,最後會跟上就好。況且,我仍舊喜歡汽油車,還想多聽幾年引擎的怒吼,下一個時代慢點來沒關係。
周若鵬 |
馬來西亞華裔詩人、作家,生於吉隆坡。作品散見於馬來西亞各大報章及個人部落格。現任大將出版社社長。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