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傳播最新文章社會

周若鵬/元宇宙不是下一波,下一波完全相反

(來源:AR/VR Journey

科技應該幫助改善現實生活,而元宇宙卻要把我們抽離現實,背道而馳。實體的智慧產品必須結結實實地生產出來,賣到消費者手上,才可讓人體驗到其好處,這過程需要相對漫長的時間,但肯定會慢慢地發生。既然說科技的大用在於改善現實生活,那麼真正能讓我們躍進的科技不是虛擬的元宇宙,而是實體的物聯網。這才是從實質上改善生活的科技,不是無可碰觸、泡泡般的元宇宙。


【文/周若鵬】

約莫二十多年前我求學於美國西伊利諾大學,電腦科學講師傑瑞在課堂上分享他使用虛擬實境的經驗。那時代沒有Oculus,沒有Facebook/Meta,VR(Virtual Reality)還未成為主流,傑瑞是在實驗室裡試用虛擬實境的,裝置肯定更笨重。他戴上VR眼鏡和手套,進入虛擬的圖書館,能伸手取書,手套甚至能給予觸覺回饋呢!他覺得很神奇,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不過他反問同學們:「VR該這樣用嗎?」

在這樣的虛擬圖書館中,要取書得「走」到書架,伸手取書翻書,和實體圖書館一樣麻煩。當然,這只是二十年前的實驗作品,用以展示虛擬實境的可能性,後來的發展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電腦用於圖書編目和借書記錄,説明追蹤實體書的位置;到電子書漸漸開始普遍以後,內容直接推送到讀者的手機和平板。不管科技再怎麼進步,沒人會願意戴上沉甸甸的眼鏡在虛擬實境裡讀書。

前陣子臉書易名Meta,要全力推展元宇宙(Metaverse),其實元宇宙不過是個酷炫的新名詞,只是虛擬實境的延伸。Meta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說,新科技能讓用戶在元宇宙中打造自己的空間,無地域限制地和同伴一起工作和遊戲。那些火熱的宣傳還讓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ility token)廣受關注,和元宇宙掛鉤的加密貨幣價值暴漲,在此風潮中出現了好些暴富的例子,黃明志推出的NFT也為他進賬百萬。可是,這一切終究只是炒作罷了。

(来源:Business Insider/Glenn Chapman/AFP/Getty Images

改善生活抑或抽離現實?

科技的用途在於使工作和生活更方便快捷,說的是現實中的工作和生活,僅此而已。元宇宙的概念能不能説明使用者達到這個目的呢?我們用文書處理軟體取代紙筆,是因為用電腦寫作更快,且容易存取;用電腦繪圖,因為更精準。舉個比較離譜的例子:如果元宇宙只為了複製現實,在虛擬實境裡得用手寫手繪,那麼它是徹底拖慢了效率。當然,元宇宙的工程師們不會笨成這樣,那麼究竟還能有什麼用途呢?

其中一項元宇宙的宣傳重點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我們使用視訊通話和會議,因為可看到對方的容貌和表情,除了提升溝通效率,也倍感親切。我們有沒有必要為了一場半小時的會議,而佩戴全副武裝進入元宇宙,去看同伴們虛擬的化身呢?既不覺親切,也沒有提升效率,其實是在開倒車。也許在科技公司在探討元宇宙的過程中會發現實際用途,但目前憑我有限的想像力還看不到。科技應該幫助改善現實生活,而元宇宙卻要把我們抽離現實,背道而馳。

(来源:FastnForward Blog

不過,抽離現實也是有用的,用於娛樂。電腦遊戲產業十分成熟,玩家本就享受短暫逃入虛擬世界的快樂,而虛擬實境科技可增加遊戲的樂趣。所謂的元宇宙有可能最後只發展成遊樂場,但遊戲產業也不容小覷,的確有許多玩家鍾情於遊戲世界,甚至願意花錢擁有數位資產,比如虛擬的房產、武器等等。總之,元宇宙不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太多正面影響,反之,如果它導致用戶沉溺其中,甚至可能有負面衝擊。

物聯網技術與應用變革

既然說科技的大用在於改善現實生活,那麼真正能讓我們躍進的科技不是虛擬的元宇宙,而是實體的物聯網。想像一下,智慧手錶能監察心跳、睡眠,若有不妥可及時聯絡救護單位;智慧汽車可互傳交通訊息,進一步減緩堵塞;每種家電逐漸智慧化,你入睡後手錶自動幫你關燈,睡醒後它通知咖啡機為你先泡好熱騰騰的咖啡;冰箱知道啤酒喝完了,主動幫你訂購。在工業方面,機器可自我檢測,及時維修。此外,智慧電網可助節能,於環保有益。

目前只能靠想像,因為物聯網並未普及,但隨5G到來,所有智慧物件將可無縫聯繫,加速物聯網發展。我們沒看到關於物聯網的炒作,因為炒不起來。它不像元宇宙那樣,軟體工程師設計個原型讓人試用,便能引發廣泛關注。實體的智慧產品必須結結實實地生產出來,賣到消費者手上,才可讓人體驗到其好處,這過程需要相對漫長的時間,但肯定會慢慢地發生。這才是從實質上改善生活的科技,不是無可碰觸、泡泡般的元宇宙。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