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MK Telkom Bandung)
像我這種七〇年代出生的人經歷過無網路時代,閱讀訓練是從紙本開始,就算如今網路文章改變了我閱讀的方法,甚至消磨閱讀的興致,我們不至於喪失讀書的能力和耐性,也不至於忘記讀書的樂趣。需要深度學習的時候,自然會選擇書籍。真正讓人擔憂的是生於網路時代的孩子,為了下一代的學習,父母應正視網路閱讀的負面影響,堅持讓他們讀書,而且初時必須是紙本書。至於已經錯過閱讀訓練階段的成人,除了自覺者主動再自我訓練,就沒辦法了。
【文/周若鵬】
我留意到自己閱讀網頁的方式開始有點不尋常,你可也有類似經驗?我會本能地速讀首一二段,甚至跳過;眼睛從一個小標題跳躍到另一個,如果吸引,便速讀底下段落——不過這樣大概不叫速讀了,我稱之為「略讀」,這方式在讀教學型內容時尤其明顯,讀其他類型文章時也可能不自覺地跳躍。
這和我向來的閱讀方式明顯不同,以前是從上而下、一行一行地讀。後來學了些速讀技巧,讀資訊類內容可「一目十行」,但還是從頭到尾,不會跳過哪個段落。閱讀網頁時的跳躍不是亂跳的,我發現自己是在本能地略過內容最貧乏的部份。如果你也如此,那麼你和我一樣,是長期被訓練成這樣的,幕後有主腦,但它很可能沒預料到會培養出這樣的行為。
常有人說網路破壞閱讀,這有幾個層面。其一是社交媒體短文,用戶習慣了看一則又一則相互無關的碎片,以致再難有耐心好好消化超過千字的文章,更遑論整本書;另一負面影響是內容的載體,手機大小不如書本,就算是平板也差一點,閱讀大量內容時必須一直「翻頁」,降低了效率;此外,螢幕的亮光使眼鏡疲勞,這些都是讓螢幕讀者難以讀長文的理由。個人閱讀量有限,當你把精力都耗在網上,下線以後也許就沒什麼興致拿起一本書。以上是一般對網路破壞閱讀的看法。
但這些真的是網路影響閱讀的主因嗎 ?為了解決閱讀螢幕的問題,有人開發了電子墨科技。如今大多數手機和平板使用OLED或LCD螢幕,每個圖元都像個小燈泡,放射不同顏色的光。電子墨螢幕的圖元是微膠囊,內有黑白粒子,靠電場控制黑或白粒子浮到頂端讓用戶看見,看起來非常接近紙張。這下不就解決閱讀發光的LCD螢幕會疲勞的問題了?
(來源:Nielsen Norman Group)
據瑞士研究員伊娃•西根塔勒博士(Dr. Eva Siegenthaler)和幾位同僚於2012的試驗,比較使用iPad和電子墨閱讀器時的閱讀行為,發現讀者的眼球活動都一樣,閱讀速讀沒差多少,讀iPad反而稍快,這結果與雅各•尼爾森博士(Jakob Nielsen,上圖)2010年的研究報告吻合。為什麼電子墨螢幕更接近紙張卻不見得更方便閱讀?西根塔勒博士估計是因為試驗中使用的電子墨閱讀器面積較小罷了。也就是說,電子墨科技在嘗試解決一個以科學角度來看並不存在的問題。
可是,以心理角度來看問題確是存在的,不管科學資料如何,普羅大眾主觀地「覺得」閱讀平板會累,電子墨科技解決的是心理認知上誤差。不管LCD還是電子墨,都比閱讀紙本慢了6%至10%,可是這10%顯然並不是很大的障礙。既然這樣,網路上豐富的內容應該更助長閱讀風氣才是,而不是破壞。
社媒非破壞閱讀風氣禍首
再看社媒的影響,無疑用戶都建立了流覽社媒的習慣,但流覽社媒和深度閱讀畢竟是不同的行為。打開臉書像打開電視,是為了消閒,這和開啟一本電子書時的動機不一樣。社媒的確侵蝕了深度閱讀的時間,但不見得取代了深度閱讀,使用社媒的不乏熱愛讀書的讀者。或者這麼說吧,不讀書的人本來就不讀書,責任不在社媒。從這個角度來看,社媒也不見得需要為破壞閱讀風氣負上所有責任。
網路破壞閱讀風氣的真正原因,是整個網路內容生態讓閱讀變得無趣。這個生態圈由搜尋引擎、內容生產者和商家構成,也包括一般用戶。搜尋引擎靠廣告牟利,內容生產者和商家都靠流量轉換牟利,流量來源不外乎廣告和搜尋結果,前者是要付費的,後者不必。於是,各家網站都想方設法想提升本身在搜尋引擎結果的排位元,以引來免費的流量。既然谷歌市佔超過九成,接下來就以谷歌作為搜尋引擎代名詞好了。
谷歌怎樣決定網站在搜尋結果中的排位?其全套演算方法並不對外公開,而且一直在進化,外人只能從谷歌發放的部份資訊推測。電腦是無論如何不能明白內容的,它只能收集、分類,然後根據使用者輸入的關鍵字搜尋資料庫。「關鍵字」,是加下來要討論的關鍵字。
(來源:Reliablesoft)
所有網站都企圖從谷歌搜尋結果中導流,大家都在猜測怎樣撰寫內容才能排行更高,這就形成了一門叫「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SEO)的學問。比如說,目標關鍵字必須要在網頁大標題中出現,然後在內文首二段中重複使用,再於小標題中重提。谷歌可能依關鍵字密度衡量內容和關鍵字有多相關,以此排列網頁先後。此外,標題應有幾個字、全篇應該多長、應有多少圖片,都有SEO的準繩,許多網站文章就依據這些準繩撰寫。
為谷歌寫文章才會被搜尋
比如說我在賣休旅車,「休旅車」是我選擇用作導流的關鍵字。那麼我的標題必須像這樣寫:「最完善的休旅車」。也許這樣的文案更有創意:「載著一家人的幸福」,但我能這麼寫,因為關鍵字沒在標題中出現,怕谷歌就找不到。內文中我的創意也受限,必須一再平鋪直敘地重複「休旅車」。
你看到問題了嗎?原來網站寫作人都不只是在為你寫文章,他們也在為谷歌寫文章,在為機器寫文章,因為只有為機器寫文章,才有機會被你搜尋到。這些文章儘管內容、主題都不同,但格式相似。你看多了,下意識地會覺得首二段引子非常灌水,你的感覺沒錯,因為那確是要寫給機器看的,不是你。
為了博取注意,SEO理論也分析怎樣的標題最吸引,比如說長度若干,配有數字,再加上聳動的字眼,諸如「秘密」、「震驚」等等,這些字眼都在標準列表內。所以,你看到許許多多像「五個瘦身的秘密」、「輕鬆賺錢的七個步驟」之類的標題,好像不管談什麼事情都必須切分為可數的區塊。
也因為文案是為商業考量而撰寫的,內容裡甚少有作者本身的態度和見解,不管談什麼都像冷知識,沒有個性和靈魂,不管是誰寫的、在哪個網站,味道都大同小異。方便吸收是方便吸收了,但沒有驚喜,十分無趣,像根據範本生產出來的流行曲,都不難聽,但無趣。
網上總還是有為人類而寫的好文章,只看讀者如何選擇源頭罷了,《當代評論》就是個好例子,這裡的作者沒誰在乎SEO。但問題又來了,這類網站不特別關注SEO,在搜尋引擎上排列也就不高,不容易讓讀者發現。做好SEO的那些內容,除了在搜尋結果上出現,谷歌還主動推送給用戶,管道包括谷歌新聞和谷歌助理,這又是另一個消磨閱讀樂趣的原因。
(來源:The New York Times/Aly Song/Reuters)
谷歌為什麼要推送內容給使用者?因為它要引流賺廣告費,等不及你主動上網流覽,它要催促你去讀些什麼。谷歌怎樣決定推送什麼內容給你呢?就根據你的喜好,用你感興趣的事物吸引你上網,而你的喜好又根據你過往搜尋過的關鍵字而得。表面上看,你似乎可因此對自己喜好的事物了解得更深,但其實未必,因為那些引流文章都是根據SEO撰寫的,深度有限。由谷歌機器為你選擇該讀什麼,反而限制了閱讀的廣度,變得索然無味。
影響閱讀體驗的幕後主腦
谷歌便是破壞閱讀趣味的幕後主腦,但這並不是它的陰謀,谷歌只想賺錢而已。讀者重複閱讀這些公式的範本網路文章,久而久之 練就「略讀」的功夫,看內容只為迅速攝取當下所需的知識,喪失探索未知的欲望。這樣的倦怠會否也延伸到閱讀書本呢?對某些人會,某些人不會,差別在於原有的閱讀訓練。
像我這種七〇年代出生的人經歷過無網路時代,閱讀訓練是從紙本開始,就算如今網路文章改變了我閱讀的方法,甚至消磨閱讀的興致,我們不至於喪失讀書的能力和耐性,也不至於忘記讀書的樂趣。需要深度學習的時候,自然會選擇書籍。真正讓人擔憂的是生於網路時代的孩子,父母從小就讓他們接觸手機和平板,如果在校外閱讀內容盡是那些範本的、公式的、聳動的東西,就會培養成錯誤的閱讀方法,破壞閱讀樂趣。他們沒有充份經歷過像我們那樣的讀書訓練,以後很可能一輩子沒想和書扯上關係,失去其中一項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
為了下一代的學習,父母應正視網路閱讀的負面影響,堅持讓孩子讀書,而且初時必須是紙本書。電子書的功效也和紙書一樣,但在手機或平板上同時也有許多分散注意力的訊息、通知、遊戲等等,無法訓練孩子專注。至於已經錯過閱讀訓練階段的成人,除了自覺者主動再自我訓練,就沒辦法了。
周若鵬 |
馬來西亞華裔詩人、作家,生於吉隆坡。作品散見於馬來西亞各大報章及個人部落格。現任大將出版社社長。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