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法律

張玉珊/人權,誰說了算?

(來源:Expatgo/Malaysia Outlook

過往每當出現侵犯人權事件時,人權組織常用的方式是通過國際施壓、司法訴訟,以及各種人權話語來動員群衆。MACSA和紅衫組織這些僞人權組織當然也注意到這一點,無不積極「進入」這些人權場域。若還以爲MACSA只是一群不文明、落後的「右派/宗教/保守組織」組成的聯盟,只會說些經不起理性分析的反同論述,那麽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將被MACSA這種組織代表進入國際舞臺或其他人權場域,以「人權組織」或「人權捍衛者」身份,宣揚反平權的人權話語。更可怕的是,當這些組織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時,政府會否懼於選票壓力,選擇聆聽他們的「建言」?届時,真正耕耘人權的組織將難以收復失地,而首當其衝的絕對是弱勢群體。


【文/張玉珊】

今年八月,已有新領袖的紅衫軍組織(Gabungan NGO Gerakan Merah Malaysia,GNGMM)宣稱,將赴聯合國的人權活動發表演講。該項活動是「人權理事會2019年選舉:討論候選國成員的願景」(Human Rights Council Elections 2019: Discussions of Candidate States’ Visions for membership)。一時之間各界覺得莫名其妙,一個以種族主義著稱的團夥怎麽突然變成「人權組織」,還登上聯合國舞臺大談「中庸的伊斯蘭國」、「國家主權和聯邦憲法」、「馬來西亞貧窮」等議題呢?

那如果我告訴你,紅衫軍組織並非首個以「人權組織」之名到聯合國發表人權言論的組織呢?

2018年馬來西亞的聯合國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簡稱普審,下圖)裡,一個由伊斯蘭團體和右翼組織組成的非政府組織聯盟MACSA(Malaysian Alliance of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in the UPR Process)也同時參與普審會議。以往馬來西亞的普審,除了政府代表外,出席的非政府組織還有COMANGO(Coalition of Malaysian NGOs in the UPR Process)。沒錯,MACSA的名稱與 COMANGO極為相似,兩者都是針對普審組成的聯盟,只不過因爲COMANGO已使用了非政府組織聯盟名號, MACSA只好自稱公民組織聯盟。需注意的是這絕非偶然,而是MACSA有意爲之。

(來源:KDN Putrajaya Twitter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什麽是普審?普審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定期審查。聯合國每五年都會審查所有聯合國成員國的人權紀錄。馬來西亞作爲聯合國成員國之一,自然也是被審查對象之一, 2018年已是馬來西亞第三次的普審。在聯合國普審裡,被審查國須提交一份國家人權報告,內容包括回應上一次審查的提問與建議、如何落實人權進度等。但聯合國也知道國家政府一定不會據實告知本身人權狀况,因此也允許非政府組織同時提交人權紀錄報告,以平衡國家政府不據實以告的現象。

(左:COMANGO,右:MACSA

在過往馬來西亞的普審,COMANGO將統一其他非政府組織的人權報告,再以其名義提交。COMANGO的人權報告大多直指馬來西亞糟糕的人權紀錄,當中涉及女性、LGBT、原住民、工人、惡法、貧富差距、酷刑、廢死、宗教自由、兒童權利等領域。一直以來在聯合國普審,COMANGO或以人權爲主導的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組織,都主導著馬來西亞普審的人權話語,而抨擊的對象除了政府外,還包括一些右派和宗教組織。不過到了2018年,MACSA也開始做著COMANGO做的事情,只是唯一差別是,前者由伊斯蘭團體和右翼組織組成,後者由性別、LGBT、原住民、司法改革、環境保護等組織組成。下表可看出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都是打著人權的名義,說著人權的話語,若不清楚箇中差異,會以爲同樣都是捍衛人權的組織。

混淆視聽並非MACSA的真正目的。它和紅衫軍組織的用意,是搶奪長久以來被國內人權組織佔據的話語權,借用人權的場域來詮釋符合本身行動的人權話語。紅衫軍組織到聯合國演講,看似談人權,但三大議題裡與伊斯蘭教和馬來主權有關的就佔了兩個。只不過借用國際舞臺,來搶奪人權的話語權而已,並非真正關心人權議題。同樣的,MACSA就聯合國普審提呈人權報告,藉此出席普審也是一樣的目的。

以兒童權利爲例,在MACSA的普審報告中,他們先認同國家需改善兒童人權的狀况,卻認爲在童婚課題上必須考量到伊斯蘭教的脉絡,强調伊斯蘭法官是基於專業考量批准穆斯林間的童婚。至於LGBT議題,MACSA先表態反對任何對LGBT的歧視和暴力行爲,但必須理解所有主流宗教都反對同性戀,甚至進一步提出跨性別和男男性行爲群體裡,愛滋病的數據節節上升。

類似言論是否似曾相識?沒錯,若有關注臺灣的同志運動,就會發現臺灣的「臺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護家盟)也不乏類似言論:「我不是歧視同志,但是……」。同樣的,護家盟也試圖在人權場域裡搶奪人權的話語權。在2017年臺灣的兩公約審查(「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裡,護家盟甚至註冊兩個組織來提呈影子人權報告。在兩公約審查當天,反同人士更進一步以「性別人權維護促進協會」、「臺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中華兒少愛滋關懷防治協會」等僞人權組織名義登記,用車輪戰的方式佔據非政府人權組織的位子,以便在審查會議得以發言。

(來源:Quartz

過往每當出現侵犯人權事件時,人權組織常用的方式是通過國際(聯合國)施壓、進行司法訴訟(違憲),以及使用各種「天賦人權」的人權話語來動員群衆。MACSA和紅衫組織這些僞人權組織當然也注意到這一點,無不積極「進入」人權場域。

要注意的是,相較國內其他非政府組織,MACSA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影響力,裡頭不少組織都有政黨和前政府在背後資助。與此同時,MACSA的主導組織WAFIQ(International Women’s Alliance for Family Institu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則擅於將宗教、反同、反平權等論述包裝成似是而非的人權話語,「天賦人權」、「憲賦公民權利」等國內人權組織常用的論述,被完美運用在捍衛他們認可的價值觀。

若我們還以爲MACSA只是一群不文明、落後的「右派/宗教/保守組織」組成的聯盟,只會說些經不起理性分析的反同論述,那麽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將被MACSA這種組織代表進入國際舞臺或其他人權場域,以「人權組織」或「人權捍衛者」(human right defender)身份,宣揚反平權的人權話語。更可怕的是,當這些組織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時,政府會否懼於選票壓力,選擇聆聽他們的「建言」?届時,真正耕耘人權的組織將難以收復失地,而首當其衝的絕對是弱勢群體。

【註解】
一、https://twitter.com/myUPR
二、https://twitter.com/Macsa018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