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UNICEF)
馬來西亞公立教育機構的種族固打制,不只成為眾多非土著無法進入公立大學、獲得理想科系的絆腳石,也拖慢教育素質改革,更是國民團結的隔閡圍墻。許多人認為要推翻圍墻,就得取消優惠政策,尤其是取消依膚色篩選的教育固打制。無論如何,目前依賴優惠政策生存的土著,無法一下子在自由政策底下競爭——尤其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孤兒等弱勢群體。筆者憑個人教育工作經驗和觀察,提出全民平等教育之淺見。不管什麽計劃,擬訂後只要持之以恒,弱勢群體有了這些保障,日久必能見功,圍墻必然自動倒塌。
【文/宋明家】
馬來西亞公立教育機構的種族固打制,弊病多多,不只成為眾多非土著無法進入公立大學、獲得理想科系的絆腳石,也拖慢教育素質改革,更是國民團結的隔閡圍墻。
這些圍墻,把馬來人和部份土著學生圍在裡面,讓墻外的非土著引頸長盼,妒忌墻裡的人能輕易進入公立大學,而大部份墻外者卻要花高昂學費,到私立大學或國外升造。同時,墻內因為缺乏健康競爭、相互激蕩學習的良機,閉門造車的窘境造成學術水平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因此妒忌墻外相對較高的學習成就和就業能力。
墻外墻內各自相向的嫉妒,久而久之演變成相互猜忌,蔓延開來就成了妒恨。最後,國民團結只剩下膚淺空泛的口號。
政治人物那種「種族關係比數十年前好得多」的說辭,是在粉飾太平,把族群裂痕掃入地毯下;在大部份馬來甘榜、華人新村、東馬鄉區、低文化群體和勞動階級,我們看到的是更多不假思索、容易聽信於政客煽動言論的廣大鄉親和民眾,嫉妒、猜忌雜草野刺遍地。在這裡,「一竹竿打翻一船人」說法當然不能成立;但現實生活裡普遍上的確如此,不容否認,也與歧視鄉區民眾無關。
許多人認為要推翻圍墻,就得取消優惠政策,尤其是取消依膚色篩選的教育固打制。無論如何,目前依賴優惠政策生存的土著,無法一下子在自由政策底下競爭——尤其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孤兒等弱勢群體。
(來源:Malaysia Gazette/Syafiq Ambak)
再者,從宏觀角度來看,過去政府多年來不斷玩弄種族課題,通過各種破壞國家教育的政策、機構,讓圍墻越築越高,如瑪拉工藝大學UiTM、瑪拉海外獎學金、公立大學基礎課程、大學預科班(2002年起開放10%給非土著)、寄宿中學、瑪拉初級理科學院(精英中學,只有約2%-3%非土著生)等。基於政治現實和選票考量,目前政府不可能把這些圍墻都推倒,只能夠逐步開放給各個族群的弱勢群體,最終讓全民都有享受平等教育權利。
筆者不是教育專家,以下僅憑個人教育工作經驗和觀察,提出全民平等教育之淺見:
一、定義「弱勢族群」:誰是弱勢群體?這問題不能丟給「家庭總收入」來回答。政府依據國民收入,分為B40、M40和T20三個類別,但這是粗糙和不公平的做法。要辨別B40中真正的弱勢群體,只有進行家訪,深入了解家庭總人口、居住環境、就業狀況、親友支援、日常開支、身心健康狀況、醫藥負擔等其他必須考量的指標。界定了這些在社會上無權、無勢、無人脈的弱勢群體後,接下來就是透過政策去改善他們的競爭力和適應力。
二、合理制訂扶弱政策:政府需委任中立研究單位,進行廣泛系統性與科學化的調查研究,了解過去數十年內的各種政策(1970-1990的新經濟政策,1990-2010國家發展政策,2011新經濟模式)得失、利弊、成果如何?若多年扶弱無法見效,應如何改善?重點是,這些社會重組和消除貧窮機制底下,不得依照膚色來扶弱,不然又是建造另一個圍墻。
三、以華裔經驗支援政府學校:華校(包括獨中、華中和華小)在教育辦學有一套相對有效的方法,用這些方法來提升國小和其他公立學校的教學,可以促進交流諒解。
(來源:Jireh’s Hope)
四、東馬土著和半島原住民教育:在鄉區開設高素質的基礎教育學校和社區大學,讓鄉區學子有更多機會提升教育乃至經濟能力。邀請傑出原住民和東馬土著教師、專業人士、企業家鼓勵弱勢群體子女向學。還有,讓土著和原住民教師享有更高福利,比如較高額外津貼、免費交通、住宿等。
五、中學領養計劃:設立一個「希望種子」系統,讓企業或大學領養需要援助的中學,讓社會義工和大學生走入弱勢家庭,提供孩子們課業輔導,加強他們的基礎學習能力,提高他們進入大學的機會。
六、為弱勢群體保留大學名額:這不只是優先錄取成績相等的弱勢群體申請者,還可透過降低入學標準,以及根據個案需求,給予寬限期,讓無法達標的學生經過補習等輔助後延後入學。
七、提供大專生獎學金、助學金和兼職機會:弱勢群體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家庭經濟問題,只要能夠避免中途輟學,就有機會擺脫貧窮命運。
八、每周熔爐愛心晚餐:這是筆者一直很想推動的計劃—— 讓那些在經濟和教育優勢家庭,志願領養並輔導社區內他族的弱勢群體的子女,每星期舉行雙方家庭聚餐,每個月在民眾會堂來一個大聚餐,加強各個族群交流。藉領養計劃達致教育提升,又可促進種族和諧,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不管什麽計劃,擬訂後只要持之以恒,弱勢群體有了這些保障,日久必能見功,圍墻必然自動倒塌。
宋明家 |
出身於馬來西亞吉蘭丹州蕉風椰林的古板可憐(Kubang Kerian)。原以為會終一生古板可憐,因貪戀校園混了個碩士,被中學生再教育兩年,爾後重返實驗室和DNA鬼混,博士畢業後吉人天相得以在某國外大學分校任高級講師。愛好枕戈待旦於雜草稻的分子遺傳演化,遵循儒林生存法則小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某年突然發現手指也可以拼出方塊字,從此欲罷不能,每逢周末晚文火煎煮一幅幅五千年古老圖像,在華文報章熬制成評論、科普、雜文等百餘篇,聊以顧影自憐也自娛。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