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性別最新文章讀者來稿

蕭婉思/你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了嗎?

圖 / 非池中藝術網

 

在MeToo事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關系人」。也許我們無法單獨解決問題,但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理解、去傾聽,並在自己的位置上推動改變。因此,我誠摯地邀請你閱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部作品不僅揭示了「狼師」的動機與手法,也讓我們看見受害者沈默的根源,以及社會無作為的代價。MeToo事件從來不是個體的不幸,而是制度、文化與權力失衡所造成的結果。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已發生的過去,但通過完善性教育、加強教師培訓和支持受害者發聲,我們絕對可以阻止下一次悲劇。

文/蕭婉思

早前應董總之邀主持了一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導讀會。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文學作品,以其深刻的社會批判,直面性騷擾和性侵害議題,成為我們理解MeToo運動不可或缺的文本之一。

這場導讀活動雖然是受到最近馬來西亞校園MeToo事件的啟發,但並非為了追責某單位或個人,而是希望大家能透過這些不幸事件,看見被忽視的沈默,以及其背後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乍看書名,可能會以為這是一部描寫少女愛情的小說,實則不然。它講述的是一名13歲女孩遭補習名師鄰居誘奸的真實事件改編——一段長達五年的操控與傷害。令人痛心的是,身邊的大人沒有一個察覺。

讀完這部作品後,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不禁反思:我們的社會為何對MeToo事件缺乏同理心和有效回應?這部小說不僅赤裸揭示人性的虛偽,也提出許多亟須正視的議題:為什麽這樣的事情可以一再發生?是對「老師」光環的盲目信任,還是輿論對受害者的錯誤歸因,讓加害者可以全身而退?我們是否已經習慣對某些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早已麻木於旁觀,並在無形中默許?

缺乏求助機制

雖然我國學校普遍提供不同程度的性教育課程,但這些課程往往仍以「預防」或「危險」為導向,將「性」污名化。這種教育方式不僅無法賦予青少年認識同意文化和情感邊界的能力,還可能讓他們在面對侵害時不知如何判斷或求助。試想,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為何遭遇性骚扰或性侵卻不覺得不妥?為何不反抗、不通報?問題從不在他們,而在我們——我們未教會他們身體的自主性,未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權說「不」,也未建立讓他們信任的求助機制。

除了生理知識,理想的性教育也應涵蓋健康的人際關係、同意文化和權力意識。與此同時,教師的角色尤為關鍵。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倫理底線的守護者。每天面對身心尚未成熟、極易受影響的學生,教師的每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學生一生。學校應定期為教師提供性別平等與倫理培訓,並建立匿名舉報機制以監督行為,確保各方都受到同等的保護和重視。

這並非抽象的倫理討論,近期臺灣發生的一件事件,就讓我們看見即使在高學歷、進步標籤下,性別意識和倫理教育仍可能缺位。致力於教育創新的知名台灣教授葉丙成在處理性平案件時因公開受害者個人資料而引發爭議。這提醒我們,即便是資深教育者,也可能因缺乏系統性的性別平等培訓而在關鍵時刻做出不當判斷,凸顯了全面倫理教育的迫切性。

▲臺灣新聞媒體少年報導者製作《#MeToo與身體自主權 ──如何讓孩子及早認知,關於性的侵犯與自我保護的界線》專題報導,幫助大人帶領孩子建立身體主權意識。(圖/少年報導者

教師與學生的界線

相比醫生、律師等因專業門檻高而備受尊重的職業,教師常被誤解為「只要有愛心就能勝任」。事實上,教師面對的是復雜多變的人心,尤其在新科技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尚未完全掌握的今天,他們的工作充滿未知與挑戰。然而,社會給予教師的專業地位與支持,遠不及他們肩負的職責。正因如此,教師在面對學生時更需格外注重倫理底線,以確保其專業角色得以充分發揮。

值得肯定的是,多數教師以專業和責任感對待學生。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教師也是人,有情感與弱點,這正是為什麼制度要幫助他們自律、設防,不能全靠個人良知。真正專業的教師,應懂得在情感與權力之間劃清界限,並在關鍵時刻自我約束。這不僅是對學生的保護,更是對教師職業尊嚴的守護。因此,即使學生出現越界言行,也絕不能成為教師失當的藉口;即使學生看似不抗拒、甚至主動表現出親近,也不代表他們同意,更不表示他們具備足夠的判斷力。

然而,我們必須警惕,少數人並非一時迷失,而是心懷不軌。現實中,確實存在披著「關愛」外衣掩飾真實動機的施害者。《房》裡的狼師正是如此——他技巧嫻熟,挑選對象極為精準,避開風險、偽裝人設,以最小阻力實施侵害。

無論是近期國內校園的MeToo事件,還是《房》所呈現的創傷,都源於社會的集體沈默與冷漠,縱容了加害者。這種漠視不僅掩護了加害者,更讓受害者陷入孤立。美國人類學者Cathy Winkler曾說:「強暴是社會性謀殺」(Rape as social murder)。例如,輿論常質疑受害者的行為,家長忽視性教育的責任,學校因漠視或掩蓋事件而未能保護受害者,都加劇了這一社會性謀殺。

MeToo事件從來不是個體的不幸,而是制度、文化與權力失衡所造成的結果。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已發生的過去,但通過完善性教育、加強教師培訓和支持受害者發聲,我們絕對可以阻止下一次悲劇。

在MeToo事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關系人」。也許我們無法單獨解決問題,但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理解、去傾聽,並在自己的位置上推動改變。因此,我誠摯地邀請你閱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部作品不僅揭示了「狼師」的動機與手法,也讓我們看見受害者沈默的根源,以及社會無作為的代價。

不是為了消費創傷,而是為了覺醒;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改變。這本書我們不能不讀。唯有當我們意識到「這不是別人的事」,我們才有機會修復那些被忽略的裂痕,打造一個更安全、更有同理心的社會。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