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傳播最新文章社會

周若鵬/中英世界之間,那道墻上的毛玻璃窗

▲《乘風2023》的唐伯虎。(來源:芒果TV

我本想在結語說一些什麼希望東西文化能多交流、互相包容的期許,但想想還是不了,因為都是虛偽的廢話,事實是這兩個世界會繼續保持競爭關系,甚至互相沖突,終究很難用對方截然不同的視角來詮釋世界。那些衝撞,衝撞以後或許學會諒解,也可能留下疤痕,現實就是這樣不美好。總之,從雙語皆通的大馬華人角度來旁觀,還是蠻有趣的。


【文/周若鵬】

《乘風2023》第四季競演真人秀中加入了「國際」元素,「國際姐姐」來自日本、越南、德國、美國、俄羅斯;除日本、越南人外,幾乎都能說流利普通話。遊戲基本上根據觀眾「喜愛度」投票決定參賽者去留,很早就被刷掉的是美國人唐伯虎、俄羅斯人卡捷琳娜。

外貌接近中國人的日本人美依禮芽、越南人芝芙,就算不諳中文也非常受歡迎;輪廓明顯有別的,就算普通話再溜也說服不了人。我知道這是很片面的詮釋,影響成績的還有歌藝、舞臺表現、原有人氣、劇組剪輯取舍等因素,被淘汰者當中也有中國藝人。

但就外國藝人的成績來說,我還是覺得這「巧合」煞是有趣。仿佛完全不懂中文的人,都把他們當客人看待;懂中文的異族,反倒像刻意融入的外來者,讓人起了戒心。

(來源:中華日報

剛買了一個小米(Xiaomi)平板,本文章就是在小米平板上寫的。這有什麼值得提的呢?我原是非常抗拒中國電子產品的,理由有幾,一是懷疑他們對資訊安全和隱私不重視,二是產品設計細節不完善。但所謂不完善並非絕對,可有另一角度的詮釋,即是介面並非我原本習慣的歐美設計,容後再談。

在資安和隱私方面的擔憂是有根據的。比如,微信沒加密,又比如我發現我購買的開源軟體暗地裏把交易資料回傳中國伺服器。二〇一九年中共強推的「學習強國」應用程式被發現暗藏後門,可監控用戶手機。韓國某知名整形醫院錄像外泄,韓媒矛頭首先指向中國製造的網路攝像頭,盡管錯未必在產品,可見不信任的心態比比皆是。

不管我再怎麼抗拒,年前還是誤買了TicWatch智能手表,它的包裝和宣傳叫我以為是美國產品;吸引我的主因和促使我買小米平板的理由一樣,價錢實在難以抗拒,幾乎是其他知名品牌的一半,規格卻沒怎麼妥協。手表好用嗎?不錯,但屏幕偶爾出毛病,唯一解決辦法是恢復出廠設置,十分麻煩。此外,兩年前TicWatch承諾將升級Wear OS 3,現在連Wear OS 4都出來了,廠商還在拖延。

小米平板好用嗎?也不錯,但有些想當然的安卓功能,比如用手勢操作,只有在鎖定小米啟動器時才能使用,我沒有選擇其他啟動器的自由。小米啟動器以「模仿」蘋果(Apple)而「知名」,無法自由排列圖標和小工具,有欠美觀。另外,小米完全不承諾平板作業系統未來會否升級。我能將就嗎?能,因為不只價錢便宜,而且還完全符合我的主要需求,比如附加鍵盤。

我還買了個小米智能體重計,每天早上都會給我報告兩組體重數字。假如我第一次站上去顯示78公斤,我接受不了現實再秤一次,就會變成77.9公斤。比其他牌子便宜一半還附加哄騙功能,實在很值得不是?

那些細節上的微小失誤,都讓我無法衷心推薦中國電子產品,除非價錢是主要考量,它唯一的絕對優勢只有價錢夠便宜。我買單時聽到旁邊的顧客說:「不必登記保修了,這價錢爛了就算了。」

(來源:Huawei

手機作業系統世界排名前二的是蘋果iOS和谷歌安卓(Android),第三是誰?過去微軟Windows Phone、三星Tizen等都嘗試爭奪這個位子,希望能逐漸和兩大系統三分天下,最終不是式微便是徹底消失,而華為(Huawei)的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OS)剛攀升到這個位置。

我曾在《當代評論》的〈誰催生中國科技新霸〉一文中討論過: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限制科技輸出,阻止谷歌提供服務給華為;本來兩家公司合作得好端端的,谷歌本可繼續主導安卓發展,川普如此趕盡殺絕等於逼華為「自立門戶」,開發新的行動軟體平臺,反而成為美國科技的競爭者。

川普在二〇一九年頒布禁令,華為在二〇二一年就推出十分完整的鴻蒙;開發軟體不像建小湯山醫院,這是無論投入多少人力物力、砸幾個億都不可能如此速成的。盡管華為聲稱鴻蒙是自己開發的,科技網媒Android Authority和Ars Technica經測試後均揭露鴻蒙其實只是安卓重新包裝而已。安卓是開源軟體,華為這麼做並沒有錯,何況川普打它個措手不及,借安卓權充橋梁也情有可原,華為只是死愛臉不承認而已。

到了二〇二三年,華為剛宣布即將推出HarmonyOS NEXT,據說是一個完全脫離安卓的作業系統。我很懷疑這做法的可行性,因為徹底拋棄安卓等於現有的應用程式都不能用,需要所有軟體開發者為鴻蒙重寫代碼,歷史已一再證明此路不通,微軟Windows Phone就是這樣收掉的。因此,這個NEXT不會是next year開始風行的東西,也許是next decade。

華為鴻蒙排行第三,乍聽之下好像很了不起,但所謂第三全球市占率不過2%,而且絕大部分用戶集中在中國,鴻蒙本身在中國的市占率爬到8%。沒有谷歌功能的鴻蒙手機在中國以外市場一籌莫展,能讓它站穩陣腳的唯有中國國內市場。於是,接下來的研發和優化方向自會以中國消費者需求和習慣為導向,產生非常在地化的功能、介面和生態圈。

既然其他市場不接受鴻蒙,鴻蒙的NEXT也不必顧慮中國以外的消費者習慣;閉門造車無妨,因為門內人口眾多。如果需要配合的只有國內而非全球軟體開發商,華為還是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王國,獨霸一方。

(來源:TechNews

地球上最多人用的語文是英文和華文,這裏指的是語言使用者而非母語;使用人數說法各異,估計兩者都約有十三億人,差別是:英文使用者遍布全球,中文則集中於大中華圈。中文很獨特,不似歐美語文用字母拼字,除非從小學習,否則當真不易掌握。

難處不只在於幾千個中文字非常挑戰記憶力,而且每個字都意義深長,一句詩詞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英文要用很多個音節才勉強說得全。人是用語言思考的,中文人的思考方式必和英文人有所不同,比如說中文可包容抽象,「感時花濺淚」並不道明何人有感、何時有感,聽者可自行腦補。

英文則不能這樣:When he felt the sorrow, the flowers shed tears,句中得說明是「他」在感傷,而且代詞言明性別;過去式表示事情已經發生,復數則表示不只一朵花、不只一滴淚。英文十分精準,不留什麼想象空間。中文當然也可精準,英文當然也能抽象,但兩種語文本質上就是有這些差異,也就會訓練出兩類相異的思維模式,中西之間不斷的誤解和摩擦,或許源自於此。

英文使用者遍布全球,英文內容如電影、書籍、音樂等流傳更廣,意味者能習慣英文思維的人更多,主流科技產品或多或少都是基於語文習慣設計出來的。比如安卓和iOS大多數應用程式的介面留白甚多,看起來很乾淨;「中式」應用程式常反其道而行,介面相對密集,比如新加坡的蝦皮購物(Shopee,創辦人李小東來自中國)、中國的微博、臺灣的PChome等。因為英文字串長,不留白還真的容不下;而中文字少義深,可盡用屏幕空間展現更多資訊,因而形成各自的設計語言。習慣了英式設計的用戶,面對中式設計是有些視覺沖擊的,覺得中文應用程式開發者「不懂」美感,其實只是彼此的設計理念不同而已。

雙方之間隔閡是必然的了,像隔著一片毛玻璃。這邊依稀看懂另一邊的形貌,卻又不甚清楚。中國科技產品想做成英文人能接受的模樣,但總是欠一點什麼。蘋果和三星在美國穩占七成市場,性價比奇高的中國手機在全球市占率約三成,但在美國卻未成氣候。在那個高收入的市場,低價還不足以克服懷疑,以及使用習慣的不同。外國品牌除了高檔的蘋果,也難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

現代生活離不開手機,已成為觀看世界的窗口,然而彼此窗口的形狀都不一樣,我的世界是方的,他的是圓的。

(來源:Crazy Rich Asians/IMDb

歌手唐伯虎原名Annie Lowdermilk,歌藝了得,我蠻喜歡她的。她通曉中文,但我抓破頭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女歌手會選用古代男性才子的名字當作藝名,甚有違和感,有點像我看小米平板介面的感覺。

Annie的解釋是:「最初是因為喜歡『虎』,覺得這男孩子氣的名字很帥氣,符合我的個性,後來知道唐伯虎是中國古代才子,所以借這個名字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有才華,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她的母語是英語,思路還是英文的,中文背後的含義她領略不得,不知道我看著她就想到點秋香。無論如何,作為一個通曉普通話的美國白人在中國發展,始終甚具特色,估計她在中國的事業無憂,不會輕易被刷掉,但她再怎麼愛中國也不會有人拿她當同類。

在Annie的老家美國,已經接受亞裔為社群一份子。來自香港的喜劇演員歐陽萬成(Jimmy O. Yang)、馬來西亞的錢信伊(Ronny Chieng),我移民到美國的親戚,都完全融入當地。亞裔文化總有些不一樣,但香港人和馬來西亞人都在有英語的環境中成長,比單語環境的人更容易轉換思路頻道,讓別人領會這些差異能使社會更多姿彩。

我本想在結語說一些什麼希望東西文化能多交流、互相包容的期許,但想想還是不了,因為都是虛偽的廢話,事實是這兩個世界會繼續保持競爭關系,甚至互相沖突,終究很難用對方截然不同的視角來詮釋世界。那些衝撞,衝撞以後或許學會諒解,也可能留下疤痕,現實就是這樣不美好。總之,從雙語皆通的大馬華人角度來旁觀,還是蠻有趣的。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