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經濟

李健聰/二輪與四輪的綠化:淺談電動摩托車的瓶頸與機遇

(來源:The Straits Times/The Star

我國不應錯過成為區域和國際電動汽車的先驅國家,特別是在電動摩托車領域。這也是我們實現二〇五〇年凈零排放共同的努力。我曾在二〇二三年九月五日與電動摩托車業者的圓桌會議後,在新聞發布會上呼籲政府設定一個目標,計劃到二〇三〇年電動摩托車占總行業體積的40%,到二〇四〇年達到100%,希望借此能解決我們的瓶頸。團結政府首相安華在二〇二四年預算案上宣布電動摩托車將享有2400令吉回扣,是一個好的開始。我期待政府積極設定目標,讓我們的兩輪與四輪並行展開綠化的途徑!


【文/李健聰】

雪隆路上向來車水馬龍,但最近則略有不同風景:行駛在道路上的電動汽車日益增多,有時也看到特斯拉(Tesla)或比亞迪(BYD)與我們擦肩而過。奇怪的是,儘管我國的摩托車比例很高(占總活躍車輛的約46.6%),但我們在路上與電動摩托車「邂逅」的機率微乎其微。

波士頓顧問集團—世界自然基金會(BCG-WWF)報告指出,燃油摩托車到電動摩托車的轉變,預計將在電動汽車廣泛採用之前發生。這是因為電動摩托車是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價格從7000令吉至10,000令吉不等。如此較低的價格點(price point)理論上能促使更多電動摩托車上路,進而推動脫碳行列。

然而,我國目前的交通趨勢似乎偏離了這一預測。相對於電動摩托車,我國更快地採用了電動汽車。這究竟是為什麼?

《國家能源轉型路線圖》(NETR)的推動下,我國積極地在推動減少碳足跡。但是,目前馬來西亞的環境對於電動摩托車來說相對的不友好,這導致現況與我們的理想形成鮮明對比。

其實,電動汽車和電動摩托車之間的差距可以追溯到政府政策,即政府放寬售價超過10萬令吉的完全組裝電動汽車進口規定,及提供在二〇二五年之前路稅減免和所得稅退稅等獎掖措施。這一系列的交通減少碳排放政策一直偏重豪華電動車,而忽視了消費者負擔得起的入門級電動車。更何況電動摩托車,似乎已經成為政府能源轉型願景中被遺忘的一部分,這導致我國在向電動摩托車轉型方面,遠遠落後於鄰國。

(來源:Malaysiakini

事實上,電動化是我國推動綠色交通生態系統的最可行途徑。我們應該從使用碳密集、化石燃料驅動的、高危險性(高功率、高速度)的摩托車轉向低碳、電動驅動的、更安全(低功率、低速度)的摩托車。這樣的能源轉型也無疑與交通部長陸兆福支持的「綠色出行」計劃相呼應。

政府應加速我國電動摩托車採用率,把其納入純電動汽車(BEV)全球領導者計劃中,促進本地電動摩托車制造商進口產品,類似於特斯拉獲得入口準證(AP)的方式,使電動摩托車成為大馬人更可行的選擇。

此外,拖延六至八個月的車輛類型批準(VTA)流程,以及部署充電基礎設施的指導方針不明確,是我國採用電動摩托車的另一個重大障礙。

我相信政府和公民有責任應對這些挑戰,以加速我國電動摩托車的採用,其中包括:

一、財政部應優先考慮公共採購電動摩托車。

二、地方政府發展部(KPKT)和地方政府(PBTs)應促進電動摩托車充電基礎設施部署。

三、交通部應簡化車輛類型批準(VTA)流程, 並確保所有文件程序透明度,且重新審查所有駕駛學習中心當前的課程,以納入電動摩托車駕駛模塊。

四、交通部也應考慮允許以電動摩托車作為摩托車搭乘服務的交通工具。在印尼,隨著交通擁堵惡化,印尼網約摩托車公司Gojek越來越受歡迎。交通部長陸兆福也在國會中提過:「網約摩托車將完善現有的公共交通系統,達到銜接第一裏和最後一裏無縫的公共交通服務。」

五、創業和合作社發展部(MECD)和國家創業集團商業基金(TEKUN)應協助食品和包裹遞送騎手過渡到電動摩托車。

(來源:AFP/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眼看我國就將被泰國、越南等鄰國超越,須盡快制定長期且全面的政策,並推出激勵措施。泰國曼谷已有東南亞最先進的電池測試中心。反觀,我國的工業研究與規格局(SIRIM)連必要的電池測試設施都沒有,本地業者只能被迫將電池送到泰國進行測試。我國不應錯過成為區域和國際電動汽車的先驅國家,特別是在電動摩托車領域。這也是我們實現二〇五〇年凈零排放共同的努力。

我曾在二〇二三年九月五日與電動摩托車業者的圓桌會議後,在新聞發布會上呼籲政府設定一個目標,計劃到二〇三〇年電動摩托車占總行業體積(TIV)的40%,到二〇四〇年達到100%,希望借此能解決我們的瓶頸。團結政府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在二〇二四年預算案上宣布電動摩托車將享有2400令吉回扣,是一個好的開始。我期待政府積極設定目標,讓我們的兩輪與四輪並行展開綠化的途徑!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