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宗教政治最新文章

丘偉榮/馬來政治變化背後的階級和世代因素

(來源:BERNAMA

這四個選區反映了馬來社會不同的社會和政治變遷,還有它們的交錯關聯。我們也可發現伊黨的勢力版圖日益擴張。無論是馬來年輕人、都市新興專業人士,還是中下階層人士,伊黨都可成功說服和獲得一定的支持。要了解馬來穆斯林的投票傾向,除了觀察政黨政治,也得剖析馬來穆斯林的世代差異和階層流動。除了民調數據和選舉成績分析,我們也需要更多的田野觀察和社會學視角,以了解政治變化背後的多重社會因素。


【文/丘偉榮】

這幾年,國內政治變化迅速,各個馬來政黨之間的競合關係不斷更變,但不變的是馬來民族主義和伊斯蘭主義仍舊是馬來政治的兩大主流勢力。然而,除了種族和宗教因素,馬來政治的變化也與馬來社會的城鄉遷移、世代差異、文化演變和階層流動有密切關聯。這些因素之間又有著相互交織的關係。

本文根據雪蘭莪四個州選區的選舉觀察,初步探析馬來政治和社會變遷之間的複雜關係。

一、美丹花園(Taman Medan)

這次州選,我去了美丹花園州選區的兩場活動。第一場是國盟在雪蘭莪的候選人宣布儀式。美丹花園原屬公正黨,但國盟卻選在非國盟勢力範圍的地方宣布候選人,看來土著團結黨早已設定拿下此選區的目標。

美丹花園處於舊巴生路(Old Klang Road)和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之間,但都市氛圍跟這兩個地區大有不同;它雖然處於八打靈國會議席底下,但是卻跟很多人印象中以中產階級和講英文群體為主的八打靈再也不一樣。美丹花園集聚不少馬來和印裔中下階層。此地區二十年前也曾經發生過族群沖突。

我第二次去聽國盟講座時,就得繞過很多平民組屋、排屋和小攤販。土團黨候選人阿菲夫(Afif Bahardin)在演講時,也指雪蘭莪的發展不平衡,忽略邊緣地區的發展。講座後,我與朋友在附近的一間餐廳喝茶時,也發現有兩張支持「優先購買穆斯林產品運動」(Buy Muslim First)宣傳單。

換言之,階級之間的不平等和都市發展的不平衡被種族化和宗教化。一些中下階層和經營小生意的馬來人認為華人主導中小型企業。他們有些認為華人大多住在比較高尚的公寓,而他們卻住在擁擠的組屋。在美丹花園,國盟的險勝,反映了都市馬來中下階層的不滿。

(來源:Yap Chee Hong/The Star

二、萬宜新鎮(Bandar Baru Bangi)

萬宜新鎮(州選區名為雙溪拉瑪,Sungai Ramal)是新興穆斯林中產階級重鎮,亦是國內各大伊斯蘭組織的聚集地 。它是「伊斯蘭青年運動」(ABIM)的發源地,也是「穆斯林聯合會」(ISMA)的據點。住在萬宜的馬來中產階層、專業人士和大學講師有些傾向於支持公正黨和誠信黨,不過也有不少是伊斯蘭黨的追隨者。

雪蘭莪團結政府的選前造勢活動選擇在萬宜新鎮舉辦,顯示希盟要拿下這個都市穆斯林選區。據了解,很多人不滿誠信黨原任議員兼候選人馬茲萬(Mazwan Johar),親希盟的「伊斯蘭青年運動」和「伊斯蘭友好協會」(IKRAM)成員似乎沒有很積極地為他助選。反之,伊黨候選人沙菲宜(Shafie Ngah)在擔任議員時的服務口碑不錯,他的團隊也善於通過社交媒體貼近選民。沙菲宜在公開場域突出其專業和溫和形象,但是在小型講座中炒作馬來穆斯林危機感。

除了伊斯蘭學校、符合伊斯蘭教義醫院、清真餐館和時尚頭巾店等,萬宜新鎮也有一些標榜是「100%馬來人/穆斯林擁有」的商店。這些馬來穆斯林中產階級追求現代化,也要求伊斯蘭化,享受消費但也主張清真化。

在萬宜新鎮,國盟的獲勝反映的是都市馬來中產階級日益伊斯蘭化,他們有不少是伊黨的忠實或潛在支持者。

(來源:Muiz Mahyuddin Facebook

三、烏魯安南(Hulu Bernam)

烏魯安南位處雪蘭莪北部,是雪蘭莪唯一有馬來墾殖區的州選區。伊黨派出了一位新兵慕宜茲(Muiz Mahyuddin)。他也是伊黨在雪蘭莪最年輕的候選人,是一位工程師。誠信黨的候選人安然(Amran Mohd Sakir)比較年長,是當地的伊友會領袖,在當地已經耕耘多年。

一位在該選區清真寺工作的馬來中年男子告訴我,很多當地人都認可誠信黨候選人的努力,但是他擔心年輕的馬來當地和遊子選民會受到抖音(TikTok)的影響,在族群和宗教情緒下投選國盟。

一位巫統青年團當地領袖也告訴我,墾殖區本來是巫統強區,因為墾殖區的第一代很多都受惠於巫統。但是,墾殖區第二代大多都到外工作,年輕選民在上屆大選大多支持國盟。

在烏魯安南,國盟獲勝反映的是馬來人不同年齡層的投票傾向,伊黨也有逐步取代巫統成為馬來年輕選民首選的跡象。

(來源:Malaysia Gazette/Abdul Hadi Awang Halim Tamuri Facebook

四、莎亞南(Shah Alam)

莎亞南是雪蘭莪州首府兼行政中心。跟萬宜一樣,莎亞南也是新興馬來穆斯林中產階級重鎮,聚集不少虔誠穆斯林。不過,莎亞南會比萬宜新鎮更為多元一些。

本屆州選,希盟的誠信黨和公正黨候選人分別保住了莎亞南國會議席底下的峇都知甲(Batu Tiga)和哥打安格力(Kota Anggerik)。這兩個州議席的馬來人都超過70%。不過,國盟伊黨委派國大前教授哈林(Ab Halim Tamuri)出征鄰近的巴也加拉斯(Paya Jaras),並攻下了該都市馬來人選區。

希盟上屆和本屆的峇都知甲獲選州議員都有伊友會背景;而伊黨兩屆州選都派出傳教師競選哥打安格力,但都無法攻下這個議席。無論是希盟和國盟,雙方都會突出宗教色彩來說服虔誠穆斯林中產階級。然而,公正黨和誠信黨的溫和伊斯蘭議程似乎更能引起莎亞南選民共鳴。

在哥打安格力和峇都知甲,希盟獲勝反映的是希盟在虔誠穆斯林中產階級還是有一定的支持率。

以上這四個選區反映了馬來社會不同的社會和政治變遷,還有它們的交錯關聯。我們也可發現伊黨的勢力版圖日益擴張。無論是馬來年輕人、都市新興專業人士,還是中下階層人士,伊黨都可成功說服和獲得一定的支持。要了解馬來穆斯林的投票傾向,除了觀察政黨政治,也得剖析馬來穆斯林的世代差異和階層流動。除了民調數據和選舉成績分析,我們也需要更多的田野觀察和社會學視角,以了解政治變化背後的多重社會因素。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