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宗教政治最新文章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丘偉榮/伊黨崛起的多重因素

(來源:Focus Malaysia

右翼穆斯林民粹主義的崛起是有多重因素的。其中,包括馬來人的政治和經濟危機感,加上宗教保守化的趨勢,並且結合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因此,回應方式也必須多管齊下。在經濟方面,我們不僅應該協助和賦權中下階層,也應提升馬來中產階級的競爭能力。在媒體方面,治理排他和仇恨言論之余,也應該宣導進步和兼容思維。在政治思維方面,則需思考如何讓馬來民族主義變得相對兼容、讓伊斯蘭主義溫和化,並在抑制極右勢力膨脹的同時,壯大自由派和左派的勢力。


編按:本刊即日起推出「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歡迎各位讀者交流指教。

【文/丘偉榮】

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塵埃落定,以伊斯蘭黨(Parti Islam SeMalaysia)和土著團結黨(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為主的國民聯盟一舉奪下了74個國會議席。其中,伊黨成為大贏家,奪得43席,是目前國會下議院里最大的政黨。伊黨不僅在傳統的馬來腹地大有斬獲,也攻下了一些在霹靂、檳城、馬六甲和雪蘭莪的半城市選區;有人稱之為「綠色海嘯」,擔心國家將會進一步伊斯蘭化。

在分析「綠色海嘯」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厘清兩個要點。第一,將選票投給伊黨的馬來選民未必一定支持該黨的伊斯蘭主義議程。當中,有一些選民可能是既不滿巫統的貪腐,又擔心希望聯盟無法「捍衛馬來穆斯林利益」。因此,國盟和伊黨成為他們的首選;然而,這不代表我們無需正視穆斯林社會的宗教保守化趨勢,如此的保守社會氛圍使得伊黨更容易說服選民的支持。

第二,伊斯蘭化不是新鮮事,伊斯蘭主義也不是鐵板一塊的。自由派和非穆斯林當然可以針對特定伊斯蘭化現象表達不滿。但是,究竟是反對怎樣的伊斯蘭化、要以怎樣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如何拿捏得準皆需要仔細思考。如果我們過於武斷和高調反對一切的伊斯蘭化議程,可能就會掉入右翼勢力的輿論圈套,並將中庸穆斯林推向右翼那一方。然而,如果我們沈默以對和不斷退讓,卻又可能讓極右份子為所欲為,也讓保守的伊斯蘭主義勢力進一步成為社會主流。

(來源:FMT

制造伊斯蘭危機感

伊黨作為一個老派政黨,這些年來都不斷通過跟不同政黨合作或結盟擴大政治版圖。馬來民族主義和伊斯蘭主義是馬來政治兩大政治元素;這次全國大選,伊黨搭檔土團黨,吸納反巫統的馬來民族主義選票,加上自己的基本盤是促成「綠色海嘯」的方程式。國盟在全國大選時主打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的「阿爸」形象,提出貼近民心的「關懷、乾淨和穩定」(Prihatin,Bersih,Stabil)口號,再加上抖音攻勢,使得宣傳模式奏效。在輿論營造方面,國盟一邊攻擊巫統貪污腐敗,另一邊指控希盟無法「捍衛馬來穆斯林利益」,把自己塑造成反貪馬來人的首選。希盟和一些公民組織主催「18歲投票」運動(Kempen UNDI 18);但是,國盟和伊黨卻似乎更懂得拉攏馬來年輕人的支持。

不少自由派和非穆斯林還以為伊黨是落伍的「包頭黨」或「甘榜政黨」。其實,伊黨勢力橫跨各州和城鄉;該黨基層領袖包括宗教師、明星傳教士、專業人士和草根群眾;該黨高層也善於部署策略和經營輿論。從創辦學前教育機構到滲透大專院校組織,從清真寺宣教到摩托車競賽活動,從宗教歌曲演繹到社交媒體經營,伊黨長期耕耘和積極組織。因此,該黨崛起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再來,這幾年來國內右翼勢力崛起,社會氛圍趨向保守,伊黨也順勢日益右傾。伊黨在人民聯盟(Pakatan Rakyat)時表現相對溫和,就算在第十四屆全國大選離開民聯後,其競選輿論也沒有過火;然而,這次選舉中一些伊黨領袖的言論跟極右組織類似,充斥仇恨和排他言論。巫統在第十四屆全國大選垮台後,希盟執政期間,右翼份子指控希盟由行動黨和「自由派」主導,進而「威脅伊斯蘭或馬來人權益」。穆斯林聯合會(ISMA)和伊斯蘭陣線(Berjasa)是最積極制造伊斯蘭危機感的組織,其中包括反承認統考、針對性少數群體、炒作淡米爾之虎議題、召集反簽署《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示威和推動優先購買穆斯林產品運動等。二〇二二年的暢銷馬來電影《末基勞:英雄崛起》(Mat Kilau: Kebangkitan Pahlawan)主催馬來穆斯林大團結和「異教徒不適合領導穆斯林社會」,這樣的輿論與國盟、祖國行動聯盟(Gerakan Tanah Air,GTA)的競選論調相似。

(來源:PAS/Berita Harian Singapura

壯大進步勢力

國盟特別是伊黨在選舉中也多次挪用電影《末基勞:英雄崛起》的元素爭取選票。伊黨的一則臉書貼文呼籲穆斯林選民向末基勞學習,團結一致對抗外敵,而外敵意指「華人行動黨」。國盟的一些抖音影片也提出「看了末基勞,你還會支持希盟嗎?」的言論。穆斯林聯合會領袖制作電影《末基勞:英雄崛起》,將馬來穆斯林社會氛圍推向更為排他,得利的卻是伊黨。

簡言之,今天的伊黨不僅是一個伊斯蘭主義政黨,也是一個結合馬來民族主義色彩的穆斯林右翼民粹政黨。伊黨從民聯時代的「全民伊黨」,轉變為如今的「馬來穆斯林為先」的伊黨,言論日益右傾和排他。因此,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不僅是伊斯蘭化的挑戰,也必須面對結合保守伊斯蘭主義和排他馬來民族主義的右翼穆斯林民粹主義崛起。

右翼穆斯林民粹主義的崛起是有多重因素的。其中,包括馬來人的政治和經濟危機感,加上宗教保守化的趨勢,並且結合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因此,回應方式也必須多管齊下。在經濟方面,我們不僅應該協助和賦權中下階層,也應提升馬來中產階級的競爭能力。在媒體方面,治理排他和仇恨言論之余,也應該宣導進步和兼容思維。在政治思維方面,則需思考如何讓馬來民族主義變得相對兼容、讓伊斯蘭主義溫和化,並在抑制極右勢力膨脹的同時,壯大自由派和左派的勢力。

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