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oday Online)
在這次選舉中,阿末扎希借全國大選清理門戶的計算和操作可謂近乎完美,解決了過去幾年以來巫統「黨中有黨」的不協調,並再次成為掌握權力的巫統主席。雖然,今天的巫統在半島的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選舉中唯一的贏家,也肯定笑得出來的是阿末扎希。當然,他接下來還得跨過司法審訊和來臨的巫統黨選這兩個難關。
編按:本刊即日起推出「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歡迎各位讀者交流指教。
【文/丁傑隆】
不論是在全國大選前、期間或之後,我們見證了政治上所有幾乎不理性的行為和匪夷所思的事件,而這些都離不開關鍵人物——現任副首相兼巫統主席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
首先,以阿末扎希為首的巫統「官司派」、「拒國盟派」和「非官職派」成功說服巫統最高理事會和大部分區會主席,無論如何,哪怕是年末會遇上雨季,也堅持今年二〇二二年必須解散國會舉行全國大選。這些巫統代表人物包括: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Mohamad Hasan)、總秘書阿末馬斯蘭(Ahmad Maslan)、副主席卡立諾丁(Khaled Nordin)和國陣總秘書贊比里(Zambry)。而阿末扎希更在二〇二二年九月三十日的巫統最高理事會會議,凍結巴西沙叻(Pasir Salak)國會議員達祖丁(Tajuddin Abdul Rahman)和亞羅士打(Alor Setar)區部主席莫哈末尤索夫(Mohd Yusof Ismail)黨籍六年,理由是違逆黨領導層。這明顯是在警告時任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Yaakob)。
儘管依斯邁沙比里連同多位巫統「官職派」、「親國盟派」部長如:凱里(Khairy Jamaluddin)、沙希旦(Shahidan Kassim)和安努亞慕沙(Annuar Musa),曾多次公開表示或暗示全國大選不適合在二〇二二年進行。但是,依斯邁沙比里在巫統最高理事會里仍然寡不敵眾,最終被迫屈服此決定,在十月十日解散國會。
民意不滿阿末扎希
然而,從今天的角度复盤全國大選成績,回顧過去三個月所發生的事件,何以巫統有十足的信心在雨季解散國會,並且贏得選舉?當時的巫統政治局、全國大選備戰機制和作戰室是否充分掌握即時民調?如果不是,為何無人加以阻止?吊詭的是,若綜合當時各方公開和內部民調顯示,今年選舉對於當時同為政府一份子的國陣—巫統並不一定有利。該陣營囊括首相職位,總不可能每每把責任甩給國盟。
民調顯示,有接近一半的馬來選民不滿意國陣為首的聯邦政府,以及認為國家並沒有走在正確方向。其中,生活成本、通貨膨脹、政經不穩定和貪腐是他們關注的主要課題。而遊離的馬來選民對政府的不滿意度則更高。
另一方面,阿末扎希在有關政黨領導人的民調當中,不滿意度是所有人中最高,也和其他人相距甚遠。在馬來社會,慕尤丁的滿意度最高,且遙遙領先其他領導人如:依斯邁沙比里、安華(Anwar Ibrahim)和哈迪阿旺(Hadi Awang)。而國盟抓著民調精髓和民眾情緒,打著「反貪腐」口號和慕尤丁的良好形象,乃是在全國大選中大力吸引鄉區和馬來年輕選民支持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調也顯示,馬來選民在選前對國陣整體的接受度,其實略優於國盟,或和國盟平分秋色。倘若當初阿末扎希被說服提早棄選,改由依斯邁沙比里或莫哈末哈山領銜,讓阿末扎希的貪污案和國陣巫統徹底切割,實在也不至於成為希盟和國盟在競選期間的箭靶,也可能不會導致國陣—巫統在選舉中慘敗,只剩30個國會議席。
(來源:NSTP/Aswadi Alias)
巫統官職派遭除名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阿末扎希和支持他的同僚顯然都有各自盤算。阿末扎希除了面臨官司纏身,其作為少數未曾擔任首相的巫統主席,不願看見自己成為歷史上最沒有權力和最沒有資源的巫統主席。更重要的是,其更不願看見時任首相依斯邁沙比里與其派系繼續坐大。
阿末扎希似乎有策略性地把宣布候選人的時間挪後。最終,阿末扎希在霹靂峇眼拿督(Bagan Datuk)原區守土,並且將許多被視為依斯邁沙比里派系的巫統資深領袖和正副部長通通除名(見表一)。凱里(原衛生部長)則被調到黑區雙溪毛糯(Sungai Buloh)上陣。國陣在上述換將的國席中,只守住柔佛的東南鎮(Tenggara)和哥打丁宜(Kota Tinggi)兩席國席,其他的國席皆敗選。沙希旦、查西迪、依斯邁慕達力和安努亞慕沙隨後更接連被巫統開除黨籍。
在為期兩周的競選期,國陣似乎也沒有整合競選策略。大部分的全國領袖都選擇留守原區,無法像希盟和國盟的領袖到處跨州助選。同樣的,在後勤補給和財政預算方面,國陣也落後希盟和國盟,這讓人相當意外。國陣在許多城市選區的競選旗幟、布條和廣告看板啟動緩慢,在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的廣告投放開銷和覆蓋程度也不如希盟和國盟。坊間甚至盛傳,巫統並沒有打開水喉,或遲打開水喉,是否已知敗仗?也許只有國陣候選人自己知道。
根據臉書母公司Meta的「廣告圖書館」數據顯示,從十月十日國會解散到十一月十九日全國大選投票日,時任首相依斯邁沙比里儘管嘗試力挽狂瀾,投入最多臉書廣告預算。但是,若把全部國陣相關候選人和政黨的預算加總起來,數額仍然落後於希盟和國盟的廣告投放數額。另一方面,伊斯蘭黨(Parti Islam SeMalaysia)的選舉策略已有跡可循。國盟打從選舉開始即瞄準玻璃市和吉打,更在競選期的最後幾天看見群眾大會掀起反風,在社交媒體大撒預算,孤擲一注瞄準公務員和馬來年輕選民。直到希盟和國陣發現其策略,想要反擊時卻為時已晚,開票之後才恍然大悟。
(來源:FMT/Twitter)
阿末扎希的兩大難關
十一月十九日全國大選開票日當晚,馬來西亞首次發生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民主行動黨秘書長陸兆福在《火箭報》的《秘書長上線》中透露,安華和阿末扎希早在開票日當晚就已取得聯系,洽談組建聯合政府的可能。這顯示阿末扎希早已決定選擇希盟,拒絕國盟;同一時間,國陣內部卻有十名國會議員(包括馬華公會和國大黨)私自簽署法定聲明,支持國盟主席慕尤丁擔任首相。砂拉越政黨聯盟(Gabungan Parti Sarawak,GPS)主席阿邦佐哈里(Abang Johari)當初也率先表態支持國盟。這些動作皆顯示,大部分人對上述接洽並不知情。
儘管巫統創下史上最差的選舉成績,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要求巫統主席阿末扎希下台的聲音並沒有隨著選舉結束而迅速發酵。這顯示,阿末扎希仍然牢牢掌控巫統的上上下下,更在十二月三日在國家王宮宣誓就任副首相兼鄉村及區域發展部長。當初主張解散國會的親信,如:莫哈末哈山、阿末馬斯蘭、卡立諾丁和贊比里也紛紛官拜正副部長官職。
而依斯邁沙比里派系則是短期內的最大輸家,官職安排不僅遭到冷落,更因受限於《反跳槽法》而如鯁在喉,有話說不出來。馬華公會和國大黨在阿末扎希眼里,也同樣顯得可有可無。那些早已簽署法定聲明支持慕尤丁任相的國陣議員最終U轉,或許間接證實所有國陣候選人在提名前夕,簽署一份效忠宣誓書,以支持阿末扎希任相,或授權阿末扎希代表國陣進行任何組建政府的決定。這亦證明阿末扎希為發生懸峙國會早已做好萬全準備,滴水不漏。
在這次選舉中,阿末扎希借全國大選清理門戶的計算和操作可謂近乎完美,解決了過去幾年以來巫統「黨中有黨」的不協調,並再次成為掌握權力的巫統主席。雖然,今天的巫統在半島的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選舉中唯一的贏家,也肯定笑得出來的是阿末扎希。當然,他接下來還得跨過司法審訊和來臨的巫統黨選這兩個難關。
丁傑隆 |
自由撰稿人,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曾任雪蘭莪州安邦再也市議員(2018-2020),目前從事建築和室內設計。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