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NSTP)
環視當下,馬來語社交媒體的假新聞、種族、仇恨言論攻勢並沒有隨著選舉結束而消退,甚至比起二〇一八年選後,有過之而無不及。究竟國盟的來勢洶洶能持續多久,安華的以攻為守能否削弱國盟的勢頭,又或是激起更加洶湧的反撲,這都有待觀察。肯定的是,政治搶攻的節奏越來越快,安華擔任首相的未來六個月,可能就宛如一個五年。
編按:本刊即日起推出「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歡迎各位讀者交流指教。
【文/林宏祥】
有了希盟1.0政府倒台的前車之鑒,安華(Anwar Ibrahim)所領導的聯合政府能否撐過五年的任期成了問號。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塵埃落定之後,安華掌握多數優勢,料能在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的國會下議院通過信任動議,直到巫統黨選、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貪污案判決、半島六州選舉(檳城、雪蘭莪、森美蘭、吉蘭丹、登嘉樓和吉打)後,才會迎來更大考驗。
然而,隨著希盟以巨大差距敗走三屆堡壘區巴東色海(Padang Serai)國會議席,未能成功守土之後,即可見當前的國盟氣勢如虹;而聯合政府能否穩固,取決於馬來西亞整體民意氛圍會否給予此政權服務直至任期屆滿的機會。
目前,安華雖聲稱掌握148國席。但是,希盟(81席,不包含民主聯合陣線MUDA)與國盟(74席)的實際差距只有七席,更別忘了國陣選後一度傳出十人簽署法定聲明,支持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任相。假設在最極端的情景之下,巫統短期內全面崩盤、絕大多數的馬來穆斯林民意靠向國盟,瀕臨非換政府不可、一刻都等不下去的邊緣,拒絕接受阿末扎希捆綁的國陣議員,會否鋌而走險、趁勢而上,通過制造補選撤換政府?這樣可能性雖低,卻是我們無法完全排除的結局,或至少是希盟不得不防的局面。
(來源:Ibrahim M Ahmad/FMT)
聯合政府的燙手芋
先談最受爭議的阿末扎希。第十五屆全國大選成績出爐之後,他不理會國陣內部分歧,強硬將國陣掌握的30國席捆綁起來,與僅掌握82國席(包含MUDA)的希盟相擁,翻滾出後來的多數優勢,並以33%的馬來選民支持率(學者碧利潔Bridget Welsh的初步分析)填補希盟在馬來社會正當性的不足。官司纏身、形象負面的阿末扎希乃國陣慘敗的罪魁禍首。但與此同時,他卻也是促成國陣—希盟聯組政府的關鍵巫統領袖。
吊詭的兩難隨之而來,阿末扎希無疑是安華政府的敗筆。將阿末扎希擺在副首相的位置,等同於讓國盟成功搶占道德制高點,以「希盟與盜賊結盟」攻擊安華政府。但反過來,若將阿末扎希排除在外,聯合政府即便不立馬倒台,此合作關係也必然增添變數。理想的做法是,執政黨之間簽署協議,讓聯合政府維持運作五年。然而,話雖如此,倘若任何一方因領導層更替而中途違約,又能如何?
相當確定的是,阿末扎希在未來六個月,將會面對法庭裁決與巫統黨選兩大關卡。無論結果如何,阿末扎希是勝訴或敗訴,當選或落選,對安華政府都是燙手山芋。以當前群眾既定印象推測,若阿末扎希無罪獲釋,行政干預司法的指控必然滿天紛飛,坐實「安華為權力典當原則、包庇盜賊」的說法;倘若阿末扎希成功蟬聯主席,巫統改革的路,則只會越走越狹隘。反之,若阿末扎希敗訴,甚至敗選,安華政府固然可順勢擺脫此累贅,卻要轉而著手處理希盟與巫統更為棘手的合作關係。
(來源:BBC)
希盟與國陣可能雙贏嗎?
撇開人事糾葛不談,在政治里,一段没有双赢的合作关系不可能天长地久。國陣選擇與希盟聯手,除了阿末扎希因素,其對巫統內部較具說服力的理由是,國陣與希盟聯手比起與國盟聯手,將會獲利更多。同樣是貢獻30國席以湊足下議院簡單多數,國陣33%的馬來人支持率,更為希盟所需要。也因此,希盟願意釋放質量更高的內閣職位予國陣。而從未來選舉戰略來看,巫統的對手已非走多元路線的人民公正黨,更不是民主行動黨,而是同樣搶占馬來民族主義、穆斯林保守群體路線的國盟。
長遠而言,巫統的改革尤其重要。如果巫統加入希盟聯合政府後,卻走不出「盜賊」陰影,把主軸定錨在如何為納吉及阿末扎希伸張正義,只會讓國盟逮住把柄,以「巫統領袖為脫罪不惜出賣馬來人,與希盟/行動黨合作」指控群起圍攻。屆時,巫統必然招架不住「盜賊」與「叛徒」的標簽,並在自己滅頂之前,也把希盟一並拉下水。
但是,巫統要改革成什麽樣子?對大部分自由派與非馬來選民而言,由於擔憂「綠潮」來襲,巫統的相對世俗與理性,比廉正更優先。然而,巫統的戰場畢竟是馬來人,擁抱世俗多元並無法替自己加分。更何況,在國盟的論述操弄之下,擁抱世俗多元,不正是屈服於行動黨的表現嗎?阿末扎希為希盟巴東色海國席候選人站台時秀了幾句發音不標準的華語,在馬來語圈子即引來「與行動黨合作後就開始說華語了」的調侃。這些年,公正黨、誠信黨與背負「自由派」及「共產黨」標簽的行動黨結盟,因而流失部分馬來人支持。一個正在走下坡的巫統能擺脫如此魔咒嗎?
不僅如此,與國盟競爭,巫統必祭出馬來民族主義大旗,證明自己更能捍衛馬來人權益及伊斯蘭地位。放眼望去,巫統黨內能在馬來民族主義與種族沙文主義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又具備足夠威望撐場的政治領袖實在不多。再者,巫統始終相信恩庇政治,以釋放資源籠絡基層支持的操作,必然衍生貪污及濫權的問題,從而打擊安華欲打造的改革形象,讓希盟再度陷入自由派/民主派與保守派左右夾攻的窘境。
只是,拋開巫統,安華與希盟能否來得及在六個月內穩住陣腳,並且在馬來人穆斯林社會確立領導的正當性?
(來源:Malaysiakini)
州選是關鍵
「把經濟搞好,其他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似乎是沒人會反對的標準答案。然而,實際情況恐怕比想像中複雜。二〇二〇年「喜來登政變」之後,我國政治一直處於動蕩之中,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經濟上欠缺長遠的規劃,更多是應急的權宜之計。例如:發放援助金以緩解生活費壓力、刺激市場等。接手的新政府即便端出良策,在結構上徹底改革,經濟復甦若要見成效,最快也恐怕是一年半載後的事。
然而,六州選舉將是未來六個月的事。倘若安華通過信任動議,其接下來的挑戰就在於如何營造與維持「安華政府值得任滿五年」的輿論氛圍。換言之,安華的施政務必說服群眾,使之相信馬來西亞正處於正確的軌道上,並且往正確的方向邁進。
六個月的時間說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做什麽」偶爾比「做什麽」更為關鍵。這包括欠缺敏感的失言、完全失控的危機處理。以希盟1.0政府為鑒,安華政府若讓國盟逮到機會,如法炮製一場宛如反簽署《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萬人集會,又或發生如消防員阿迪(Muhammad Adib Mohd Kassim)的意外,卻又未能妥善處理危機,這都將會是災難的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環視當下,馬來語社交媒體的假新聞、種族、仇恨言論攻勢並沒有隨著選舉結束而消退,甚至比起二〇一八年選後,有過之而無不及。究竟國盟的來勢洶洶能持續多久,安華的以攻為守(例如指:慕尤丁濫用六千億令吉的撥款、影射國盟資金源自博彩公司等)能否削弱國盟的勢頭,又或是激起更加洶湧的反撲,這都有待觀察。
肯定的是,政治搶攻的節奏越來越快,安華擔任首相的未來六個月,可能就宛如一個五年。
林宏祥 |
前新聞從業員,曾任《獨立新聞在線》馬來版主編,現為大同工作室(SAUDARA)執行主任。編著有《馬來西亞大崩壞:從1MDB看國家制度腐敗》、《Tsunami Cina: Retorik atau Realiti?》。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