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謝光量/希盟能否守住終局一戰?

(來源:NSTP/Berita Harian

倘若希盟想要扭轉劣勢,則必須在本屆全國大選中強調執政二十二個月的施政表現,以鼓勵更多支持者參與投票,並且搶攻過去四年內新增十八歲至二十四歲的年輕選民選票,以填補流失的票源。只有希盟支持者的投票率高且勝過選票被瓜分的因素,希盟才可能出現一線生機,以微弱的優勢與東馬政黨談判組成新政府,贏下終局一戰。


編按:本刊即日起推出「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歡迎各位讀者交流指教。

【文/謝光量】

隨著第九任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Yaakob)於二〇二二年十月十日宣布解散國會,第十五屆全國大選也正式拉開帷幕。自二〇二〇年二月發生喜來登政變以後,我國已經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即國民陣線、國民聯盟和希望聯盟。從我國當前的選舉制度「單一選區簡單多數」(First-Past-The-Post,FPTP)來看,其一般會淘汰第三股勢力。因此,各聯盟都視本屆全國大選為終局一戰,選舉結果都將主宰各個政黨的生存、瓦解或重組。

根據Ostwald與Oliver的歸納方式,其將全國222個國會選區分成四個競技場(arena),即:類型A、馬來半島的多元族群議席(Peninsula diverse);類型B、馬來半島東海岸議席(Northeast);類型C、馬來半島的馬來議席(Peninsula Malay);類型D、東馬議席(East Malaysia)。

二〇二二年舉行的柔佛州選舉為許多選舉觀察者帶來新的訊息。其與第十五屆全國大選相似之處在於,增加「十八歲投票」及「選民自動登記制」兩大不確定因素。而本屆全國大選的總選民人數也從1494萬人暴增至2117萬人。有者認為,以上兩大因素將左右全國大選成績,亦是各個政黨積極爭取的對象。本文嘗試比較二〇一八年和二〇二二年的柔佛選民人數和選舉結果,以評估以上兩大因素對於希盟在馬來半島165個國會議席之勝算。

我們從表一清晰可見,希盟(及其前身民聯)在連續三屆的全國大選當中,逐漸鞏固和斬獲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因此,希望如何守住這個競技場的國會議席變得至關重要。二〇一八年全國大選,希盟一方面失去伊斯蘭黨因素,直接導致其馬來半島東海岸國會議席無所斬獲;另一方面也增添馬哈迪和土著團結黨因素,成功激增逾50%的馬來議席,進而實現我國首次政權輪替。

我們將視角拉到柔佛,其共有56個州議席,二〇一八年的柔佛州選舉中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有16席或占28.5%;在兩大因素的加持下,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增至17席或占30.4%。以上兩者的比例與二〇一八年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的165個國會議席比例相近。而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的資料,二〇二〇年柔佛人口的比例是馬來人60.1%、華人32.8%和印度人6.6%。假設柔佛選民結構是馬來半島選民結構的縮影,則可以估計選民人數暴增並不會對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構成很大的影響,或許依然維持在48席左右。

希盟於二〇一八年柔佛州選舉中橫掃所有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16席)。其中,有6席的多數票少於25%,其分別為巴羅(Paloh ,4.44%)、丁能(Tenang,7.01%)、彼咯(Bekok ,14.18%)、永平(Yong Peng,24.10%)、東甲(Tangkak,22.48%)和利民達(Jementah,24.74%)。希盟在二〇二二年柔佛州選舉中只保住後面2席(東甲及利民達),丟失4席。

同時,依斯干達城因選民增加而轉為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二〇一八年,希盟以14,543張多數票奪下依斯干達城(Kota Iskandar ,24.93%),卻也同樣在二〇二二柔佛州選舉中丟失這個州議席。我們從表二可以看見,儘管國陣收復以上5個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卻是「勝之不武」,表現不如二〇一八年州選舉。與此同時,希盟的得票全面下滑,相信是原本在上一屆全國大選投給希盟的遊子選民無法到選區投票所導致的。

希盟恐苦守基本盤

假設柔佛州選舉所涉及的因素不變,以第十四屆全國大選多數票少於25%的國會議席為限,預料希盟將會至少丟失7個馬來半島多元族群議席,分別是文冬(Bentong,3.64%)、拉美士(Labis,10.48%)、昔加末(Segamat,11.89%)、和豐(Sungai Siput,12.88%)、安順(Teluk Intan、20.55%)、金寶(Kampar,22.12%)和巴西古當(Pasir Gudang,23.25%)。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選民投票的踴躍程度之外,希盟在本屆全國大選還面對選票分裂的因素。土團黨聯合公正黨阿茲敏派系的議員出走希盟,與伊黨另組國盟,這也等同於帶走部分原於二〇一八年全國大選投給希盟的選票。表二也顯示,希盟在依斯干達城議席的選票被國盟瓜分。國陣在勝選的40個議席當中,國盟得票排第二的議席高達24席。這都顯示原來因土團黨而投票給希盟的馬來選民,出走後都優先把選票投給國盟。

另一方面,希盟在二〇一八年全國大選拿下52個馬來半島馬來議席。其中,有31席的得票率不過半(參見表三)。假如全國的馬來選民延續柔佛州選舉的投票順位,即先國陣,後國盟,最後才輪到希盟,勢必衝擊希盟在馬來半島馬來議席的表現。

國陣料取得組閣優先權

假設希盟遇上最惡劣的情況,即面對選民無法到選區投票和選票被瓜分的雙重打擊,則完全丟失這31席,加上前面提及的7席,可以預見其將在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守住馬來半島的60個國會議席。至於國盟方面,伊黨聯合土團黨究竟能產生多大的能量則有待觀察。伊黨老樹盤根,預料可以在吉蘭丹和登嘉樓的22個國會議席中守住現有的15席。再加上伊黨聯同土團黨聯合扮演吸納國陣和希盟馬來選票的角色,預測伊黨有可能攻克吉打、霹靂及彭亨3州的國陣和希盟共8席(參見表四)。

而我認為,慕尤丁充其量只能發揮個人影響力,死守巴莪(Pagoh)國會議席,但未必可以為土團黨整體增添更多勝算或議席。以甘蜜(Gambir)州議席為例,慕尤丁在二〇一八年的希盟團隊中首度奪下此議席。但是,他於二〇二二年州選舉時無意守土,轉交新人上陣,結果土團黨痛失此州議席,所得票數從10,280票驟降至4,814票。此外,伊黨因土團黨的角色得益,卻無法為土團黨所處的議席貢獻更多選票,預料土團黨將從8席掉至2席,即使情勢大漲恐怕也難以超過5席。

如此推測,國陣在馬來半島165個國會選區中,將會贏得約80個議席,以馬來半島最大黨的優勢與東馬政黨組成新一屆的政府。希盟在柔佛選舉中流失約30%的選票。倘若希盟想要扭轉劣勢,則必須在本屆全國大選中強調執政二十二個月的施政表現,以鼓勵更多支持者參與投票,並且搶攻過去四年內新增十八歲至二十四歲的年輕選民選票,以填補流失的票源。只有希盟支持者的投票率高且勝過選票被瓜分的因素,希盟才可能出現一線生機,以微弱的優勢與東馬政黨談判組成新政府,贏下終局一戰。

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評論系列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贊和追踪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