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alay Mail/AFP/Manan Vatsyayana)
或許沒有其他任何一項活動像體育一樣得以凝聚國家力量,就像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大馬代表團,不管信仰與膚色,國際體育競技場上只要穿上虎紋圖案的橙色運動衫就擁有了大馬國人共有的鼎力支持,我們爲他們感到扼腕嘆息或熱淚盈眶,只是因爲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馬來西亞人。同樣地,凝聚國家的共識還有許多,比如水灾後的社區重建,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對繁榮富强的嚮往。當我們看到彼此差異時,我們更應當一致地看向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文/張淼】
我猜想許多馬來西亞人都有一個冰雪的夢想,如此判斷的依據是,生於熱帶、長於赤道的大馬人往往喜歡將身穿冬衣、置身雪地的自拍照設置成自己的頭像,許多身邊的朋友聽聞我來自中國北方,也總會在第一時間問到「冬天會下雪嗎?」,滿眼的光彩與喜愛,溢於言表。
所以,當我看到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大馬代表團入場時,感到即在意料之外,又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爲這個從未有過自然降雪的熱帶國家,竟會派出運動員參與冬季冰雪的奧運項目,情理之中是因爲我瞭解這個國家,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於冰雪純粹的嚮往與炙烈的熱愛。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於2月4日晚在北京「鳥巢」體育場正式開幕。開幕式入場順序依據各國/區的簡體中文筆劃而定,馬來西亞代表團排第五個入場,這也是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第二次參加冬季奧運會。本次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旗手由高山滑雪運動員傑佛瑞·韋伯(Jeffery Webb)和阿如温(Aruwin Salehhuddin)擔任,與另五人組成的大馬代表身穿墨綠色羽絨服、頭戴白色毛綫帽,與輝煌條紋的國旗相得益彰,口罩帽子掩映下,依然能看到如夏天般熟悉又熱情的臉龐。
與中國美國等幾百人的大型代表團相比,大馬代表團人數規模不大,但承載的夢想却並不比任何一個國家要小。熱帶國家不具備天然冰雪設施,培養冰雪運動員時自然要付出比其他國家更多的努力。奧林匹克官方網站公布的一段小視頻透露出其中不易:視頻記載了馬來西亞花樣滑冰運動員茹自杰(Julian Yee,上圖左二)的冰雪成長故事。不同於奉行舉國體制的其他國家,茹自杰的日常訓練竟然是在購物廣場中的冰場進行的!他的故事中沒有太多的國家干預,沒有傾全國之力打造一個體育明星的人造感,也少了些奧運戰略和舉國投入的刻意感,更多的是個人自發的冰雪熱愛,是母親的影響與培養、自身的天賦與努力就了他成爲參加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的第一個馬來西亞人。而我想,這種純天然的體育精神,應當更符合奧林匹克的要義與初衷。
這種天然的質樸也正是本次冬奧會開幕式導演張藝謀的追求。還記得開幕式上唱響奧運之歌的少年們嗎?那群身著白色棉襖、虎頭虎腦的兒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並非合唱團專業出身,而是來自剛剛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河北農村。這四十四個來自太行山區的孩童用希臘語的無伴奏演唱向世界展現了天然去雕飾的美感。事後,我也得知,「泥土的芳香」正是當時張藝謀尋找小演員們的唯一標準。
(來源:Andrew Milligan/PA Images/Getty Images)
的確,與2008年夏季奧運會相比,本次冬奧會的風格回歸天然、貼近日常,擅長把控大場面的張藝謀也因此做了一次返璞歸真的嘗試:與2008年冬奧會「咄咄逼人」的氣勢相比,此次冬奧會開幕式則呈現了一種微小的浪漫。彼時,自信與熱烈是高速成長的中國向世界展現出的姿態;此時,平易近人的講述與呈現是中庸中國想對世界做出的表達。樸實無華是最美,就像張藝謀的電影作品,最經典的作品還是那部帶有「泥土芬芳」的《紅高粱》,而不是浮誇奢華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或許沒有其他任何一項活動像體育一樣得以凝聚國家力量,就像大馬代表團,不管信仰與膚色,國際體育競技場上只要穿上虎紋圖案的橙色運動衫就擁有了大馬國人共有的鼎力支持:我們爲Jeffery或Aruwin加油,並不會因爲他們出生在美國或成長在馬來西亞;我們爲李宗偉歡呼與呐喊,從來不會因爲他單單是華人;我們爲阿茲祖(Azizulhasni Awang)感到驕傲與自豪,也從來不會因爲他僅僅是馬來人,我們爲他們感到扼腕嘆息或熱淚盈眶,只是因爲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馬來西亞人。同樣地,凝聚國家的共識還有許多,比如水灾後的社區重建,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對繁榮富强的嚮往。當我們看到彼此差異時,我們更應當一致地看向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認同,那就隨我一起,打開電視共同爲冰雪上的大馬健兒呼喊助威吧!
![]() 張淼 |
中國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副教授。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