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最新文章

楊善勇/總有一天等到統考報告

(來源:New Straits Times/Luqman Hakim Zubir

究竟特工隊的工作範疇何在,是否大得三位重量級領袖,都不能如期圓滿既定任務?若是這樣,至今他們的進度如何?為何2019年10月初僅剩下20%,拉扯兩年,至今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不出來?民間和議員不斷追問,特工隊定論,恰似MH370般迷航,還是不知所蹤。累積一千天之後,一切言之過早,一切都是不解之是謎。既然如此,日後統考畢竟如何認證?


【文/楊善勇】

獨中統考文憑的認證,可從兩個層面檢測。

一、倘若這是一道純屬攸關教育的課題,則測試課程的水準,也就足夠。假如考生的學力和文憑的程度相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自然應予承認。

二、琢磨馬中簽署兩國學位互認諒解備忘錄可知,既然高等學位的桎梏清除了,獨中文憑也自可順勢認可,否則,大家怎麼看待中國大專院校錄取統考學生入學的邏輯?難道只因沒有選修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本地大學因此回收楊振寧的教授聘書?

2015年11月25日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來西亞聯合聲明》第十八條,再一次表達這點:「雙方重申將全面落實兩國政府高等教育學位學歷互認協議。鑒於基礎教育合作十分重要,兩國將繼續推動在該領域開展合作。」

儘管如此,五〇九入主布城之後,希望聯盟組成的政府,既沒有由此切入,亦不願遵照大選宣言立馬認證統考。反之,領導的洋洋灑灑兜兜轉轉,出人意表地成立一個所謂的特委會。

(來源:New Straits Times/Mahzir Mat Isa

2018年10月29日時任教育部長馬智禮(Maszlee Malik)身在國會宣佈歷史學家邱繼金令公子邱武英領導,大馬伊斯蘭青年運動(ABIM)主席莫哈末萊米(Mohamad Raimi Abdul Rahim)、董總署理主席陳友信組成的這個「特委會」(task force / pasukan khas),研究此事。

據此揣摩,這些日子華社和中文報一般指稱的特委會,不僅言重,而且言過其實。實際上,此乃特工隊也。特工隊,乃是個別部門或者委員會之下,內委或外包的其中專案小組,編制的官階相對較低。

而且,不知為何,董總上下,對陳友信受委,這個國文全稱Pasukan Petugas Dasar Sijil Peperiksaan Bersepadu(PPDUEC)之大事,全不知情;只能事後先上車,後討論。暫且不論特委會,或者特工隊的名目,到底旨在為何,許可權多大;部長當時所言其實語焉未詳,只說收集正方兩方的民意(mengumpulkan pandangan atau maklumat),指引政策云云。

就此評估,特工隊是否不辱使命?第一階段統考研究報告,原定2019年9月30日向馬智禮提呈;沒有想到,部長當日生病了;唯「被出席」淡米爾語教育電影《Raatchasi》放映會,下午同時會晤電影製片人以及演員。

(來源:Yahoo News Singapore/Shafwan Zaidon/Malaymail

既然這樣,這一回合的報告唯有暫且擱置,另作安排。不過,禍兮福之所倚。好消息是,不過四天,2019年10月4日教育部文告說:報告僅剩兩成,預期同年10月杪完畢。

不幸的是,福兮禍所伏,翌月的2019年11月6日,部長出口的還是壞消息:特工隊最終報告,尚未準備就緒。此後演繹,或磨蹭,或拖遝,反正結果總是沒有結果。

期間,民間和議員不斷追問,特工隊定論,恰似MH370般迷航,還是不知所蹤。2020年7月20日邱武英一方面尚待8月的良辰吉日,另一方面則恫言特工會也許不會交上報告了。

雖然如此,2020年9月12日,當時身份已屬前特工隊主席的邱武英,預期報告將在9月杪完成;儘管特工隊已在同年2月自動解散。置喙此言,耐人尋味處處,思之自明。既然特工隊不復存在,縱然報告提呈部長,是否還有法律的實效?

即便那樣,不但到了2020年9月的最後一天,報告仍然杳無音信。時光荏苒,倏忽N月,再經陳友信再任董總署理主席,任誰也仍然不曾看到這份報告的任何一頁。何解?

(來源:MalaysiaGazette/Syafiq Ambak

2021年10月14日書面回答古來區國會議員張念群(上圖)所詢,教育部長莫哈末拉茲(Mohd Radzi Md Jidin)透露,獨中統考特委會應在2018年11月29日算起的三到六個月內提呈報告。但是,交差之日已經延遲十六個月,前後六次,延至2020年2月,仍然一無所得。

究竟特工隊的工作範疇何在,是否大得三位重量級領袖,都不能如期圓滿既定任務?若是這樣,至今他們的進度如何?為何2019年10月初僅剩下20%,拉扯兩年,至今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不出來?

追溯演繹,越是不解。自2018年10月29日發佈算起,截至三百四十天後的2019年10月4日,報告大體七七八八,尚餘20%。換句話說,平均只需四天,足以可推動1%的工作進度。要是這樣,大約八十天光景,差事即該告一個段落。

可惜,言之鑿鑿,其實想得漂亮。雖然邱武英一度宣稱報告可在2020年9月提交,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到了2021年10月14日張念群提問,所有的重重懸念一如既往,原地踏步。

相較張盛聞當年預告的最後一哩路,獨中統考文憑的報告,現在是走在高度公路、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是已經電流短路?累積一千天之後,一切言之過早,一切都是不解之是謎。也許,報告的浮現,就像MH370,繼續迷路。

既然如此,日後統考畢竟如何認證?據此模式,恐怕將會走回第一哩路,另設特工隊重複同一流程。我們唯有希望,帕累托定律(Pareto principle)不再是南柯一夢:剩餘的20%,影響80%的結果。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