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黃進發/解讀2021砂州選舉(二):在野黨未來滅頂的危機?

(來源:MalaysiaNow/Djohan Shahrin

希盟如果執政聯邦時公平對待朝野議員、強化議會功能,並推動各州仿效,今天砂拉越希盟就不會落魄如斯。砂希盟在州選的另一大敗筆,正是因爲它在砂拉越的統獨光譜上最保守。如果要突圍,就必須在統獨光譜上展現格局與高度,大膽跳躍到肯雅朗全民黨和砂黨盟中間,提出比砂黨盟的「偏安自强」進取、比肯雅蘭全民黨的「砂獨」 務實,把地方分權納入聯邦核心價值中的論述,發揮全國政黨優勢,一方面把地方分權推銷給西馬政黨各州諸侯,一方面爭取人在西馬的東馬離散選民的道德支持,進取地主張逆向把馬來西亞「婆羅洲化」,而非僅僅在砂沙兩州阻擋「馬來亞化」。


【文/黃進發】

前文解讀2021砂州選舉(一):砂黨盟「狂勝」背後的真相

行動黨與公正黨在2011年砂拉越州選、2018年聯邦選舉兩次擴大地盤,狀似要碾壓人聯黨與民進黨,但是,砂黨盟能夠在2015年民聯瓦解、2020年希盟失去聯邦政權後,迅速收拾舊山河,說明在野黨在執政無望後要站穩陣腳有結構性的困難,甚至可能在砂黨盟下一波的反攻中沒頂。下文將爬梳1996年以來「監督與制衡型」 在野黨的興衰,並解釋在野黨執政無望如何能分散在野選票,讓砂黨盟即使沒有大舉增加選票也能壓縮在野黨地盤,進而推論來屆聯邦選舉在砂州乃至全國的可能趨向,最後提出希盟作為全國性在野黨的出路。

在野黨在城市滅頂的危機

砂州在野黨滅頂的真正危險,不在鄉區而在城市。自1970年馬拉腦—馬來人主政砂州以來,只有問鼎州政權的在野黨和地方强人有機會突圍,但絕大多數最終被執政聯盟招安。1996年,在聯邦與州皆無望也無心執政的「監督與制衡型」 在野黨,第一次進入砂州議會。行動黨當時在詩巫與民都魯贏得3席,五年後立即萎縮成民都魯1席(周政新開始盤踞四届的基都弄)。2006年,因當時「白毛」首長泰益(Taib Mahmud)貪婪無厭、人聯無力制衡,行動黨與公正黨才得以壯大成7席:4席在古晋、1席在詩巫,1席在民都魯,還擴大到小鎮泗里街1席。

2011年,西馬政治海嘯餘波所及,行動黨與公正黨議席倍增至15席,其中13席仍在城鎮:古晋5席、詩巫3席、美里2席、泗里街2席、民都魯1席。2016年,在新首長阿德南(Adenan Satem)效應與民聯瓦解執政無望雙重打擊下,儘管公正黨成功保住內陸兩席,希盟在都市區的地盤卻萎縮成8席:古晋4席、詩巫、民都魯、美里各1席,行動黨在泗里街小鎮的2席勢力被連根拔起。拜聯邦變天之勢,希盟在2018年不但突破4個內陸國會選區(P192 Mas Gading, P198 Puncak Borneo, P205 Saratok 與P214 Selangau),還保住2013年獲勝但在2016年州選後失去優勢的詩巫、南蘭和泗里街三個城鎮國會選區。(見表三)

砂拉越聯邦與州選舉不同步,讓兩者趨勢交互影響。如果希盟無法扭轉本届州選的逆勢,那麽來届國會選舉可能只有行動黨能保得住古晋地區一至兩席。而砂全民團結黨雖然崛起成爲最大在野黨,但是聯邦與州皆無望執政,可能連巴魯比安(Baru Bian)的 P214 Selangau也無法保住,因爲砂黨盟以65%和52%得票贏得Selangau旗下兩個州選區N59 Tamin與N60 Kakus。該黨雖然寄望能從行動黨手中奪回過去人聯黨福州幫盤踞的詩巫、南蘭兩個國會選區,但是,在野黨選票分裂的結果很可能只會確保砂黨盟/人聯黨的勝利。

(來源:Berita Harian/NSTP/Nadim Bokhari

執政無望,在野選票就分散

在野黨因爲沒有執政希望而流失選票,但是,這些選票並沒有大舉回歸到執政黨,不然砂國陣/砂黨盟從2006年以來州選得票就不會都保持在61-62%之間。(前文,圖一)在野黨上届勝選/掌控而本届失守的8個選區當中,砂黨盟只在都東一席以近半優勢(47%)勝出,行動黨敗選的5區和砂全民團結黨失守的N1 Opar都是因爲有强大的在野黨對手分散選票。(至於N37 Krian, 獨立參選再退選的Ali Biju瓜分了19%選票,如果沒有參選,這些選票會投向砂黨盟或砂全民團結黨還是未定之天。)

有效瓜分行動黨選票的是砂全民團結黨(失守的所有5區)和肯雅蘭全民黨(武吉阿瑟,28.24%;柏拉旺,19.75%;丹絨峇都,19.05%)。肯雅蘭全民黨也成功瓜分掉砂全民團結黨的選票,以19.14% 得票讓後者失守NO1 Opar,並以12.4%得票讓後者的施志豪僅以93多數票在峇都林當低空飛過。肯雅蘭全民黨在另外3區也贏得10%-18%選票,雖然不影響輸贏。

主要在野黨(希盟乃至今後的砂全民團結黨)如何可以因執政無望而選戰失利,我們可以至此整理出三個要素:第一,一部份在野黨支持者拒絕回鄉或出門投票(前文,表二);第二,主要在野黨失去原任優勢,引來新興在野黨逐鹿,但是後者卻無法强大到足以接收前者基本盤,最後讓執政黨漁翁得利;第三,不求執政但反建制訴求(譬如主張獨立)强烈的激進在野黨,吸走了一些抗議票。

如果這些要素重現在第十五届大選,不止砂拉越在野黨可能只剩一至兩個國會議席,全國也可能出現類似結果,讓國陣與國盟在多角混戰中位居第一和第二,而希盟、沙巴民興黨、青年黨可能落得象砂拉越希盟和砂全民團結黨,意氣之争後誰都神氣不了。

(來源:Suara Sarawak

希盟的出路

砂行動黨主席張健仁率領黨領袖爲敗選道歉,並認爲執政二十二個月政績不彰是選票流失主因。選民對希盟期待落空絕對是事實,但是,希盟或者行動黨接下去能做什麽?

我以爲有兩件事是砂拉越希盟可以也必須做:第一,强力主張朝野議員平權,强化議會,平等撥款;第二,建立新聯邦/國族論述。

只要無望執政的在野黨議員看起來無用,砂拉越政治可能倒退至2001年(在野只有兩席)的局面。希盟如果執政聯邦時公平對待朝野議員、強化議會功能,並推動各州仿效,今天砂拉越希盟就不會落魄如斯。亡羊補牢,砂希盟可以要求朝野平等、議會賦權列爲希盟核心綱領,在雪、檳、森落實,並與國陣州屬洽談,讓霹靂州的「信任與預算協議」和聯邦的「政治轉型與穩定備忘錄」模式擴大,讓朝野平等形成全國趨勢,並使砂拉越無法繼續以800萬元對0元在選區撥款上歧視在野黨議員。

砂希盟在州選的另一大敗筆,正是因爲它在砂拉越的統獨光譜上最保守。因爲有志參與聯邦政府,希盟在州權立場上和砂黨盟、砂全民團結黨都是務實派,沒有實質的分別,自然無法與天馬行空的肯雅蘭全民黨、民志黨相比。然而,它缺乏砂黨盟州政府的資源和聯邦政府的配合,無法把溫和包裝成「砂拉越優先」(Sarawak First)的進取,就難免面目模糊,淡而無味了。未來就算肯雅蘭全民黨走不下去,必然會有新黨以類似訴求,蠶食溫和在野黨的票源,讓砂黨盟得利。

東馬的分權訴求之所以流於蝸步,說穿了是所謂「馬來西亞協定1963」(MA63)已經變成西馬政治領袖不敢公然反對但內心只有敷衍的政治正確。如果分權只利惠東馬,無法讓當權者在西馬獲得更多支持,爲什麽西馬當權者要全力以赴,而不是擠牙膏式的作出妥協,來換取東馬的長期政治支持,就像國陣過去大選前用增建一兩間華小來釣取華人選票一樣?

東馬希盟如果要突圍,就必須在統獨光譜上展現格局與高度,大膽跳躍到肯雅朗全民黨和砂黨盟中間,提出比砂黨盟的「偏安自强」進取、比肯雅蘭全民黨的「砂獨」 務實,把地方分權納入聯邦核心價值中的論述(或可稱之爲「馬來西亞聯邦2.0」),發揮全國政黨優勢,一方面把地方分權推銷給西馬政黨各州諸侯,一方面爭取人在西馬的東馬離散選民的道德支持,進取地主張逆向把馬來西亞「婆羅洲化」,而非僅僅在砂沙兩州阻擋「馬來亞化」。(見圖二)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