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政治最新文章

李健聰/國盟抗疫的三大致命失誤

(來源:Malay Mail/BERNAMA

國盟政府在MCO1.0時抗疫相對成功,如今混亂的標準作業程序、應打未打的疫苗、執法雙重標準等課題,搶佔媒體與社媒頭條,然而若要發現國盟抗疫的重大失誤,還必須放寬視野,從較長期的趨勢去檢驗。慕尤丁如果知道今天將被疫情弄得灰頭土臉,依然會選擇策動政變,碾壓當時的州政府嗎?歷史沒有如果,黑格爾曾經說過,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文/李健聰】

3月18日抗疫一周年似乎剛過不久,從行管令1.0、2.0到3.0,街上逐漸冷清,確診病例不斷提高,國人的自由再次受到限制,經濟繼續流血受創。

我們又回到原點了嗎?看看去年MCO1.0首日的確診案例為117個,而MCO3.0首日的案例高達6,509,相差55.6倍。今天,馬來西亞確診比率為每一百萬人有1,297人確診,已經超越印度的1,295人,以及美國的534人。

我們或許回到原點,不同的是,這個原點的腳下是個詭異的深淵。

國盟政府在MCO1.0時抗疫相對成功,甚至在國民的抗疫印象中全球排名第四。事過境遷,國盟從風光一時到今天那麼不堪的局面,讓人不禁質疑:到底出了什麼狀況?投資家華倫巴菲特說過,只有當潮水退去,你才會發現誰正在裸泳。目前的低潮,正是檢視失誤的最好時機,還有哪些部長正在裸泳。

混亂的標準作業程序、應打未打的疫苗、執法雙重標準等課題,搶佔媒體與社媒頭條,然而若要發現其中重大失誤點,還必須放寬視野,從較長期的趨勢去檢驗。本文使用「致命」的失誤一詞,並非危言聳聽,而是與近日每天數十人相繼因新冠肺炎死亡相對應。

(來源:The Straits Times/BERNAMA

閃電選舉搶奪沙巴政權

失誤點或許還有更多,但這裡先列三項。首先為國盟引爆沙巴州選。

沙巴閃電州選是源於國盟搶奪州政權,時任首長沙菲宜(Mohd Shafie Apdal)解散州議會而產生。必須一提的是,沙巴政權危機並非單獨個案,而是一系列州政府倒臺,從柔佛(2020年2月27日)、馬六甲(3月2日)、霹靂(3月9日)、吉打(5月12日)的其中一個。沙巴州議會於7月30日解散,並於9月26日投票。這段期間,數以千計的政治人物和選民從選舉到投票期間往返南中國海,導致確診人數直線上升如下:


(來源: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SSE)

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國確診人數自去年9月26日後,就沒有恢復到之前的低點。確診數字迅速上升至三位數、四位數,當局甚至被迫於10月14日在雪蘭莪、吉隆坡與布城宣佈條限令。致命的失誤在哪裡?——沒有強制進出沙巴者隔離並遵守防疫規範。

其實早在9月11日,也就是沙巴州選舉提名日的前一天,全國共有182案例,單是沙巴拿督簇群(Benteng LD Cluster)就已有167確診案例。就算衛生部警告該地感染率大於1.0,就算更多沙巴簇群像雨後蘑菇般一個個浮現,就算明知沙巴有大量無證人士而檢測比例肯定不足,因著對權力的追逐,以及為了來往方便,政客選擇抱著僥倖心理而未施行嚴格的隔離政策,甚至進出機場時對防疫規範不屑一顧。

(來源:Business Today/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laysia

疫苗審批遲緩曠日費時

第二個致命的失誤,源自國盟政府沒有善用緊急法令賦予的權力,加快
國家藥品監管局(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gulatory Authority)批准疫苗的速度。人體注射疫苗由《1952年毒品法令》、《1952年毒品售賣法令》和《1984年毒品與化妝品管控條例法令》所管控。該機構一般需要兩百四十五個工作日來批准疫苗,而這一次給予新冠肺炎疫苗優先通道。多少天?一百二十天。輝瑞(Pfizer)疫苗花了多長時間獲批?從2020年12月15日收到申請到2021年1月8日的有條件批准,國家藥管局耗費了二十三天。以一百二十天來看,對輝瑞疫苗的批准算「神速」了。

然而,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科興(Sinovac)疫苗則遲至今年3月3日才獲批准。包括發達國家在內,許多國家早已批准上述疫苗,我國在疫情的風口浪尖下依然重複繁文縟節,是不可思議的。須知馬來西亞並非天之驕子,當全球都在爭購疫苗之際,遲來的批准意味著遲下訂單,必須與越來越多國家爭奪寄送份額,不確定性導致私人企業更加踟躕不前,造成疫苗計畫龜速前行。讓人擔憂的是,接下來的強生(Johnson & Johnson)、摩德納(Moderna)與中國國藥集團(Sinopharm)疫苗也需要一百二十天來批准嗎?

這個失誤當然不能只歸咎於原本就著重程序與授權的官僚體系。頒佈緊急狀態,原本的作用就是以政治意志掃除抗疫障礙。然而,國盟政府的無所作為與不敢作為,一再延緩了原本可加速的疫苗計畫。

(來源:MalaysiaNow/Djohan Shahrin

篩檢能力停滯原地踏步

第三個致命失誤,則是篩檢能力貨不對辦。國盟政府在今年一月承諾將提高我國的RT-PCR(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簡稱核酸檢測)檢測量,從大約每日七萬至十萬個檢測,增加到每日十五萬個檢測樣本。然而,四個月過去後,我國的篩檢能力依然停滯在每天七萬個,而且其預約、採樣、檢測與結果查詢的速度明顯遲緩。

以北京為例子。北京在今年1月22至23日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分批次對區域內居民、駐區單位工作人員展開核酸檢測,兩天兩區的大規模檢測可採樣約一百八十萬人,能力大約是馬來西亞的十倍。北京市民可通過「北京健康寶」,一個類似「吾安」(Mysejahtera)的程式預約,現場只需用手機出示預約二維碼,工作人員掃碼即可完成資訊登記。未預約的待檢人員,也可由工作人員通過掃描身份證或輸入身份證號,快速完成現場預約。

另外一些採樣點,居民按照十人一組「十比一混採」方式,進入採樣區完成咽拭子採集。從掃碼到完成採集,整個過程只需幾分鐘時間。同時,備妥的車輛每小時一次,迅速將樣本集中送至定點檢測機構。檢測結果將即時上傳至「北京健康寶」後臺,市民可以隨時查看進度,就像查快遞物流一樣方便。結果,市民在上午十一時採樣,當天晚上九時就收到短訊通知,叮囑他/她到「健康寶」程式查看具體結果。

反觀我國的作業,經歷三次行管令之後依然沒有提高檢測量、加快檢測速度與強化檢測流程。篩檢考驗的不只是硬體能力(當然連這點我們都做不到),還包括物流人流的溝通與管理能力。篩檢能力的停滯緩慢,導致社區病例的追蹤與檢測成為半生不熟的作業,更談不上有效隔離與治療。待檢者遲遲收不到結果、粉紅手環沒人通知摘除、撥打查詢電話沒人接,不止影響抗疫的成敗,也侵蝕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其結果是悲劇性的。國盟所犯的三個致命失誤,肇因來自政治與政策的進退失據,但拜緊急狀態所賜而政權穩固,可是送命的卻是人民。是的,苛政猛於虎,愚政只有更糟。

鏡頭一轉,回到沙巴州選後,沙巴土團黨主席哈茲茲(Hajiji Mohd Noor)宣誓就任新任首長喜孜孜、意氣風發的模樣。當時超高人氣,也來自同一政黨的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如果知道今天將被疫情弄得灰頭土臉,依然會選擇策動政變,碾壓當時的州政府嗎?歷史沒有如果,黑格爾曾經說過,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