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he Malay Mail Online/Saw Siow Feng)
伊斯蘭運動的走向,或多或少受到中東各國政局牽引,華教運動的發展難免受到中國和臺灣因素影響。大馬伊斯蘭青年運動和前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慕加希都曾經提倡以馬來西亞情境來詮釋伊斯蘭法,印尼的伊斯蘭長老會則倡議本土化的群島伊斯蘭, 或直接或間接抵抗阿拉伯國家壟斷伊斯蘭詮釋權。同樣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未來應該探索如何紮根本土,吸引年輕人參與,爭取更多友族認同,而不是繼續仰賴中國或臺灣的資源周濟。
【文/丘偉榮】
獨中統考和伊斯蘭固定刑法(Hudud,以下簡稱固刑法),是馬來西亞政壇的兩大議題,箇中爭論這些年來不曾間斷。儘管兩者實質內容不同,但若以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的運作框架理解,確有不少相似之處。
儘管不是所有華人都渴望政府承認統考文憑,也並非所有馬來人都支持推行固定刑法,但分別聲稱代表華人、穆斯林的黨團歷來不斷利用這兩項課題來彰顯他們「代表華社」或「捍衛伊斯蘭」。
行動黨昔日當反對黨時,不斷以統考議題抨擊馬華公會,指馬華無法為華社爭取權益,甚至「(出)賣華(人)」。伊斯蘭黨尚未執政前,高調倡議欲修改《伊斯蘭法庭(刑事權限)法令》修正案(又稱355法案),不斷用固定刑法議題抨擊誠信黨,指該黨無法捍衛伊斯蘭地位,是行動黨「傀儡」云云。
承認統考、實施伊斯蘭固定刑法,都被某些人視為動搖國本,不容易做到。
(來源:赤道論壇/星洲日報)
推行爭議政策動輒得咎
部份馬來民族主義者認定,政府承認統考等同進一步承認中文在馬來西亞的地位,間接威脅馬來文作為唯一官方語言。比起許多民族國家,我國擁有各源流小學,不算是完全單一語言獨尊的民族國家,但也不是一個全面承認多語平等的民族國家,而是在兩者之間搖擺、平衡。有人聲稱承認統考將把馬來西亞進一步推向多語平等的民族國家,對他們而言,承認統考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涉及國家的語言政策。
某些相對世俗主義者(Secularist-minded)認為,倘若政府修改355法案,就是為了日後推行固定刑法鋪路,把我國變更為伊斯蘭國,動搖立國以來相對世俗的政體。馬來西亞其實不算是一個完全世俗的國家,各州屬都已實行部份伊斯蘭法,伊斯蘭官僚化趨勢也日益普遍。但馬來西亞也不算是一個全面的伊斯蘭國家,聯邦憲法在某個程度上還是相對世俗,因此我國在世俗國和伊斯蘭國之間搖擺、平衡。有人指稱落實固刑法,勢必把我國推向更保守的伊斯蘭國家,也破壞馬來西亞的「中庸穆斯林國家」形象,令國際社會的觀感更為負面。
(來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Reuters)
因此,承認統考或實施伊斯蘭固定刑法,預料短期內都不會實現,但依然會繼續被各黨團炒作。儘管面對極右派叫囂,關閉華文小學也不大可能發生;同樣的,就算自由派一再疾呼,各個伊斯蘭官僚機構的地位也不會受影響。無論誰執政都好,馬來西亞將繼續在單元與多元語文、世俗與伊斯蘭政體之間,反覆搖擺、尋求平衡。
伊斯蘭執政後,深知現階段硬推固刑法將遭砂拉越政黨聯盟(Gabungan Parti Sarawak,GPS)反對,動搖國盟的執政地位,也可能會嚇走外資,影響國家經濟。雖然暫擱未在國會提呈修改355法案,但不代表該黨完全放棄固刑法和其他伊斯蘭化政策。為了向支持者交代,伊黨偶爾還是小動作頻繁,如在登嘉樓州電影院實行男女分坐、要求政府提高酒駕懲罰、限制賣酒等。
行動黨有過執政經驗後,了解到承認統考的阻礙不只來自巫統,還包括國家體制內外的馬來民族主義者。為了安撫馬來選民,該黨日後恐怕不會再高調提倡議承認統考,但不代表完全放棄華教議題。為了向支持者交待,行動黨還是會用制度化撥款獨中、增建華小等措施,來證明它比馬華公會更能維護華社利益。
(來源:Malaysiakini/Oriental Daily News)
鬥爭符號亟待超越窠臼
統考和固刑法,分別是華教運動和伊斯蘭運動的兩大鬥爭符號。
落實固刑法曾經是很多伊斯蘭主義者的最終目標,然而也有不少伊斯蘭運動者或「後伊斯蘭主義者」不再執著於形式化的伊刑法,反而強調伊斯蘭價值的教旨本法(Maqasid Sharia)。就連伊黨在第十四屆全國大選也未把伊刑法列入競選宣言,反映出伊斯蘭運動者的彈性和務實態度。
華文教育運動內部這些年來當然不乏反思,有者開始走出華人本位,提倡母語教育和跨族群等論述。華教運動和伊斯蘭運動如果要走得更遠,爭取更多支持,或許就必須超越統考和固刑法。
(來源:BH Online/Saifullizan Tamadi)
華教運動和伊斯蘭運動同樣有跨國連結,也向本土紮根。
伊斯蘭運動的走向,或多或少受到中東各國政局牽引,華教運動的發展難免受到中國和臺灣因素影響。大馬伊斯蘭青年運動(Angkatan Belia Islam Malaysia,ABIM)和前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慕加希(Mujahid Yusof Rawa)都曾經提倡以馬來西亞情境來詮釋伊斯蘭法 (Fiqh Malaysia),印尼的伊斯蘭長老會(Nahdlatul Ulama)則倡議本土化的群島伊斯蘭 (Islam Nusantara), 或直接或間接抵抗阿拉伯國家壟斷伊斯蘭詮釋權。同樣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未來應該探索如何紮根本土,吸引年輕人參與,爭取更多友族認同,而不是繼續仰賴中國或臺灣的資源周濟。
丘偉榮 |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大馬與國際研究所研究員。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