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最新文章社會經濟

張玉珊/如此社會責任難除僞善惡名

(來源:The Straits Times/The Star/Asia News Network

貧窮雖然是結構性問題,無法靠一個基金會或捐贈日常用品可解決,但至少這些企業應改善基層員工的待遇,如提高最低薪資、基本福利、提供免息貸款、獎學金。為何國庫控股不這麼做呢?因為這種偽善不是國庫控股獨有,許多企業的「社會責任」已淪為提升公司形象的工具,而非真正肩負起改善社會的使命。雖然國庫控股的特別基金在非常時刻可一解低收入戶的燃眉之急,但絕非長遠之計。若這些企業停止剝削基層,給員工合理的薪資福利,就能徹底改善他們的處境,如此一來,才算真正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文/張玉珊】

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被雇主減薪甚至失去工作,突如其來的行管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使到不少商家公司周轉不靈而直接倒閉,讓不少家庭陷入經濟困境,首當其衝的就是月收入低於三千令吉的家庭與個人,即B40(Bottom 40%,低收入戶)。為此,國盟政府較早前推出的紓困政策,有相當部份是照顧B40群體。與此同時,民間也發起「#kitaJagaKita行動」守望相助,救濟受疫情影響的基層。

隨著B40 和 #kitaJagaKita這些名詞越來越熱門,各大小企業開始紛紛想蹭一波熱度。有些通過捐贈日常用品給弱勢群體,在社交媒體上附上#kitaJagaKita標籤,有者則設立基金讓民間團體申請經費。如官聯公司「國庫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erhad)便成立了「B40特別基金」(下圖)。

(來源:Twitter

「B40特別基金」開放給所有非政府組織申請,提供經費高達25,000令吉。這在非常時期可是大大舒緩了非政府組織的財政壓力,讓它們有更多經費支援各弱勢。大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自發關懷弱勢當然是好事。然而諷刺的是,國庫控股一方面設立基金來提升企業形象,卻毫無廉恥地剝削自身企業的底層員工,尤其是公立醫院的清潔工人。

國庫控股的子公司「馬友乃德前線」(UEM Edgenta)是公立醫院清潔服務的承包商,多年來用不同名義的公司在西馬承攬公立醫院的清潔服務。根據「半島公立醫院支援服務私人工友聯合會」(Kesatuan Pekerja Swasta Sokongan Hospital Kerajaan Semenanjung Malaysia)的資訊,馬友乃德前線雖承包公立醫院多年,但清潔工人的薪資卻未隨年資增長而調升,反而數年一次更新合約後卻至最低薪資,以新員工身份「重新」獲聘。不僅如此,員工福利如津貼、年假、年終獎金、醫藥福利也大幅減少。例如該工會總秘書P.Thillama,雖在同一崗位工作超過二十年,至今月薪只有1,200令吉,年假只有十二天,待遇如剛入行的新員工。Thillama表示,十多年前員工福利還算可以,惟多次更新合約後,員工福利卻逐次減少。

(來源:Sosialis

需知清潔工人大多是B40群體,當中有許多人因為薪資過低,往往得另外再打一份工才能養家糊口。可悲的是,大型企業如國庫控股寧願成立基金會,也不願花費同樣精力去協助企業內的底層僱員,改善基層員工的薪資福利,這使到設立「B40特別基金」變得極為偽善。

貧窮雖然是結構性問題,無法靠一個基金會或捐贈日常用品可解決,但至少這些企業應改善基層員工的待遇,如提高最低薪資、基本福利、提供免息貸款、獎學金。為何國庫控股都不這麼做呢?

因為這種偽善不是國庫控股獨有,許多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已淪為提升公司形象的工具,而非真正肩負起改善社會的使命。像國庫控股這種年收入高達142.9億令吉的大企業,「B40特別基金」的費用只不過大企業利潤的九牛一毛,這「一毛」 在疫情期間能獲大眾好評之餘,又能讓人忽視企業剝削底層勞工的現象,簡直一舉兩得。這些「善舉」往往只是用來掩蓋資本主義內部醜陋的事實。

(來源:The Star/Freedom Film Network

半島公立醫院支援服務私人工友聯合會主席羅芝雅(Roziah Mohd Hashim)嘗言「清潔工人就是公司的資產(asset),沒有我們,公司根本無法做清潔服務。可惜公司只懂得剝削我們而已。」企業並非不曉得這些理,而是賺取的高額利潤,正是通過壓榨底層員工——尤其是無需任何專業技術的底層員工——而獲取的道理。改善企業僱員的低薪待遇,那意味著支出勢必提高,利潤必然減少。況且,這麼做也不會為大眾所知,達不到提升企業形象的效果。相較之下,企業自然選擇「一舉兩得」的企業社會責任,而非真正關懷弱勢。

雖然國庫控股的「B40特別基金」在非常時刻可一解低收入戶的燃眉之急,但絕非長遠之計。若這些企業停止剝削基層,給員工合理的薪資福利,就能徹底改善他們的處境,如此一來,才算真正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