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Licas News/Mohd Rasfan/AFP)
專為客工準備的一棟棟宿舍,是一柱擎天的天才設計,還是病毒埋伏的溫床?經歷新冠肺炎的逞兇肆虐,當距離成為社交的新規範,既定的舊有規劃和準繩,顯然再不管用了。回顧新加坡這些日子苦澀的經驗,森美蘭州林茂縣不叻士鎮逾百人的感染群,以及開齋前後一系列的個案分佈,大家若有深刻體會,想必漸有領悟住宿的標準,不能國人這一套,客工那一套。同意這些,自可領悟,城市生態的失衡,誠是共業的結果。那麼,面向生活的新常態,客工住宿的規劃和設計,顯然也需新常態處之。否則,疫情反撲,必然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文/楊善勇】
這個國家的城市生態,往往是分切式的:不同族群散居各異的空間,彼此少有往來,鮮以相通。因為這樣,儘管群集在此的各國客工多達數百萬,比率顯著;攸關他們日常生活的那一塊領域,大家仍然相對地陌生,視若無睹乃至一無所知。
個人有一回偶在巴士旅程巧遇一位寄居柔佛新山的客工之機遇,因此感受宿舍的一言難盡:一個小房,住滿十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客工解釋:工廠日夜操作,前後輪值三班,睡覺也一樣。萬一週末或一起休假,大家只好往外跑,透一口氣。
唐南發兄在〈振興配套須顧及客工〉透露的,正是這麼一回事:他曾經「參觀過兩個油棕園的員工宿舍,條件極度惡劣,不到500平方公尺的房子住著五或六個人,吃喝拉撒全在一個空間」。相較之下,還不及部長私邸的健身室。
那樣的景觀,幾乎是公共假期一道常見的風景。吉隆坡雙峰塔廣場,每逢假日,全擠滿了蜂擁而至的客工。不知情的記者筆下所記,偏愛特寫他們閒逛和拍照的難得悠閒,似乎沒有想及浪漫背後家居環境的狼狽,原來如此。
(來源:Malay Mail)
為此,2016年1月半島人力局(JTKSM)曾經推出指南。2017年5月,時任人力資源部長的里察烈(Richard Riot)跟著披露,外勞宿舍新指南將於2018年1月提呈國會討論,試圖通過立法,改善外勞的住宿云云。
磨蹭拖沓,雖經政權轉移,顯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桎梏不改。《東方日報》報導:2019年7月18日布城勞工局拉了大隊兵分五路,南下芙蓉二十間餐館突擊取締,發現客工睡房,僅以三夾板分層;所謂衣櫥,則以手推檔口將就將就。
可是,然後呢?到了5月初那場記者招待會上,衛生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所報告的,窠臼依舊:「雪蘭莪敏申組屋、吉隆玻City One大樓,一個單位住上三十個人;擁擠過度,導致病毒容易傳染。」
惟遵照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第79章所示,每位成人必須配給150立方尺的空間擁擠;否則,則視同危及健康了。若是違章,可罰2000令吉,或監禁不超過半年,甚至兩者兼施。
條規這樣,現實處境始終大相逕庭。之所以這樣,部份確是雇主刻薄,處處剝削,不把客工當作人看待。不過,也有特殊個案顯示,乃是客工極度節儉,試圖從中積蓄更多。此外,還有因為作業環境特殊,諸如建築工地,因陋就簡所造成。
(來源:SAYS/Pete Pattisson/The Guardian)
耐人尋味的是,參照里察烈當初的解讀,雇主法令的底線,止於提供每間至少4.5平方尺的房間,容六位客工入住。如果報導沒有錯誤引述,設想4.5平方尺之地,房高10尺,立方僅有45立方尺,遠在圭臬的要求之下。
此外,法案制定的那點面積,讀之感傷:廚房不能少於1平方公尺、每六名外勞配給一間廁所及浴室、每十名客工的宿舍共用空間,不少於9平方公尺。換句話說,每名客工平均還不及1平方公尺。
那麼,1平方公尺是什麼概念?家有地磚的,或許可以從中看見圈地之大。每塊地磚尺寸,設定30公分X30公分大;九片地磚的組合,足以拼成1平方公尺之地。拮据如斯,如何保持預定的社交距離?細看模範屋的擺設和設計,必能有所覺察。
但諸如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解決的技術問題。關鍵所在,置喙現任人力資源部長沙拉瓦南(Saravanan Murugan)所言,可知乃是2019年7月15日國會下議院通過的《2019年員工房屋、住宿和設施基本標準(修正)法令》,還待6月1日生效,將於9月1日正式執法。
思慮這些,9月以前,對照諾希山的報告,疫情下一步發展確實堪憂。早前接受檢測的 24,125名外籍人中,共有1,132人確診,佔4.7%。如果這是一個評估指南,每一百萬客工,或有五萬人潛有高風險。
(來源:Malay Mail/Shafwan Zaidon)
倘若客工生活的環境繼續異常擁擠,我們怎麼可能有效阻斷病毒的急速蔓延?何況,海岸巡邏、碼頭把關、機場嚴守、關口入境,處處皆不容易。萬一非常客工大量到來,諾希山又能怎樣,還能怎樣?
想到這裡,高調推出,說是專為客工準備的一棟棟宿舍,是一柱擎天的天才設計,還是病毒埋伏的溫床?經歷新冠肺炎的逞兇肆虐,當距離成為社交的新規範,既定的舊有規劃和準繩,顯然再不管用了。
一旦回顧新加坡這些日子苦澀的經驗,森美蘭州林茂縣不叻士(Pedas)鎮逾百人的感染群,以及開齋前後一系列的個案分佈,大家若有深刻體會,想必漸有領悟住宿的標準,不能國人這一套,客工那一套。
同意這些,自可領悟,城市生態的失衡,誠是共業的結果。那麼,面向生活的新常態,客工住宿的規劃和設計,顯然也需新常態處之。否則,疫情反撲,必然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楊善勇 |
時評人,著有《美麗的謊言》(麻坡:朋友出版社,1985)、《餵,腦袋該洗了》(吉隆坡:大將,2001)、《有點異見》(吉隆坡:燧人氏,2003)、《MH370X檔案》(吉隆坡:大將,2014)、《黨領導不想提的50道問題》(吉隆坡:大將,2015)、《老馬紅燒一個馬來西亞:馬哈迪醫生秘藏42道政治食譜》(吉隆坡:大將,2016)、《馬來西亞經濟慘後憂鬱症》(吉隆坡:大將,2017)等。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