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宗教政治最新文章

丘偉榮/伊斯蘭友好協會參政錄

▲ 左起:時任希盟教育部長馬智禮(Maszlee Malik)與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慕加希(Mujahid Yusof Rawa),在2018年11月19日出席教育部與伊斯蘭發展局之「可蘭經背誦文憑」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時合影。(來源:Twitter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伊斯蘭改革理事會(JIM)本來不參與政黨政治,直到1998年烈火莫熄政改運動時,才積極支持安華,分別加入公正黨和當時仍在民聯的伊斯蘭黨。參政後開始提倡較為兼容的伊斯蘭論述,讓伊斯蘭主義與民主多元社會接軌。惟部份領袖在伊黨內部的突出表現反遭指責有操控伊黨的企圖。該會內部具排他意識者也不滿組織漸趨多元,最終脫隊組成今日的右傾組織「穆斯林聯合會」(ISMA),伊斯蘭改革理事會後來則重整爲「伊斯蘭友好協會」(IKRAM)。總之,伊友會的經歷,顯示我馬來西亞宗教、社會運動和政黨政治之間的關係與張力,也反映伊斯蘭主義在多元民主社會的適應及演變。


【文/丘偉榮】

提到馬來西亞社運人士參政,很多人會聯想到曾經擔任淨選盟(BERSIH)主席,現為公正黨籍的雪蘭莪州八打靈再也國會議員瑪麗亞陳阿都拉(Maria Chin Abdullah)。其實,國內政壇不乏具伊斯蘭社會運動背景的參政者,其中來自「伊斯蘭友好協會」(Pertubuhan IKRAM Malaysia,IKRAM),或其前身伊斯蘭改革理事會(Pertubuhan Jamaah Islah Malaysia,JIM)亦所在多有。

雖然同樣受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影響,但與埃及、土耳其和印尼不同,伊斯蘭友好協會在馬來西亞未自組政黨,而是讓成員往不同政黨滲透。伊友會成員以都市穆斯林中産階級和專業人士爲主,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

其成立可追溯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有一批馬來穆斯林學生在英國留學時,受到伊斯蘭主義熏陶而成立「伊斯蘭代表理事會」(Islamic Representative Council,IRC)。回國後則成立伊斯蘭改革理事會,以延續他們的伊斯蘭鬥爭。他們的元老包括前衛生部長祖基菲禮 (Dzulkefly Ahmad)、前雪蘭莪淡江州議員沙禮順吉(Saari Sungib)等。

伊斯蘭改革理事會本來不參與政黨政治,直到1998年烈火莫熄(Reformasi)政改運動時,才開始積極支持安華,分別加入公正黨和當時仍在民聯的伊斯蘭黨。參政後開始提倡較為兼容的伊斯蘭論述,讓伊斯蘭主義與民主多元社會接軌。

(來源:Malaysia Gazette/Afiq Razali

部份伊斯蘭改革理事會領袖在伊黨內部,被視爲「專業精英派」或「開明派」,其突出表現反遭指責有操控伊黨的企圖。與此同時,該會內部具排他意識者也不滿組織漸趨多元,最終脫隊組成今日的右傾組織「穆斯林聯合會」(Ikatan Muslimin Malaysia,ISMA,上圖)。後來,伊斯蘭改革理事會則重整爲伊斯蘭友好協會。

伊斯蘭友好協會在烈火莫熄運動後期積極與非穆斯林合作,從早期的反內安法令運動到之後的競選盟運動,攜手推動各項社會改革議程。當伊斯蘭黨退出民聯後,伊友會和伊斯蘭青年運動(Angkatan Belia Islam Malaysia,ABIM)更加積極動員參與淨選盟5.0集會,讓馬來參與者的比例維持平衡。

第十四屆全國大選後,很多來自伊友會或伊斯蘭改革理事會者當選國會或州議員,分別散布在希盟三黨。誠信黨方面,除了前衛生部長祖基菲禮、雪州淡江州議員沙禮順吉,還有烏魯冷岳國會議員哈沙努丁(Hasanuddin Yunus);公正黨則包括前首相署副宗教事務部長傅芝雅(Fuziah Salleh)、國會下議院副議長拉昔 (Rashid Hasnon)、柔佛州禮讓區國會議員賽依布拉欣(Syed Ibrahim);還有土團黨的前教育部長馬智禮 (Maszlee Malik)、財政部副部長阿米努丁(Amiruddin Hamzah)等。

雖然成員分布各黨或可擴大影響力,不過,伊友會也面對成員過於分散、最終受制於個別政黨的問題,無法影響或掌握成員走向。於是,二月政變爆發時,伊友會內部矛盾在所難免。

伊友會和誠信黨關係最爲密切,後者黨員將近一半來自伊友會,另一半來自前伊黨前身,雖然雙方也有一定的差異,但矛盾未被激化。前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慕加希(Mujahid Yusof Rawa)亦與伊友會關係匪淺,任部長時的團隊陣容很多源自伊友會,其推廣的仁愛伊斯蘭議程(Islam Rahmatan Lil Alamin)也是伊友會近幾年來的倡議。此外,伊斯蘭宣教基金會(Yayasan Dakwah Islamiah Malaysia,YADIM)主席聶奧馬(Nik Omar)也與伊友會人士關係良好。

伊友會整體上雖傾向於支持安華,也有成員由於加入土團黨,加上馬智禮的關係而偏向馬哈迪。惟馬智禮後期的走向,看起來與伊友會並不同調。另一位在土團黨的阿米努丁早前在二月政爭時捲入慕尤丁陣營,後來可能經伊友會領袖勸說,方重投馬哈迪麾下。

(來源:Pertubuhan IKRAM Malaysia

伊友會在公正黨的領袖多數身處安華陣營,但也有一小部份為阿茲敏(Azmin Ali)的支持者,其中一位是國會下議院副議長、前檳州副首長拉昔。拉昔算是口碑不錯的議員,卻追隨阿茲敏過檔國民聯盟,令伊友會支持者失望。

除了伊斯蘭友好協會,另外兩個積極介入政治的穆斯林組織是伊斯蘭青年運動和穆斯林聯合會。前者支持安華和公正黨,是伊友會的盟友,共同提倡相對兼容的伊斯蘭理念。穆聯會則站在伊友會的對立面,指伊友會和誠信黨爲行動黨的傀儡,不斷散播「伊斯蘭危機感」的輿論來抨擊希盟政府。

伊友會在希盟當政時,除了部份成員當選國會議員、出任內閣部長,也有不少人進入政府部門任職。隨著希盟下臺後,他們可能丟失這些職位,首個遭撤換的就是隸屬婦女部的國家福利基金會(Yayasan Kebajikan Negara)執行長仄阿斯瑪(Che Asmah Ibrahim),她曾經是伊友會的婦女組主任。失去了執政體制內的聯繫,伊友會接下來有何政治佈局,亟待觀察。

總之,伊友會的經歷,顯示我馬來西亞宗教、社會運動和政黨政治之間的關係與張力,也反映伊斯蘭主義在多元民主社會的適應及演變。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