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UMNO Online)
這個國家有兩座層巒聳翠的大山,擋住了前路的出口。一座是種族之大山,一座是宗教的大山。面對著這兩座巍然屹立的大山,想要向前一步,都要兜兜轉轉;總是要繞上好一段路,才能走出危峰兀立的山區,抵達目的地。困局儘管如此,人人似乎視若無睹,甚至任由泥沼大量覆蓋,一再增高大山。日日月月,大山漸肥,越是高大,繞道出去,需時猶多。經年累月折騰之下,一想起重巖疊嶂,有機會從這裡出去的村民,誰都不想回來了。經歷1969年的分水嶺,種族成為政策的核心。經濟的攙扶,社會之重組,教育的目標,盡皆如此。文化之傳承,雖然貌似多元,實則也不完全,而是慶典之上的櫥窗擺設,純屬意思意思。
【文/楊善勇】
這個國家有兩座層巒聳翠的大山,擋住了前路的出口。一座是種族之大山,一座是宗教的大山。面對著這兩座巍然屹立的大山,想要向前一步,都要兜兜轉轉;總是要繞上好一段路,才能走出危峰兀立的山區,抵達目的地。
困局儘管如此,人人似乎視若無睹,甚至任由泥沼大量覆蓋,一再增高大山。日日月月,大山漸肥,越是高大,繞道出去,需時猶多。經年累月折騰之下,一想起重巖疊嶂,有機會從這裡出去的村民,誰都不想回來了。
時間久了,留守此處的,一代不如一代。但是,誰也沒有發現,經濟之所以不能成長,地方之所以不能發展,實是眼前兩座大山的阻擾。大家總是順著同一條的老路,子而孫,孫而子,子子孫孫,重複同樣的曲曲折折。
不但這樣,每逢村裡的收益少了,環滁這裡的村落,開始怪罪彼此。聽到村人肚子裡的嘀咕,每一個村長則把矛頭指向兩座大山,要不是山高路陡,懸崖峭壁,此處錦繡之河山,起伏之峰巒,必然可以吸引眾多的遊客千裡迢迢到來這裡尋訪。
話雖如此,從來沒有人願意行動,嘗試踏出改變的第一步。相反的是,從上而下,每一個人都坐視沈痾宿疾。時光荏苒,倏忽N年過去了,窠臼依舊,桎梏不改;所有的困窘,一如既往。
(來源:The Star Online/Chin Cheng Yeang)
漸漸地,山民不但開始習慣了,而且打自心裡喜歡上了壁立千仞。種族的崇山,宗教之峻嶺,如今成為他們推崇的景點。領導常說:要不是兩座大山守護,恐怕大自然的景觀,全保不住了。
於是,他們在圍繞著大山,日夜輪流看守,甚至建起了層層疊疊的保護網。似是大樹身上的年輪那樣,保護網不斷地增厚,山和山的距離,也日漸減少了,而結成一體。……
馬來西亞的問題,正是這樣。獨立建國之日,外敵當前,圍繞各個環節層層疊疊的內部矛盾,都成為次要的議題。縱然個別族群有所訴求,自然也皆一一暫擺一旁。馬六甲會談爭取華文為官方語文正是經典的舉例。
會談結束,林連玉要求加上「暫時(擱置)」,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則言說幫忙就幫到底,為了華教計,林連玉答應退讓,記錄裡因此沒有了「暫時」二字。林連玉乃向眾人說:「我是為聯盟吞了一顆炸彈。」
張木欽在《民族先鋒之歌》援引《王子與我》(The Prince and I)後記,還有一段驚人駭聞的回憶,顯露獨立建國之日,時任聯盟執行秘書的陳東海(Tan Tong Hye,下圖紅圈者)沒有遵照馬華公會指示,把民間訴求上呈英國:
「(陳東海)帶著大捆大捆的文書到倫敦,堆滿了房間,自始至終沒有打開來。……回到家之後我才知道,這些文書是一些備忘錄,原本是要由陳東海以馬華執行秘書身分,呈交給殖民部大臣萊特頓(Oliver Lyttelton),以及英國國會議員們。」
(來源:Helen Ang WordPress)
諸如這些,非止一樁。經歷1969年的分水嶺,種族成為政策的核心。經濟的攙扶,社會之重組,教育的目標,儘管皆如此。文化之傳承,雖然貌似多元,實則也不完全,而是慶典之上的櫥窗擺設,純屬意思意思。
巫統和伊斯蘭黨聯盟之後,場景猶糟。種族的大山,如今多了另一道信仰的門檻;乃至伊黨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Tuan Ibrahim)高調發出文告指責青年及體育部副部長沈志強,試圖打造「上帝天國」云云。
之所以出現如此這般的言論,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未來的政治流向,開始鑽向這個牛角尖,無視可能因此窄化選票的市場。結果,投票所考慮的,不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而是巫伊的核心圭臬。
不幸的是,如果我們細讀開明的誠信黨之黨章,其實也有類似的發現。理論上,誠信黨屬於全民政黨,黨員不計種族,不分宗教,不拘男女(4.1 Keahlian Parti adalah terbuka kepada semua rakyat Malaysia tanpa mengira bangsa, kepercayaan atau jantina.)
但是,黨章同時清楚詮釋:領導兩大巨頭,需融會貫通伊斯蘭一切。(16.1 Presiden dan Timbalan Presiden yang mana kedua-duanya hendaklah orang yang mempunyai pemahaman yang mendalam dan komitmen jitu terhadap Islam.)
(來源:Wan Anwar Wan Ibrahim WordPress)
儘管誠信黨似乎沒有(明確)提出伊斯蘭國之建立,唯遵循伊斯蘭的教規,顯然亦是當初建黨的基礎和指引。(3.1 Memartabat dan menegakkan Islam sebagai dasar perjuangan.)
如果置喙其下的章節,我們甚至還有存疑,誠信黨成立的初心,恐怕只是此時萬分不得已的委婉之語。(3.2 Mendirikan sebuah negara dan masyarakat madani dengan Islam sebagai rahmat untuk semua 【Rahmatan Li Al-‘Aalameen】.)
所謂開明的誠信黨,所懷抱的願景尚且如此,國家未來處境將會如何,思之自明,殆無疑議;可見未來的戰場,仍是猶如吳剛伐樹,砍而復生,沒有止息。映照南中國海兩岸,還是一樣的月光,一樣的照著新店兮。
也許,森美蘭州務大臣阿米努丁(Aminuddin Harun)所說的,確是預告:隨著巫伊聯手,想要捍衛安邦岸(Ampangan)、拉務(Labu)、格拉旺(Klawang)及良冷(Lenggeng)這四個巫裔為主的州議席,希盟的耕耘需要加倍。既然如此,愚公不移山,也就自不待言了。
楊善勇 |
時評人,著有《美麗的謊言》(麻坡:朋友出版社,1985)、《餵,腦袋該洗了》(吉隆坡:大將,2001)、《有點異見》(吉隆坡:燧人氏,2003)、《MH370X檔案》(吉隆坡:大將,2014)、《黨領導不想提的50道問題》(吉隆坡:大將,2015)、《老馬紅燒一個馬來西亞:馬哈迪醫生秘藏42道政治食譜》(吉隆坡:大將,2016)、《馬來西亞經濟慘後憂鬱症》(吉隆坡:大將,2017)等。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