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的產製,既然不似工廠的罐頭,可以隨便天馬行空隨便搞一搞;那麽,單憑我等中文只有華小的程度,如何培育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的全能通識者,完成劉鎮東期待的一百位「中國通」之夢?說到底,甭說中國通,縱然經營中文系,也大不容易;攸關的不只是四書五經的入門,同時還要兼通詩詞曲的賞析。要是講師遵照劉鎮東的指示,「不必花太多心機搞」,必然要被搞得一塌糊塗了。
【文/楊善勇】
作為馬中關係研討會開幕演講,《南洋商報》記者報導援引國防部副部長劉鎮東的話說:「中文系可以繼續搞,但不必花太多心機搞,那不是重點。大量資源應該投入,研究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國防、外交與社會……」
劉鎮東同時希望十年內,我們得以栽培至少一百名博士等級來自各個族群,原籍大馬的「中國通」;不論他們出自中國、美國、還是澳洲的大專院校,只要他們深諳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
副部長的原意是否如此,查看英文講稿原文所言,乃是這麼一回事:While we may want to keep the stud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we should emphasise on channelling a lot more public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to the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譯成中文,劉鎮東此處想要表達的,當是「我們在傳承中國文學之餘,也得著重把更多公共和民間的資源,放在研究現代中國」之意。那麽,何來「不必花太多心機搞(中文系)」之說?
(來源:Liew Chin Tong)
聽到這裡,網上街上,無不嘩然;唯劉氏特別助理官世峰事後通過臉書發表之聲明所譯,仍然設法畫蛇添足補救。官世峰認為,6月17日上司所說的這一段話,其實理應譯作:
「我們不妨維持中國文學的研究,但政府和社會要有系統地大量投入更多的公共和社會資源,推動研究當代中國」。對照上提的原稿,把keep當作不做改變的維持,雖是青澀的直譯,確也可以接受;但是,不知「有系統地」出自何處?
官助理似乎沒有覺察這些,而是出盡全力,繼續高調為老闆護航,借助蹩腳的中文「也提醒各位在野黨的有心人士,請做好監督者的角色,就公共政策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而非捕風捉影操弄與煽動情緒」云云。
犹糟的是,後經查證,此言雖然不是劉鎮東現場脫稿隨口一說,而是副部長記者招待會的應詢所答。顯而易見,記者的解讀和書寫,有所憑藉。馬華公會教育諮詢委員會主席鄭耀民自然也可以因此大做文章,抨擊劉鎮東意圖摧毀大學中文系的發展。
至此,真相大白之外,大家自可理解,何以我們的中文水平,每況愈下,大有問題,乃至燈下讀書,認知不足,扣槃捫燭,穿鑿而附會;轉身筆下作文,則詞不達意,郢書燕說。
當然,思慮兩國政治之運籌,乃至國際多邊的談判,國家確實需要諸如費正清、衛奕信、陸克文的中國通,或搭橋聯繫,或指點乾坤,或建言解惑。可是,語文基礎要是薄弱如此,不知如何練就深通神州的中國功夫?
(來源:US Naval Institute/AP/Mark Graham)
何況,吊詭的是,現今大專科院的訓練,一般所著重的,皆是專攻的領域。偏偏「中國通」所需的,可不止是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跨領域知識,同時還得讀通先秦哲學的論述,以及近代中國歷史,連貫兩岸三通的演繹和脈絡。
中國通的產製,既然不似工廠的罐頭,可以隨便天馬行空隨便搞一搞;那麽,單憑我等中文只有華小的程度,如何培育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的全能通識者,完成劉鎮東期待的一百位「中國通」之夢?
說到底,甭說中國通,縱然經營中文系,也大不容易;攸關的不只是四書五經的入門,同時還要兼通詩詞曲的賞析。要是講師遵照劉鎮東的指示,「不必花太多心機搞」,必然要被搞得一塌糊塗了。
認識這些,讀者當可明白,短短的十年,生產百年專研中國的博士,想必也純是政治工程的盤算,不是學術的規範作業。按照一萬小時定律,有心成就專家,得用上五年之久。區區十年的微不足道,做得了什麽?
而且,這些年月,誰不知道,華文教育生態的維繫,搖搖欲墜:不論華小的師資、國中的母語班,還是中文系的撥款,捉襟見肘,拮據狼狽。接下來怎麽走下去,現有階段,劉鎮東也沒有把握。
猶有甚者,參考黃先炳的〈師範學院升格後華小的師培困境〉,還可發現主修中文的學生,到了2018年只剩下微不足道的十人。副修華文,則有兩百一十四位。如此這般,中文的教學如何,思之自明,殆無疑議,逞論要造就一百位博士的專家了。
細讀特別助理官世峰的譯文,越能感受了危機:我們「不妨」維持中國文學的研究。曖昧的may者,既是「不妨」;那麽,讀者置喙may want to keep的耐人尋味,言下之意,自然也能感受,未來藏有may not的可能。這一點希望我不是想太多了。
楊善勇 |
時評人,著有《美麗的謊言》(麻坡:朋友出版社,1985)、《餵,腦袋該洗了》(吉隆坡:大將,2001)、《有點異見》(吉隆坡:燧人氏,2003)、《MH370X檔案》(吉隆坡:大將,2014)、《黨領導不想提的50道問題》(吉隆坡:大將,2015)、《老馬紅燒一個馬來西亞:馬哈迪醫生秘藏42道政治食譜》(吉隆坡:大將,2016)、《馬來西亞經濟慘後憂鬱症》(吉隆坡:大將,2017)等。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評論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當代評論臉書專頁,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